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1 |
|
学前儿童综合艺术课程:研究与实践 |
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个篇章。“理论篇”从综合艺术课程的概念、内涵、特征、意义、价值, 以及对综合艺术课程的中外发展历史轨迹, 学前儿童审美与艺术学习心理发展进行解释剖析的基础之上, 阐释了学前儿童综合艺术课程目标导向与定位、目标整合的路径方法, 学前儿童综合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过程与评价的路径与方法, 构建了学前儿童综合艺术课程体系的理论框架。“实践篇”于学科平台基地幼儿园遴选出从不同视角切入开展的以“奥尔夫”为主体、以“教育戏剧”为主体、以“优秀民间传统艺术”为主体的综合艺术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设计与评析, 完整呈现综合艺术课程在实践教学具体实施中的各方图景和多元样态, 体现了实用性、前沿性和时代性价值。 |
陈晓芳等编著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G613.5 |
69.8 |
0 |
荐购
|
| 622 |
|
藏在绘本里的游“戏”空间:5-6岁幼儿教育戏剧活动案例 |
本书收录多篇教学活动案例。每篇活动案例包括: 绘本解读、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和小剧场七个部分。该丛书以绘本为媒, 充分发挥教育戏剧的整合性、开放性、创造性特点, 突破了分领域教学局限, 以游戏的方式统整教学, 借助教育戏剧策略, 创新教学组织方式, 做到了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整合话、多元化, 为绘本主题课程游戏化提供了创新模式。 |
杨红, 钱霞著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G613.5 |
30 |
0 |
荐购
|
| 623 |
|
幼儿体育活动全攻略:幼儿园单元式体育活动及其应用 |
本书主要包括三编, 分别是单元式体育活动概述、运动素质与关键动作、常用主题与小中大班活动。其中, 第一编主要阐述幼儿园单元式体育活动的发展历程、重要概念、主要特征和各要素关系。基于已有理论支撑, 第二编详细阐释单元式体育活动中的四类基本运动素质-力量、平衡、协调和柔韧, 以及各素质涵盖的关键动作类型和分解动作。为了给广大幼儿教师提供科学、系统的体育活动设计思路, 第三编对照四类素质, 分别为小、中、大班提炼出荡秋千的蜘蛛、跳舞的小蛇等四个运动主题, 旨在为幼儿身体素质改善和幼儿园体育活动规范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
杜锦绣主编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G613.7 |
70 |
0 |
荐购
|
| 624 |
|
捧着一颗心来:深圳市南山区机关幼儿园园史 |
本书以深圳特区学前教育改革为背景, 全景记录南山区机关幼儿园从1985年创办两间民房起步, 历经四次跨越式发展, 最终形成“科创赋能、探究育人”的课程体系, 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成为引领中国幼教改革的标杆示范园的奋斗历程。全景式展现深圳南山区机关幼儿园四十年发展历程。通过历史沿革、人物访谈和文献档案, 系统梳理从区级公办园到国家级示范园的蜕变之路, 重点解析“探究性活动课程”的建构与实践, 揭秘科技教育、集团化办学等创新举措。收录20余位教育者的口述史, 再现两代幼教人扎根特区的教育情怀。附大事记、荣誉名录等珍贵史料, 为学前教育改革提供鲜活样本, 获顾明远等专家高度评价。 |
刘红丽主编 |
北京日报出版社 |
G619.286.53 |
68 |
0 |
荐购
|
| 625 |
|
中国当代的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来自“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的发现 |
本书精选了十二篇论文, 每篇文章都采用定量研究方法, 以“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数据为基础, 聚焦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资源与社会资源、大学经历与劳动力市场表现等议题, 具体包括中国高等教育中的自主招生与人才选拔、文化资源与中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入学机会、父母教育水平与大学生爱情观、中国高学历者的教育匹配与收入回报、高学历者的社会网络和职位获得等内容。本书对理解中国高等教育内部的社会分化和社会分层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础和思路。 |
吴晓刚, 胡安宁主编 |
格致出版社 |
G64 |
108 |
0 |
荐购
|
| 626 |
|
基于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教育管理研究 |
本书基于创新教育理念, 深入研究了高校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强调了创新教育理念在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接着, 探讨了创新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实践。通过案例分析, 本书总结了创新教育理念下高校教育管理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 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研究结果表明, 创新教育理念有助于激发高校师生的创造活力, 提升教育管理效能, 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
苏留明著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G640 |
50 |
0 |
荐购
|
| 627 |
|
高等教育管理与教学创新 |
本书详细分析了当前高等教育管理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如资源配置、教学质量监控、师生互动以及国际化办学等,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同时, 本书着重研究了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与效率优化, 不仅探讨了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来应对教育领域的新挑战, 还详细解读了教学技术的最新发展, 如在线教学、混合式学习等。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的思考框架,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并寻找创新的管理方法和教学策略, 以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推进。 |
陈志新著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G640 |
98 |
0 |
荐购
|
| 628 |
|
思政育人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 |
本书将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双创”教育相联结, 并置于“互联网+”时代下进行研究, 选取江西省作为研究个例, 以2015年初该省批准的10所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试点的本科高校为研究样本, 并以这10所高校的整合数据为资料基础, 探究“互联网+”时代江西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绩效。本书的研究不仅对江西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绩效有直接评价, 亦对我国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
藏秀娟, 赵亮著 |
企业管理出版社 |
G640 |
68 |
0 |
荐购
|
| 629 |
|
人工智能教育视域下高校创新策源能力评价 |
本书重点界定了高校创新策源能力的概念, 分析了高校创新策源能力的构成维度及作用机理, 构建出人工智能教育视域下高校创新策源能力评价体系, 并选取31省、市、自治区的截面、增量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对我国现阶段人工智能教育视域下高校创新策源能力的全景特征、未来潜势及实际成效深入解读, 并分层分类提出优化举措, 为人工智能全链条未来发展提供了航标参照, 为各级行政区域向“聚能型+潜能型+效能型”理想范式不断迈进提供了路径启示, 促使高校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改革创新, 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个性化教学, 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 |
李滋阳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G640 |
79 |
0 |
荐购
|
| 630 |
|
新时代大学生第二课堂指南 |
本书从实务性操作的视角出发, 系统阐述了第二课堂项目 (活动) 的基本知识、主题设计、流程安排及考核评价。全书除概述外, 分为思想引领篇、社会实践篇、志愿服务篇、社团活动篇等十三篇章, 分别从不同的主题领域对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组织、评价考核等做了详细介绍。 |
主编赵双军, 何瑾, 杜娟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G640 |
49.8 |
0 |
荐购
|
| 631 |
|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本书是一本关于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著。本书研究了自媒体的形成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 探讨了自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方法和载体的影响, 探索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包括教育者形象塑造、教育对象思维方式培养等, 还研究了思政课建设和教学模式, 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优化和新媒介素养的培养。 |
张新冀著 |
朝华出版社 |
G641 |
78 |
0 |
荐购
|
| 632 |
|
学生双环学习视域下的课程思政:架构、模式与评价 |
