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27期1905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761 聚讼诗话评论 本书分三编, 约八十题: 上编侧重于理论上的争辩, 中编是诸多案例的歧解, 下编为若干有关问题的讨论。本书于每题后特设“孙评”栏目, 将就此题聚讼予以评说, 或梳理提示, 或比较剖析, 或广为引证, 或发挥己见, 希望能引起读者对此争论的兴趣和思考, 对批判地传承古代诗话词话丰硕成果有所帮助。 孙绍振著 海峡文艺出版社 I207.2 208 0 荐购
762 绝代有佳人 本书主要鉴赏以女性生活、情感为主要书写对象的诗词, 这种类型的诗词主要包括闺怨诗与宫词两大传统, 常以思妇离情和宫廷女性生活为主题, 《诗经·卫风·伯兮》是其早期的代表, 名篇如王昌龄的《闺怨》以春日景致触发少妇愁思, 李白的《玉阶怨》表现宫人的寂寞惆怅, 王建的《宫词》描绘宫女赏春的琐碎欢愉, 元稹的《行宫》揭露宫廷消磨青春的残酷, 花蕊夫人的《宫词》展现五代宫廷的文化活动等。这些作品既折射出古代女性的情感困境, 也暗含士人的政治寄托, 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传统。 周啸天主编 天地出版社 I207.2 98 0 荐购
763 性本爱丘山 本书主要鉴赏以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歌。这类诗歌的表现传统萌芽于《诗经》中的农事诗与《楚辞》的山水意象, 至魏晋时期陶渊明《归园田居》、谢灵运《登池上楼》正式确立创作传统, 唐代王维、孟浩然将其推向艺术高峰。 周啸天主编 天地出版社 I207.2 98 0 荐购
764 古诗词欣赏与写作 本书共计12章, 其中, 第1章至第5章为古诗词基础知识, 主要讲解古诗词常识、术语、平仄格式、章法及其写作、对仗及其写作和宋词格律常识; 第6章至第12章为古诗词欣赏与写作, 用现代汉语写作知识详细讲解古诗词表达方式与分类、20种常见修辞方法 (含比喻、衬托、抑扬、用典、倒装等) 和古诗词表现手法。最后, 在附录中列入书中自汉代以来古诗词作者小传80多人, 方便读者查询。 李民编著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I207.2 78 0 荐购
765 从月迷津渡到月迷竞渡:古典诗歌微观分析谱系 本书梳理了“细读”理论的来龙去脉, 致力于在对西方当代文论批判的基础上, 建构中国式的文本解密流派。本书增加了中国古典诗歌之宏观理论系统: 意象-意脉-意境以及对一些流行的理论和解读的批判, 此外还增加了近十年来新与的古典诗歌的解读。孙绍振教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传递出的解读作品的理念、质疑的勇气、哲学思辨的功力、融汇中西的胆识, 在现今文本解读诸名家中堪称翘楚。 孙绍振著 海峡文艺出版社 I207.2 220 0 荐购
766 认知诗学十讲 本书以十节讲座的形式, 每讲聚焦不同的认知语言学概念, 并将其和文学作品分析实例相结合, 本书内容浅显, 提供了大量的中英文文本例子, 帮助读者在实际例证中培养文本细读能力, 可以作为跨学科的教材或供感兴趣的读者自学使用。本书为湖南大学刘正光教授基于将认知语言学应用于文学分析的授课经验所著, 部分内容来自于之前已经发表过的材料, 意在将语言学与文学相结合, 提供新的视角。 刘正光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I207.2-53 72 0 荐购
767 韩诗外传 本书是一部记述中国古代故事和传说的著作, 书中记述的主人公多为先贤名士, 故事短小精悍、发人深省, 对后世治学做人等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本书是对《韩诗外传》的全文注译, 以许维遹的《韩诗外传集释》(中华书局, 2020年) 为底本, 并参校屈守元《韩诗外传笺疏》(巴蜀书社, 2012年)。作者参照底本对原文精校严审, 并且在注释和译文方面细致详实, 又根据各个章节的内容为每篇添加了标题, 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 (西汉) 韩婴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 I207.22 75 0 荐购
