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1 |
|
燕赵之声:河北歌谣研究 |
本书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 推动河北歌谣资源保护传承和相关产业发展。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高质量发展要求, 通过对河北歌谣的构成、功用、价值、意义进行全面、系统、完整的研究, 回顾河北歌谣的搜集、整理及研究路径; 考察河北歌谣的现代传承方式, 现代生活方式及时空变化对河北革命歌谣存续力的影响, 传统存续方式的局限及改变, 网络、影视等现代传媒在资源传承与传播方面的作用及运行方式; 探讨河北歌谣创新性传承的可行性及其运行机制。 |
张歆著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I207.72 |
58 |
0 |
荐购
|
| 782 |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复兴和文学研究:1978-2001 |
本书以李欧梵《上海摩登》为起点和考察对象, 敞开上海混杂的现代性的复杂场域, 揭示“上海摩登”的丰富性和可能性; 改革开放时代的上海城市文学, 既在中国当代都市文学前沿, 同时也处在世界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城市节点上, 是世界城市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1980年代上海改革开放造就的宽容给现代主义文学的小范围文艺社群“飞地”, 造就了1980年代上海现代主义文学的“海上蜃景”。1990年代浦东开发之后, 上海的都市化催生了新的都市情感、心理、心态和精神方式及其市民意识, 发育出新的城市观念, 促成了“新市民小说”以及书写全球化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欲望故事的黄金时代。 |
朱婧著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I209.951 |
68 |
0 |
荐购
|
| 783 |
|
鲁迅文选 |
本书精选了鲁迅最具代表性的散文、杂文、小说及诗歌作品, 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等经典之作, 展现了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对国民性弱点的揭示, 以及他对自由、民主、科学等现代价值的追求。同时, 书中还收录了鲁迅的一些重要评论文章, 涉及文艺理论、历史研究等多个领域, 反映了他广泛的学术兴趣和深刻的思想视野。 |
鲁迅著 |
泰山出版社 |
I210.2 |
49 |
0 |
荐购
|
| 784 |
|
杜甫全集 |
本书收入杜甫之诗1457首, 杜甫之赋、表、赞、记、策问、祭文、墓志等各体文32篇 (对杜文的系统注释, 朱注首开其端), 其注释于杜甫诗文相关之编年、地理、历史、职官、典故等发明甚多, 精义迭出, 与同时期的钱谦益《钱注杜诗》一起, 对此后的杜集注释影响深远。仇兆鳌《杜诗详注》参考朱注甚多, 虽以赡博著称, 却不少繁冗、穿凿之处。浦起龙《读杜心解》、杨伦《杜诗镜铨》以评点见长, 若论字词注释, 似皆不及朱注精核。 |
(唐) 杜甫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I214.22 |
158 |
0 |
荐购
|
| 785 |
|
闪继迪诗文 |
本书《实夫诗存》共六卷, 有各类诗歌六百余首, 其中卷一五十余首, 卷二三十余首, 卷三一百一十余首, 卷四一百一十余首。卷五三十余首, 卷六两百六十余首。本次整理以《回族典藏全书》(清咸丰十一年) 本为底本。《怡云书屋诗抄》是李瑜诗集会稿, 不分卷, 由《巴渝行草》《马湖游草》《芦亭草》《泾南草》《峨眉山行草》《边月草》《緜江吟草》《嘉峨吟草》《颐云小草》《蚕丛叱驭吟草》《适楚诗草》《磨盾诗草》《江汉吟草》《一十六砚山房诗草》等十余部分构成。上海图书馆等地有藏。 |
(明) 闪继迪撰 |
巴蜀书社 |
I214.81 |
180 |
0 |
荐购
|
| 786 |
|
徐熥集编年校笺 |
本书对徐熥著《幔亭集》进行编年校笺, 收录其所辑《晋安风雅》, 并附录其自序与诸家序、佚诗佚文、徐熥传记、亲友书信题跋、诸家评论、徐熥简谱。全书整理规范、附录资料学术价值高, 全面展现徐熥的生平、交游、创作成就, 为晚明文学研究特别是晚明闽中诗人研究提供基础文献。 |