本书在总结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与历程、要求与任务的基础上, 将双元学习理论引入课程思政建设, 提出学生双环学习视域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与效果评价等理论, 并结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结合问卷调查分析, 对提出的学生双环学习视域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与效果评价等理论进行实践层面的剖析与检验, 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课程思政的教学建议, 指出从学生角度出发认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系统地、综合地考虑各方面因素,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考虑学生特征的影响、课程类型的影响, 将有助于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
胡保亮, 张素平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G641 |
58 |
0 |
荐购
|
| 633 |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立德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立德育人的渊源进行研究。第二章探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立德育人的科学解读, 主要阐述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立德育人的内涵、主要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时代价值。第三章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立德育人的基本经验进行分析, 通过对优秀高校、家庭与社区、以及国外学校等案例的深入研究发现, 立德育人需要多方协同、因材施教, 结合环境特点和群体需求, 探索多元化、创新化且具有针对性的育人模式。第四章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立德育人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了研究。第五章研究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完善高校立德育人的对策, 阐述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立德育人新模式的相关内容。 |
李社云著 |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G641 |
69.8 |
0 |
荐购
|
| 634 |
|
基于情景剧教学法的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产生机理与培育研究 |
本书内容为: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已进入内涵式发展, 大学生获得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图像时代, 文字叙事的信息传递让位于读图解码的认知模式。情景剧教学法适应了大学生的图像化认知交流方式。在情景剧教学法运用中, 剖析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产生机理, 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认知”“认知-情感”“情感-意志”“意志-行动”各阶段获得感的形成和转化, 能有效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教师依据“情道事学政”五理的顺序图像化重构教学内容、方式和评价标准, 能有效提升教学的吸引力。 |
习蓉晖著 |
新华出版社 |
G641 |
68 |
0 |
荐购
|
| 635 |
|
以文化人视域下高校立德树人研究 |
本书共六章, 第一章以文化人视城下高校立德树人概述, 第二章以文化人视城下高校立德树人研究的理论来源, 第三章高校立德树人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第四章高校立德树人需要以文化人的现实必然, 第五章以文化人视域下高校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 第六章以文化人视域下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构建。 |
占啸成著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G641 |
78 |
0 |
荐购
|
| 636 |
|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业实践融合路径研究 |
本书从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概述入手, 介绍了思政教育的核心概念、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及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当前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动机、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并分析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业的内在联系, 且以此为基础, 结合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业的融合实践, 讲述了思政教育如何通过价值观引导、创新思维培养等方式, 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讨论了思政教育如何帮助大学生提升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创业关键能力, 以及思政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者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方面的重要性, 提出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融合路径。 |
葛凡煜, 伏文艳, 禹会环著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G641 |
45 |
0 |
荐购
|
| 637 |
|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
本书从新媒体的概念阐释入手, 深入分析了新媒体的特征、新媒体环境与新媒体应用之间的关系, 为后续章节的展开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一章详细阐述了新媒体及其特征, 包括新媒体的定义、发展历程、传播特点等, 使读者对新媒体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同时, 本章还探讨了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为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章重点阐述了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载体融合策略。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探讨了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内容优化策略和方法创新策略。内容优化策略方面, 通过重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产流程、丰富内容呈现方式、创新内容分发模式以及完善内容结构等措施,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朱俊著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G641 |
50 |
0 |
荐购
|
| 638 |
|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
本书首先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 阐述了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然后介绍了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思路与策略, 构建了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体系, 最后研究了网络社群的形成与特点、如何构建基于网络社群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本书旨在为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
张瑞煊, 赵林洁著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G641 |
45 |
0 |
荐购
|
| 639 |
|
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 |
本书从廉、腐、治、防等的概念入手, 将马克思经典作家的廉政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理解理念、古今中外反腐倡廉故事、年轻大学生腐败犯罪案例分析等内容融于教程, 着力于大学生廉洁意识培养、廉洁素质的提升, 以达到促进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目的。 |
李进宏主编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G641.6 |
39 |
0 |
荐购
|
| 640 |
|
高校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实践 |
本书从高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基本内容入手, 针对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与信息化教学、高校教学管理机制与管理制度及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与管理方法、高校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针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质培养、高校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管理创新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还对高校教育教学的方法及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逻辑严密, 内容翔实, 对高校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李芳, 蔡莎, 郭甜梦著 |
河北大学出版社 |
G642.0 |
50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