| 861 |
|
CATTI法语笔译综合能力:二级 |
本书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法语CATTI考试的主要内容, 总结备考答题技巧。第二部分拆解分析CATTI考试法语综合的试题类型, 针对考试中词汇语法、词义替换、阅读理解、完形填空4种题型进行专项解读与集中练习。第三部分包含8套针对考纲设题的模拟试卷, 试卷完全还原考试真题形式, 在考点设置和难度上激励贴近考试真题。第四部分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 帮助读者真正弄清搞懂对应知识点。 |
曾子轩, 曾咏柳, 张霞编著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H325.9 |
79.9 |
0 |
荐购
|
| 862 |
|
葡萄牙语初级阅读教程 |
本教材内容涵盖广泛, 包括葡萄牙语短篇故事、电影与戏剧, 以及葡萄牙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风貌、经济、科技等主题。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材安排,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使学生在广泛接触语言现象的同时, 积累语言知识, 拓展词汇量, 从而掌握阅读方法, 提高书面阅读理解能力, 并深入了解葡萄牙语国家的文化和人文背景, 构建更加完整的语言体系, 更加精准地理解和运用葡萄牙语。 |
时凌主编 |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H773.94 |
49 |
0 |
荐购
|
| 863 |
|
引语之隙:the cracks in the quoted lines |
本书汇集作者自2019年以来发表于期刊、杂志上的论文、评论共计二十七篇, 涉及文艺理论、哲学、美学等。第一部分为文艺学论文, 运用分析美学、日常语言哲学等理论对戏剧、电影 (如《银翼杀手》《你的名字。》)、动画 (如《新世纪福音战士》)、游戏 (如《刺客信条》) 等进行分析和阐述, 涉及维特根斯坦、德勒兹、本雅明等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 第二部分是对文学、艺术作品 (装置艺术、绘画)、流行文化等的评论, 内容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 |
林云柯著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0-53 |
68 |
0 |
荐购
|
| 864 |
|
文艺美学研究:2023春季卷 |
本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编的学术文集。设有“文艺美学与艺术批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文艺理论”“中国文学批评”“审美文化与审美教育”“学术动态”(书评与会议综述)“文论选译”“热点讨论”“学术聚谈”“理论随笔”“学术会议专稿”等专栏。其中,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栏目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编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I01-53 |
86 |
0 |
荐购
|
| 865 |
|
给青年编剧的信3.0 |
本书中, 资深编剧宋方金结合自身经历, 披露了影视行业的真实现状和内幕故事, 一针见血地戳破了影视行业的骗局。他指出影视行业需要建立新的良性秩序, 而这, 必须靠所有编剧付出长久的努力。作为一名编剧, 不仅要回归本心, 回归创作的本质, 打造好的作品, 而且要提高编剧水平与能力, 掌握话语权。这四十九封信, 不仅为编剧打开了一个真实的历练场, 还提供了十八般武艺秘籍, 就像是一份编剧作战指南, 引领青年编剧在行业领域内更深入地走下去。 |
宋方金著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I053.5 |
59.8 |
0 |
荐购
|
| 866 |
|
文学在这里诞生 |
本书选取25个经典文学名著中具有代表性的地点, 引导读者们走进这些场所, 展开一段非凡的文学之旅, 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这些文学作品。一个热爱文学的人都知道, 那些伟大的作品, 那些迷人的故事, 必有一个特定的发生地。它的地点、景观、地貌都对事件进程有重大影响。场景是故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的作者生活在偏远的地方, 他们在书中向家乡致敬; 有的人选择在旅行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还有许多人会把自己的生活片段--自然也是发生在某个地方的--写进自己的故事里。 |
(西) 努丽娅·索尔索纳著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I106 |
62 |
0 |
荐购
|
| 867 |
|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年鉴:2022 |
本书收录2022年度国内发表的重要外国文学研究成果, 主要内容包括论文索引、专著索引、译著索引、外国文学大事记等。论文索引按区域分为亚洲文学研究, 西欧文学研究, 东欧、北欧文学研究, 中欧、南欧文学研究, 非洲文学研究等八个板块, 外加文艺理论与批评研究、比较文学研究、翻译文学研究三个板块。论文、专著和译著的每条索引均提供作品名称、作者或译者、刊物或出版社名称、内容摘要等要素, 便于读者了解内容梗概, 检索原文或原书。 |
聂珍钊, 吴笛, 王永总主编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I106-54 |
130 |
0 |
荐购
|
| 868 |
|
看点:当代畅销小说悦读 |