(明) 徐熥著 |
广陵书社 |
I214.82 |
560 |
0 |
荐购
|
| 787 |
|
马悔斋先生遗集 |
本书有铅印本、木刻本、稿本, 还有今人所辑两种。此次点校是对马汝为诗文的首次完整整理, 以《清代诗文集汇编》所收四卷本为底本, 参考了其他版本, 收诗百余首, 文数篇, 书法图片十余幅。马汝为以书法著称于世, 其诗文创作传世不多, 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马汝为“缜密清丽, 自写性灵”的诗文, 对研究云南地域文化以及清代文士社会交往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此次点校本增补了两篇佚文, 一为马汝为家族藏石碑所刻《马母沙太君墓表》, 一为马汝为为河南学子所作《郭青来制艺遗稿序》。 |
(清) 马汝为撰 |
巴蜀书社 |
I214.92 |
100 |
0 |
荐购
|
| 788 |
|
十全“拾”美 |
本书是从全国各地作者投递的1256件征文作品中选出的有质感、有温度、有力量的优秀作品, 如《十全在右》《乌鹊桥千年一梦》《十全韵律古今情长》。本书的出版将助力打造古城保护更新示范街区, 进一步延续“十全”文脉, 繁荣“十全”经济, 提升“十全”影响力。 |
“十全街文集”编委会编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I217.1 |
58 |
0 |
荐购
|
| 789 |
|
印象 |
本书由清水河县文联从上百篇作品中, 精选出部分作品结集出版。作品集分为散文、诗歌等几个部分。本书内容从清水河非常著名的一张“名片”老牛湾为切入点, 描绘老牛湾的壮丽山河, 如黄河的奔腾不息、晋陕大峡谷的雄伟壮观以及长城与黄河的交汇处的独特风光, 探讨老牛湾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通过诗歌传达老牛湾的历史沧桑和文化底蕴以及当地人民的纯朴善良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为读者展现出清水河地区独特的风景与人文。 |
中共清水河县委宣传部, 清水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 |
远方出版社 |
I217.1 |
68.8 |
0 |
荐购
|
| 790 |
|
文学追寻的脚印 |
本书稿所收为孙绍振自1954年以来之诗歌、小说、散文、幽默杂文、幽默随笔, 其中随笔大多为香港新晚报和文汇报所作专栏文章, 其他散见于多种报刊。这些作品内容丰富, 且充满了谐趣。在幽默散文家中, 孙绍振是唯一对幽默逻辑有特殊研究的, 其幽默理论之核心为“逻辑错位”, 故事散文逻辑诡异, 尤善歪理歪推, 将谬就谬, 在荒谬中见深刻。他的幽默里没有中国传统文人的酸腐, 而是像正午阳光一样的明快, 山间清泉一样的透彻; 充满了特有的阳刚和厚朴。 |
孙绍振著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I217.2 |
180 |
0 |
荐购
|
| 791 |
|
陆永建选本 |
本书稿为个人作品选集, 分为摄影散文集、书法评论集、报告文学、科级领导职务职位说明、浦城县公安志等文艺作品和资料汇编, 是作者多年来文艺创作的成果以及工作经验总结。作者陆永建系中国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文联第七届委员; 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等。他长年笔耕不辍、探索不懈, 创作了丰富的文学艺术作品, 并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 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产生了广泛影响。本作品选集汇编了其代表性作品, 是集文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精品合集,值得仔细品读和认真研究。 |
陆永建著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I217.2 |
800 |
0 |
荐购
|
| 792 |
|
伏牛山轶闻九论 |
