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1 |
|
同济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指南选编 |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秉持与“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新时代同济文化一脉相承的人才培养理念, 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 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 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努力培养具有“通专基础、学术素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
吴志军, 赵鸿铎, 陆伟主编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G641 |
68 |
0 |
荐购
|
| 922 |
|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案例集 |
本书是山东科技大学启动课程思政建设以来, 大学物理教学团队根据各自上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编写的而成。大学物理教学团队紧跟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步伐, 深入挖掘大学物理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努力探索思政与课程的有机融合, 并且依据评审专家和学生的反馈不断修改、完善教案。根据大学物理授课情况, 本书共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五部分内容, 限于篇幅, 每部分内容精选了有代表性的几个案例。 |
李鹏, 梁敏, 刘静主编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G641 |
58 |
0 |
荐购
|
| 923 |
|
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教程 |
本书设置“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标准”“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质”“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七个专题, 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 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 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本教材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提升学生理论指导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在理论中升华思想境界, 铸造优良思想品德, 在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变成自身的行为准则, 成为堪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张敏, 史文革, 殷波主编 |
天津教育出版社 |
G641 |
62 |
0 |
荐购
|
| 924 |
|
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培育研究 |
本书立足于新时代背景, 深入探讨了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的培育问题。具体内容包括: 一是理论探讨: 深入阐述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以及这一变化对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培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二是现状分析: 对国内外关于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培育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 识别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培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三是文化融入: 探讨了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 以提升其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四是实践路径: 从教育体制改革、课程设置、社会实践、网络教育等多个方面, 提出了具体的培育策略和实践路径。 |
谢媛著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G641 |
48 |
0 |
荐购
|
| 925 |
|
培根铸魂:新时代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
本书为上海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教研论文集, 是对新时代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一份难得的史料, 对各高校如何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作为全国高校思政课领航校, 思政课如何发挥思政课在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 上海大学探索出了全新模式: 教师告别单兵作战, “项链模式”力促跨学科联袂授课; 量身定做课程, 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结合为青年打好中国底色, 逐梦新时代。 |
顾晓英主编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G641 |
78 |
0 |
荐购
|
| 926 |
|
文化共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探 |
本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探究, 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方法为切入, 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育人体系构建、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思想体现、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原则与价值实现、多元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路径。 |
刘娟, 乔薇著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G641 |
75 |
0 |
荐购
|
| 927 |
|
固本培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系统阐释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时代方位、体系架构与改革路径。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全局,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 系统构建涵盖领导体制优化、队伍能力提升、实践模式创新、发展格局拓展的全链条工作体系。通过总结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性认识,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着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 强化组织保障与实施效能, 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
赵骏主编 |
重庆出版社 |
G641 |
86 |
0 |
荐购
|
| 928 |
|
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 |
本书系研究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学术著作, 书中内容发挥中华农耕文明中典范人物和当代农业领域先锋人物事迹的思政育人作用, 结合涉农高校实践编写而成的。主要内容共分三大板块, 通过思想引领、见贤思齐、敏知笃行三个角度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上, 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学校特色, 多角度挖掘思政元素, 努力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突出农科特色, 紧跟形势政策, 注重价值观培养。 |
周安忠, 刘效楠, 段长元编著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G641 |
78 |
0 |
荐购
|
| 929 |
|
信息化时代学生德育教育与素养培养 |
本书开篇阐明了德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分述了高校德育的目的与方法、内容与原则, 就信息化时代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成因, 另提出了亟需创新的重要性。本书分列章节详述了高校德育教育模式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与机制理念创新的具体内容, 对德育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创新提出了可行策略; 末尾章节本书研究了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方法。 |
孟庆兵著 |
哈尔滨出版社 |
G641 |
58 |
0 |
荐购
|
| 930 |
|