768 明清女性诗论研究 本书综合考察明清时期女性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思想等方面背景, 结合明清女性的各种社交活动与文学网络, 分析其诗论意识, 梳理其诗论主张, 归纳其诗论思想, 总结其诗论成就, 探究其诗论价值。该书内容聚焦性强, 具体包括绪论、明清以前的女性诗论、明清女性诗论概况、明清女性诗论繁荣的背景与原因、明清女性诗论之诗人论、明清女性诗论之作品论、明清女性诗论之创作论、明清女性诗论之性别意识等, 观点深邃, 论证有力, 道出明清女性诗论具有的突出的审美价值和理论价值, 挖掘出其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张觅著 湖南大学出版社 I207.22 68 0 荐购
769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本书收录作者从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的新诗评论。分五辑, 分别为崛起论、崛起前、新诗评论、新诗序、经典文本微观分析, 并附录两篇座谈记录。本书提供一些关于“朦胧诗”大辩论时期的思想历史资源, 还把《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修改前的手写原稿收人, 以便对照。作者的学术研究在《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发表以后的三十余年里, 有了许多发展, 本着审美价值论建构了真善美三维“错位”的理论体系, 还把“错位”范畴延伸到幽默学的研究中。 孙绍振著 海峡文艺出版社 I207.22 208 0 荐购
770 鹰的蒙太奇:诗论与诗歌批评文集 本书收录了40年来 (1981-2021) 王自亮的诗论与诗歌批评文集 (另包含访谈录、对话录), 展示了诗人的创作轨迹和诗歌评论家的思想历程。作者怀着深刻的问题意识, 从当今语境出发, 从具体问题、具体诗人及其文本入手, 在对“诗何为”的元问题的深入细致的探究中, 高度肯定诗歌的价值。书中既有对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历史性探索, 也有对当今时代诗歌、诗人处境的剖析与反思。本书聚焦于诗歌, 背后却饱含了作者近半个世纪的人生经验, 读来使人颇受启发。 王自亮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I207.22-53 128 0 荐购
771 楚辞汇评 本书精选历代的《楚辞》评点本, 汇辑成书, 为研究《楚辞》及其在后世的接受, 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罗剑波辑著 凤凰出版社 I207.223 128 0 荐购
772 浙东唐诗之路名物遗迹研究 本书以唐朝浙东观察使所管辖的越台明等七州地盘为范围, 将浙东唐诗之路所及山水胜景和人文遗迹分类介绍其历史、现状及其适宜诗路文旅的内容, 其中有著名物产的也结合唐诗作品加以介绍。是浙东唐诗之路文旅应用的科普读物, 特别适宜文旅探索人群, 研学旅行与全域旅游阅读使用。目前浙东唐诗之路书籍以学术性专业性著作为主, 如诗路唐诗选、诗路唐诗集 (总集) 和诗路学术研究, 专业性较强。 胡正武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I207.227.42 118 0 荐购
773 妙品《红楼梦》 本书深入探讨了名著《红楼梦》, 旨在沿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 结合作者曹雪芹创作时期的真实情感, 通过丰富的论据、多样的论证方法、书中隐含的线索以及独特的视角为读者揭开这部古典文学巨著背后隐藏了三百多年的谜团。本书内容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探讨《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渊源; 第二章分析作品中的重要象征元素, 如“六龙”所代表的深层含义; 第三章深入解读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木石前盟”, 探讨这段关系对整个故事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探讨“太虚幻境”在《红楼梦》中的象征意义, 以及它如何反映现实世界与理想境界的冲突; 第五章分析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缘”; 第六章探讨作品中的色彩象征; 第七章分析作品中的自然意象等。 李懿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I207.411 48 0 荐购