本书是作者在尽览近年来备受读者喜爱的多部佳作--涉及都市情感、悬疑推理、历史传奇、青春成长等多种题材, 而后精心撰写的一篇篇“读后感”的结集。作者用他的独特视角和细腻笔触, 引领读者深入剖析当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和人们内心的复杂情感。无论是都市男女间的爱恨纠葛, 还是悬疑案件背后的真相追踪, 亦或是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传奇, 有了作者的解读,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会感受到强烈的共鸣和震撼。此外, 书中还穿插了作家们创作时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并感受作者的创作魅力。 |
侯立兵著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I106.4-53 |
68 |
0 |
荐购
|
| 869 |
|
文学回忆录:1989-1994 |
本书是一部囊括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文学史讲座集, 作者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 到诗经、楚辞, 从中世纪欧洲文学, 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 东方西方通讲, 知识与灵感并作。不同于一般作为学科知识梳理的世界文学史讲座, 本书毫无一般通史的生硬呆板之缺陷, 而是充满强烈的个人风格, 以一种优雅而率真的风度谈古论今, 将知识升华为见识, 将阅读变为交流, 洒脱通透, 颇有魏晋风度。当时的听课学生陈丹青将这些讲座整理成笔记, 共八十五讲, 逾四十万字, 结集这部大书时, 已不再将之仅仅看做“世界文学史讲座”, 诚如木心最早时所设想的那样, 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 也是给所有读者的“文学指引书”。 |
木心讲述 |
上海三联书店 |
I109 |
178 |
0 |
荐购
|
| 870 |
|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十二 |
本书以早期英国文学研究为主, 兼顾欧洲其他国家、其他语种和语言学、历史学等其他学科, 具有专业性、综合性、跨学科、跨语种的特点。论丛将学术性置于首位, 并重视学术研究中“人”的因素; 以中文论文为主, 也有少量英文论文发表; 既有资深学者的论文, 也有年轻新锐的论文。设有“中世纪研究”“莎士比亚研究”“文艺复兴研究”“学人之旅”“著译者言”“书评”“追思”等栏目, 保证学术质量。计划每年出版两辑。 |
郝田虎主编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I109.3 |
58 |
0 |
荐购
|
| 871 |
|
文化南方:中古时期中国文学核心传统 |
本书共分八章, 探讨中国文学如何在一面以南方为荣、一面对南方感到陌生与忧虑的情况下形成中世纪中国文学特质, 以及当时的作家如何在诗中通过爱国情怀和被流放的悲苦心态来刻画自身和南方。到了唐代, 南方在诗中的象征已属陈词滥调, 但不少诗人仍能在作品中创新地使用这些象征。书中集合对陆机、江淹、王勃、李白等人诗作的独到见解, 读者亦可从中纵览中国中古时期的文化和历史动态。 |
(美) 王平, 魏宁主编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I206.2 |
59.8 |
0 |
荐购
|
| 872 |
|
“游”于艺:“游”范畴的文学与文艺学阐释 |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关键词, “游”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游”本为行为方式, 后演变为文学范畴, 并衍生出纪游文学、游仙文学、山水文学、宦游文学等文学类型, 以及《论语》“游于艺”、《庄子》“逍遥游”、《文心雕龙》“与物游”等命题。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游”的审美意蕴和丰富内涵, 并从不同角度予以揭示。本书取“游于艺”的字面意义, 借以说明本书从文学和文艺学的角度来阐释“游”范畴的旨趣。本书从“游心”与“神与物游”, “远游”与“游仙”, “行游”与“宦游”等方面展开论述。 |
陈民镇, 魏逸暄, 孔祥睿著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I206.2 |
69 |
0 |
荐购
|
| 873 |
|
《文学遗产》刊庆七十周年纪念文集 |
本书为《文学遗产》杂志创刊七十周年的纪念文集,收录约30篇学界同仁为此次刊庆活动所撰写的纪念文章,文章内容以回忆与《文学遗产》杂志有关的过往经历为主,也谈到《文学遗产》杂志的办刊理念与特色。本书除收录本次刊庆所征集的文章外,还从《文学遗产》四十周年和六十周年刊庆纪念文集中选取约20篇文章作为附编。本书在纪念文章之外,还收录一批学界同仁为本次刊庆所创作的书法作品,作为卷首彩图。本书意义和价值: 首先,本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对刊物历史的回顾,也是对过去七十年社会变迁的记录和反思。这种历史视角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刊物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其次,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通常会收录一些高质量的学术文章,这些文章可能会涉及到刊物关注的各个领域,从而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 再次,本书也有很强的纪念意义。它不仅可以作为对刊物七十周年的庆祝,也可以作为对所有为刊物做出贡献的人的感谢和纪念。 最后,本书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它可以向年轻一代展示刊物的历史和发展,激发他们对刊物的热爱和对学术的热情。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编辑部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206.2-53 |
128 |
0 |
荐购
|
| 874 |
|