以“大思政课”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本书聚焦于通过“大思政课”这一创新教学模式, 深入探索如何有效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理论根基到认同理论, 再到多维发展策略, 全面剖析。提出提升教师素养、融合课程思政、构建资源库等路径, 结合具体范例, 展示“大思政课”在铸牢意识中的实效。本书不仅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参考, 也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与实践指导, 对于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
李珍连, 滕国宁著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G641 |
75 |
0 |
荐购
|
| 931 |
|
立德树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
本书稿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入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框架之内, 从思政教育的新时代背景出发, 系统分析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定位、原则要求、体制构建、内容构成等, 对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理论进行整合, 以协同建设的角度对其进行回应, 同时论述了新时代新征程的路上, 面对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以及当代青年学生成长轨迹和心理取向展现出的新变化, 高校应如何进行方法创新, 并辅以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
王怀勇主编 |
重庆出版社 |
G641 |
65 |
0 |
荐购
|
| 932 |
|
大学英语积极词汇思政例句汇编 |
本书着眼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 针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普遍存在的缺乏思政素材的问题, 聚焦大学英语中的积极词汇, 以中国传统文化和近几年的国内外时政热点为切入点,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时代的国防》白皮书、《共建“一带一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日报》以及中国军网等多方面资料中摘选金语金句, 并配以权威英语译文, 供读者查阅学习。 |
黄文璐, 张怡主编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G641 |
56 |
0 |
荐购
|
| 933 |
|
高校思政课微观叙事教学研究 |
本书立足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 从厘定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的关系入手, 梳理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的话语分布和结构比例, 分析高校思政课叙事教学进程中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叙事内容、叙事话语、叙事媒介、叙事方式等诸多维度的建构模式, 进而提出高校思政课微观叙事教学的方法论。本书是一线教师努力激活思政课教学方法的经验总结, 反思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话语生产机制, 提出微观叙事的三种具体话语形态, 以及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用这些话语形态建构主流话语体系的路径和策略。 |
桑华月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G641 |
78 |
0 |
荐购
|
| 934 |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发展研究 |
本书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发展历程、基本内涵、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与深刻反思;深入探究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基本要求、推进原则、课程内容体系以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策略与实践等问题,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建设策略与实践方面, 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既体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平, 也展现了对教育一线实践问题的关注, 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李国涛著 |
学习出版社 |
G641 |
68 |
0 |
荐购
|
| 935 |
|
微观里的叙事:大学生思政导航 |
本书共包含10篇案例性文章, 如“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年: 从筚路蓝缕到世界标杆”“文化自信: 上海海派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互联网+社区: 上海养老模式新探索”“上海特大城市郊区魅力乡村建设之路”“百年历程守初心, 砥砺前行担使命”“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创举”“公共外交: 上海国际化的闪亮名片”等。从多种角度展现了中国在各领域的发展成果。 |
刘洋主编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G641 |
69 |
0 |
荐购
|
| 936 |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与实务研究 |
本书在奠定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 深入剖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理路, 并系统梳理了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及其综合应用与创新, 关注实务操作层面, 对教育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进行了全面探讨, 为提升教育实效性和队伍建设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郝婉露著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G641 |
75 |
0 |
荐购
|
| 937 |
|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研究 |
本书着重于从以下几方面研究: 1.必修课和选修课联动, 优化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 2.依托新时代伟大成就讲好新时代故事, 丰富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 3.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 拓展思政课外延, 形成“大思政课”新格局; 4.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 激发思政课创新动力; 5.遵循教育规律,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建设创新机制; 6.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守正创新的能力。 |
韩立英著 |
天津教育出版社 |
G641 |
78 |
0 |
荐购
|
| 938 |
|
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的探索 |
本书首先介绍了新时代高校育人任务与挑战, 强调实践育人的重要性。接着详细阐述了实践育人的概念、特点、功能和要求, 并揭示了其理论基础。在目标与途径方面, 本书明确了高校实践育人的目标和原则, 并重点讨论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社会实践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与领导能力培养, 以及跨学科学习与综合素质培养等核心要素。组织与管理方面, 本书探讨了实践育人组织模式的构建与优化, 以及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同时, 强调了实践育人指导与辅导机制的重要性, 以及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
吴莎, 王亚君著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G641 |
85 |
0 |
荐购
|
| 939 |
|
大学生安全教育 |
本书包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及实例四章内容, 分为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等十四节, 每节均由“知识与能力”“故事与案例”“感悟与行动”“劳动与实践”“传承与拓展”“复盘与反思”六部分组成。“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劳动内涵, 形成劳动观, 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
本书编写组编 |
科学出版社 |
G641 |
56 |
0 |
荐购
|
| 940 |
|
大学生法治教育:第3版 |
本书以立德树人为宗旨, 以法治教育为主题, 以全面依法治国与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学生与法的关系、大学生与宪法、大学生与国家安全法、大学生与刑法、大学生与民法、大学生与行政法、大学生与高等教育法、大学生与治安管理处罚法、大学生与劳动合同法10个专题为主要内容, 结合大学生群体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论述。 |
徐楠主编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G641.5 |
47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