774 红楼梦评论 本书将《红楼梦》的三部重要研究著作--《红楼梦评论》《石头记索隐》《红楼梦考证》合编为一册, 为读者提供了一部解读《红楼梦》的权威合集。《红楼梦评论》从文学与哲学角度深入剖析小说的艺术价值与思想内涵, 揭示其悲剧美学与社会意义; 《石头记索隐》通过考据与索引, 探寻小说背后的历史原型与隐晦寓意, 为读者打开理解《红楼梦》的另一扇窗口; 《红楼梦考证》则以严谨的学术方法, 梳理作者身世、版本流变及文本真伪, 为研究《红楼梦》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王国维著 巴蜀书社 I207.411 68 0 荐购
775 风起红楼:百年讹缘探秘 本书就从“讹缘”这个全新的切入点, 以推理小说的手法, 用详实的史料、严谨的逻辑、活泼的行文, 分析、梳理跟《红楼梦》及红学相关联的历史, 追踪“讹缘”的成因。全书共分三部分。《无巧不成书》对程高本以及各古本的面世过程、主要区别、蹊跷之处等进行了简明扼要且有趣的讲述。《无风不起浪》对历史上关于《红楼梦》解读的主要流派及其演进做了分类梳理。《无绺不遮花》则讲述了过去近百年的时间里各种流派的此消彼长以及相关人物的诡谲命运。在一步步揭开“讹缘”谜底的同时, 笔者提出了一些新颖且扎实的观点。 郑海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 I207.411 138 0 荐购
776 通灵宝玉与玫瑰花蕾:《红楼梦》中的导演课 本书从不同于学者、评论家的视角, 以章回为序细读, 结合丰富的编剧经验和独特的导演视角, 融入扎实且庞杂的历史知识, 尝试去解读原著。书中, 关于《红楼梦》故事结构与人物细节的描写,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碰撞, 中国古典文学与希区柯克、《教父》等电影艺术的对比分析等, 彼此互证与呼应, 横贯串通, 新颖且极富新意, 语言层次丰富且独具特色。 徐皓峰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I207.411 68 0 荐购
777 红学资料选 本书包括姚燮《红楼梦类索》、洪秋蕃《红楼梦考证》、寿鹏飞《红楼梦本事辨证》、佚名《读红楼梦随笔》、醉红生编《红楼梦谈屑》等。 张琳婉编 巴蜀书社 I207.411-53 680 0 荐购
778 西游成事智慧 本书主要围绕《西游记》其中能映射职场哲学和成事智慧的内容, 按照《西游记》原著的顺序, 以一段原著接一段解读的形式写就, 逐句分析前二十七回的内容, 并根据原著每回的主要内容, 将全书重新分为六大章节。原著文本是以日本馆藏的明代李卓吾版为底本, 结合清代通行本做了点校。作者结合传统文化, 以风趣幽默的文风, 为当代大众理解《西游记》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渤海小吏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207.414 220 0 荐购
779 古典散文解读全编 本书集合了孙绍振老师对多篇古典经典散文的解读。本书联系文本,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孙老师认为, 许多一线老师讲到古典散文, 往往在句法、修辞等方面下功夫, 满足于知识性的阐释, 但这种句法、修辞方面的特点, 往往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与文章的体裁( 形式) 密切相关。古典散文中留下了很多经典, 显示着不朽的生命力。一方面贯串着立意、论证、条分缕析的统一规律, 一方面则表现出不同文体的不同规范, 辨析其间的异同, 不但对理解这些经典有益, 而且对写作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 孙绍振著 海峡文艺出版社 I207.62 128 0 荐购
780 当代散文理论基础:审美、审丑、审智 本书稿分四编, 论述当代散文理论建构的观念和方法、世纪视野中的当代散文、散文中抒情和幽默的冲突等。收录了《余秋雨: 从审美到审智的“断桥”--论余秋雨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的地位》、《智性散文与南帆的写作》, 以及关于《荷塘月色》、《背影》和舒婷散文等一批评论。这类文章, 分析精当深刻, 见解独到犀利, 且有大量颠覆前人结论的创新之论, 可以说体现了当今散文作家作品研究的最高水准。同时, 还有散文理论创新的文章。 孙绍振著 海峡文艺出版社 I207.67 120 0 荐购
页码:39/86页  每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