知识体系与批评观念 |
本书汇集了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艺理论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开篇设“中国文论的新契机--特色专栏建设”, 刊发中国古典文论体系及特色研究的文章, 其余常规栏目本辑简单划分为“诗论”“词论”“文论”三大板块, 收入有关中国古典诗学、词学、文章学的著作理论与思想研究等方面的学界最新研究成果, 体现了中国古代文论学界对体系建设与发扬、传统诗词文领域细化研究的进展和新论。 |
胡晓明主编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206.2-53 |
98 |
0 |
荐购
|
| 875 |
|
宋孝宗朝翰林学士文学研究 |
本书以探究任职翰苑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为鹄的, 文史互证、多维透视:一是总览翰林制度及特定职能定位下的学士文学创作;二是分论其诗、词、文成就及文学贡献;三是专论有代表性的作家群体和个体。 |
崔晶著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I206.244.2 |
88 |
0 |
荐购
|
| 876 |
|
在文学史深处打捞 |
本书是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文集, 分上编和下编。上编“考释篇”, 侧重于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社团流派、作家作品、杂志副刊的研读考释, 涉及张彭春、张元济、鲁迅、巴金、郁达夫、徐志摩、范泉、孙大雨等人; 下编“序跋篇”, 以与中国现代文学相关的各种书的序言为主, 包括作者为《张恨水书信集》《熊式一: 消失的“中国莎士比亚”》《文学的摆渡》等所作的序言, 引出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新动向。 |
陈子善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I206.6-53 |
75 |
0 |
荐购
|
| 877 |
|
中国现当代文学女性创作研究 |
本书第一章为绪论, 主要从关于女性文学、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发展脉络等方面出发。本书第二章讲述了 1917-1927 女性文学创作, 主要从冰心、庐隐、冯沅君、凌叔华等人的文学创作进行研究。本书第三章为 1927-1937 女性文学创作, 对于萧红、丁玲、白薇等人的文学创作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本书第四章为 1937-1949 女性文学创作, 主要对张爱玲、苏青的文学艺术进行了论述。本书第五章是20 世纪 50-70 年代女性文学创作, 从茹志鹃、杨沫、宗璞三人的文学艺术创作几方面展开了论述。本书第六章为 20 世纪 80 年代女性文学创作, 从张洁、舒婷、王安忆、铁凝、池莉等人的文学艺术创作几方面展开了论述。 |
程燕著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I206.7 |
68 |
0 |
荐购
|
| 878 |
|
丁玲创作新论 |
本书以对丁玲这一复杂的意识倾向之认知为基点, 以“两种文学传统的影响”为视角, 从宏观上来把握其主体意识和创作倾作, 并按照时间顺序, 系统性地考察丁玲各阶段的创作。本书同时亦对丁玲各个时期代表作 (如《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欧行散记》《杜晚香》等) 进行文本细读和论析, 以此揭示作品的复杂内涵和丁玲的意识倾向。虽然丁玲文学之路是独特的, 但是, 她在“两种文学传统”的张力场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创作矛盾却是有其普遍性。 |
秦林芳著 |
商务印书馆 |
I206.7 |
80 |
0 |
荐购
|
| 879 |
|
公转自转之间:新时代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构建 |
本书是一部文艺评论集, 收录作者近年多篇文艺理论文章。全书以新时代建构中国文艺评论话语为主线, 紧密结合中央对文艺评论的新部署和新要求, 贯彻落实关于文艺工作特别是文艺评论的重要论述精神,侧重中国文艺话语体系构建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实践路径等问题。 |
徐粤春著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I206.7-53 |
58 |
0 |
荐购
|
| 880 |
|
摇摆的叛逆 |
本书是著名文艺评论家南帆先生的一部理论新作, 它以中西文艺理论比较的视野, 从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 结合大量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文本, 深刻地揭示了“小资产阶级”这个概念在中国过去百年之中的历史流变, 以及这个群体在不同社会历史背景和生活场景中的价值立场变化和审美形象变化, 剖析了这个群体总体上在历史的浪潮中具有“摇摆的叛逆”的文化人格特征, 具有比较强的理论创新性和思辨色彩。作者南帆, 1975年下乡插队, 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 1984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 就职于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曾任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 福建省文联主席,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 现已退休。 |
南帆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I206.7-53 |
10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