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 |
|
区域情感教育创新之路:“五个几工程”十五年创新实践 |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 上篇讲述了作为教师, 在对待学生时, 应饱含关爱, 坚守初心; 中篇阐述了教师教育学生, 应该注重方式方法, 找到切入点, 春风化雨; 下篇从教学相长的角度, 描述了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成长, 共同进步,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本书对于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推动区域教育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为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
张连勇主编 |
哈尔滨出版社 |
G44 |
68 |
0 |
荐购
|
| 862 |
|
教育心理学:主动学习版 |
本书内容的时代感强, 资料来源与时俱进, 充分反映了教育心理学的最新进展。编排上渗透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全书高度凝练为47个学习模块, 方便你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探索。读者可以从本书中了解到, 如何将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获取的信息和理念运用于解决日常的教学问题。为了有助于探索研究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课堂片段、个案研究和实践指南, 甚至归纳了那些有经验的教师自己总结的教学法宝。当你认真阅读本书时, 一定可以感受到教育心理学巨大的实用价值, 它能够为那些热爱教学和热爱学习的人提供独到的见解和重要的知识。 |
(美) 安妮塔·伍尔福克, 艾伦·L. 亚瑟著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G44 |
169 |
0 |
荐购
|
| 863 |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本书内容讲述高校心理教育教学, 要坚持立德树人, 将育心与育德相结合,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作为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 教材是教育的重要工具, 一本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也是心理育人的重要工具。为响应健康中国行动和专项行动计划, 提高大学生对常见心理问题及疾病的识别和初步干预能力。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制一套符合理工类大学特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教材覆盖全部教学内容, 并配合必要章节设计体验活动。 |
李向阳, 王利明, 格根图雅编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G444 |
47 |
0 |
荐购
|
| 864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本书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 以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为主要内容, 通过通俗易懂的案例与理论阐述,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本书重视实用性而非系统性知识的传授, 将重点放在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上, 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成长能力, 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受到启迪和引导, 促进心灵的成长。 |
杨雪花主编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G444 |
45 |
0 |
荐购
|
| 865 |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学习指导与能力训练 |
本书为公共基础课程的配套教学辅助用书, 内容主要是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本书为配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编写而成。本书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本书模块丰富, 理实结合, 精心设计了“单元整体解读”“单元目标聚焦”“知识梳理”“生活感悟”“习题演练”等模块,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题目, 确保各单元内容均按照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逻辑顺序编排。 |
张慧敏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G444 |
35 |
0 |
荐购
|
| 866 |
|
依恋质量对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影响研究 |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依恋质量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一关键人生阶段中的表现和作用。通过综合运用心理学理论、实证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 本书为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深入的见解。总之, 《依恋质量对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影响研究》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学术专著。它不仅为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深入的见解, 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
郭佳著 |
天津教育出版社 |
G444 |
48 |
0 |
荐购
|
| 867 |
|
以美润心:艺术疗愈的魅力 |
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 理论篇主要阐述艺术疗法的概述和中国文化视野下的本土艺术疗愈构架。实践篇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团体艺术疗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 二是艺术鉴赏课程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用中华经典艺术作品赏析为载体, 介绍中国传统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当代价值)。 |
郑红兰, 柳东华, 杜泰山著 |
西南大学出版社 |
G444 |
58 |
0 |
荐购
|
| 868 |
|
心理启蒙大百科 |
本书是一本心理类图书。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却用一生治愈童年。”孩子童年时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童年时期的孩子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会遇见许多问题, 也拥有很多烦恼。例如, 一写作业, 就容易拖延;一失败,学习的持久力就下降;和朋友吵架了, 不知道该怎么和好; 缺乏自信, 无法正视自己的内心; 面对老师,常常表现得很胆怯; 不管做什么, 总是不够专注; 等等。在孩子的眼中, 问题和烦恼都是压在他们身上的大山,他们好像怎么做都不能自主摆脱。 |
书雅编著 |
台海出版社 |
G444 |
198 |
0 |
荐购
|
| 869 |
|
心路同行:辅导员守护大学生心灵之路 |
本书选取典型的大学生成长中的积极或消极案例, 从心理学的专业视角, 解读共性问题和个案问题; 并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角度, 引导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工作、如何与大学生进行谈心谈话, 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
主编张钊, 王铭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G444 |
53 |
0 |
荐购
|
| 870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数字融合版 |
本书紧扣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发展需求, 系统构建涵盖心理健康、自我认知、情绪情感、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学习考试、挫折应对及危机干预八大模块的知识体系。全书融合理论阐释与实用工具, 结合心理故事、心理训练等板块, 引导学生掌握认知行为疗法、正念训练等科学方法, 切实增强心理韧性。本书立足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创新性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 力图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 |
主编邬巧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G444 |
48 |
0 |
荐购
|
| 871 |
|
心·晴:孩子的认知成长与心灵照护 |
本书全面覆盖从早期发育到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每个关键领域。第一册以“发展基础”为主题, 探讨儿童感知、情感、语言、社交等能力的萌芽与成长; 第二册聚焦“常见问题”, 分析发育迟缓、睡眠障碍、学习困难等出现的原因并指导读者如何迎接挑战; 第三册深入“心理障碍与干预”, 提供抑郁症、焦虑症、ADHD等疾病的识别与治疗策略。 |
刘薇, 石萍主编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G444 |
98 |
0 |
荐购
|
| 872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本书介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成严格、谨慎的做事原则, 从而能够快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给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全书共分为12个项目, 主要内容包括揭开心理面纱--走进心理健康、聆听内心世界--自我意识与健全人格、适者生存--适应心理健康、善于学习--学习心理健康、和谐人际--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掌控情绪--大学生情绪管理、启航未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投意合--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负重致远--大学生挫折教育、快乐上网--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珍爱生命--大学生生命教育、敞开心扉--大学生心理咨询等。 |
马晓天, 刘伟主编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G444 |
42 |
0 |
荐购
|
| 873 |
|
情感教育与初中班主任工作 |
本书从情感教育的理论基础出发, 全面阐述了情感教育在初中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书中详细介绍了初中班主任在情感教育中的角色、职责与挑战, 为班主任提供丰富的实践策略与技巧。此外, 本书还深入探讨了情感教育与学生成长、师生关系建立以及家校合作等方面的密切联系, 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全面而立体的情感教育图景。 |
王富宝著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G444 |
80 |
0 |
荐购
|
| 874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本书以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为核心, 系统涵盖团队建设活动、心理咨询、自我意识、人格发展、生命教育等十二大主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解析心理健康知识, 提供丰富案例与行动指南, 助力学生应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成长挑战。本书内容强调自我认知调适、危机应对及积极心理培养, 并创新性地引入艺术疗愈方法, 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身心平衡, 塑造健全人格, 践行时代使命。 |
肖璟, 魏超玉, 郭修凤主编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G444 |
49.8 |
0 |
荐购
|
| 875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
本书针对这一现状,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进行了探究。书中对大学生适应心理、自我意识与健全人格、学习心理健康、情绪管理、恋爱心理健康以及网络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进行了创新教学探索。该书内容全面, 囊括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有助于用创新的方法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心理难题。 |
唐喜梅, 胡爱明著 |
南京出版社 |
G444 |
49 |
0 |
荐购
|
| 876 |
|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微课版 |
本书在吸收市场上相关书籍优点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实用性。从团体实务技能出发, 通过精练的一章内容介绍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筹划与实施, 通过九个主题案例, 包括自我意识、情绪调节、同伴交往、感恩之心、团体凝聚力、品格优势、创造力、注意力和心理韧性, 构建了完整的团体辅导教学体系, 全面培育小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在呈现方式上, 每个主题内设层层递进的八个单元, 每个单元均可按小学生的课堂时长执行, 每个环节配有教师引导语与老师总结语, 操作方便。 |
张文霞主编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G448 |
49.8 |
0 |
荐购
|
| 877 |
|
区域教师专业人才梯队的多维动态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
本书系统总结了虹口区在教师专业发展评价领域的创新探索与实践经验, 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理论篇系统阐述了教师评价研究的时代背景、核心目标与科学方法, 从多元视角深入探讨了如何构建教师评价体系, 特别是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 对教师人才梯队建设提出了创新性观点。实践篇汇集了各学科、各学段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 通过真实案例展现了立德树人的实施路径、教学难题的破解策略、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教师激励的创新机制。 |
本书课题组著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G451.2 |
78 |
0 |
荐购
|
| 878 |
|
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业能力建设研究 |
本书分为五大模块。首先是梳理我国县级教师发展机构的历史沿革和当下挑战。第二是基于帕森斯的AGIL理论分析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业能力内涵。第三是通过半结构访谈和问卷调查确定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对全国七大地理分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业能力进行大样本调研。第四是探讨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业能力的影响机制。第五是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数字化背景下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业能力提升的路径。最后是对全书的总结进一步提出提升我国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业能力的路径。 |
刘胜男著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G451.2 |
68 |
0 |
荐购
|
| 879 |
|
教育家精神赋能卓越教师一体化成长 |
本书深入剖析了教育家精神在卓越教师成长全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导论确立研究框架, 界定核心概念。后续章节依次展开: 第一章阐述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 涵盖理论基础、价值意义等多方面内容; 第二章聚焦师范人才向合格教师的转变, 揭示教育家精神在专业身份等多方面的赋能作用; 第三章着眼于合格教师向骨干教师的跃升, 阐述教育家精神助力教师在多维度实现突破; 第四章探讨教育家精神赋能骨干教师成长为卓越教师的内在逻辑; 第五章剖析卓越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包括内涵价值、功能表现等; 第六章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支持体系, 从文化、制度等四个维度, 为卓越教师终身发展提供支撑, 推动其一体化成长目标的达成。 |
冯淑霞等编著 |
科学出版社 |
G451.2 |
99 |
0 |
荐购
|
| 880 |
|
智能时代的教师联合研修 |
本书以案例分研究为载体, 基于不同研修目标的联合研修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案例, 萃取聚焦教师知识创造和实践智慧生成的研修样态和典型特征, 提炼不同实践样态研修活动的操作路径和工具方法。笔者以联合研修实践者的视角, 从多案例分析中构建模式、开发路径、提炼策略, 为新时代教师研修的规划、设计、组织和实施提供实践指南。 |
张诗雅著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G451.2 |
6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