本书是一部个人作品集, 收录了作者关于伏牛山文化的研究成果, 全书包括《中原神奇伏牛山》《荣成子与广成子》《商汤与伊尹》《伏牛山中上庄库是赵公明里籍》《楚庄王城父邑三皇姑》《王子朝奔楚在鲁山团城山》《诸葛亮拜谒张良故里》《武则天与鲁山阿武婆寨》等9篇论文, 集中反映我国中原伏牛山区的传统文化底蕴, 深入阐述了伏牛山区古代遗迹与神奇。作者依据典籍文献记载, 深入实地跑遍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湖北等省相关市、县、乡村考察论证。 |
张新河著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I217.2 |
52 |
0 |
荐购
|
| 793 |
|
5分钟爆笑诗词:辛弃疾篇 |
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 讲述辛弃疾的生平经历, 并按照五大创作分类对其诗词创作进行解析, 带领读者在幽默中了解古代文人知识、诗歌创作成就以及诗歌创作背后的故事。书中的微信对话体形式新颖, 将现代视角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较为吸引人。总体而言, 本书是一本优秀的诗词类读物, 读者可以从这本书中了解辛弃疾的诗词人生, 读懂辛弃疾的诗词创作。 |
历史的囚徒著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I222 |
49.8 |
0 |
荐购
|
| 794 |
|
诗经译注:彩图珍藏本 |
本书包括题解、原诗、译诗、注释、注音、图释、地图、音频八大版块。题解以精美地理图简述诸侯国背景、阐明诗歌的主题, 剔除了古代经生牵强附会的解释。注释博采众长, 有二说并存的, 一并附注, 使读者有所思考与选择。生疏字上方皆有注音, 基于程俊英先生数十年归韵研究, 吸纳古音, 专业严谨。注释、译诗逐句排于原诗两侧, 便于比照对读。 |
程俊英译注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I222.2 |
198 |
0 |
荐购
|
| 795 |
|
素轩集 |
本书《素轩集》卷一至卷十为各体诗作, 卷十一与卷十二乃沐昂所做序、跋、记、赞等文。沐昂雅好诗文, 尤长于近体, 其内容多以书写云南风物为主, 其以王孟之神摹写边地风光, 属于边塞书写中的另类。《滇南诗略》卷八存马继龙诗68首。其现存诗作, 有五言古体一首, 七言古体二首, 其余皆为律体。马继龙诗作祖法盛唐诸公的痕迹较为明显, 这与当时后七子的理论主张有一致处, 也反映出了当时的诗坛风貌。但马继龙怀古之什、寄赠类涉及时事之作, 沉郁拗折、雄深雅健, 有规模杜甫的倾向, 值得关注。本次整理是对马继龙作品的首次整理, 以《滇南诗略》为底本, 辑出其中所存马继龙诗为《马继龙诗选》。《赛屿诗文辑佚》系清代文人赛屿存世诗文的整理。赛屿主要活动于清代康乾时期, 赛屿著述甚丰, 当时有《梦鳌山人诗古文集》《行源堂时文集》《南游草》《扬州鼓吹》《回舟草》诸集。惜赛屿所著, 今均已散佚。遗文散见于《石屏州志》《石屏州志续志》《滇诗嗣音集》《滇南文略》。此次整理即辑录上述赛屿诗文予以点校, 冀能以此供读者了解赛屿之创作。 |
(明) 沐昂撰 |
巴蜀书社 |
I222.748 |
180 |
0 |
荐购
|
| 796 |
|
酉阳冉氏诗 |
本书为酉阳冉氏、田氏诗歌与松桃杨氏诗歌的合编。冉氏由于延续了土司家族的文脉, 在改土归流后, 代有诗人, 且编有诗集。冉氏、田氏诗人多以角逐科场为上升路径, 所以诗歌多表现文人们为改变命运而奋斗的生涯。但是, 这些诗集今天均已散佚不存, 幸运的是, 冯世瀛所编《二酉英华》保存了部分作品, 此次整理, 冉氏、田氏作品多从该书中辑出。松桃杨氏本为行伍中人, 自清嘉庆年间开始, 果勇侯杨芳家族三代人多文武兼擅, 且多编有诗集, 他们的作品多表现军旅生涯, 与一般的文人诗相比, 有其独特性。这些作品到今天已散佚殆尽, 幸而杨芳孙杨恩桓于清末时曾搜集遗佚, 汇辑成册, 部分作品得以流传至今。此次整理杨氏诗集, 即以杨恩桓辑本为底本。 |
(清) 冉正藻等撰 |
巴蜀书社 |
I222.749 |
200 |
0 |
荐购
|
| 797 |
|
雪楼诗钞 |
本书收录了马之龙道光十六年 (1836) 前所作诗文五百余首。马之龙的诗歌, 或歌颂家乡美景, 或书写羁旅生活, 或表现自身高洁气质, 或歌唱真挚友情, 或表现超然物外的洒脱, 或感慨人生的际遇, 语言刚健朴实, 格调清新自然, 艺术价值高。此次点校是对马之龙诗集的首次整理, 以道光十六年所刻《雪楼诗钞》六卷本为底本, 以《云南丛书》所刊《雪楼诗选》为校本。书后另附《云楼赋钞》及马之龙与刘大绅、沙琛、戴淳、戴絅孙、吴存义、方玉润、杨载彤等友人的酬唱诗, 以《丽郡文征》《滇文丛录》《寄庵诗钞续》《点苍山人诗钞》《晚翠轩诗钞》《晚翠轩诗续钞》《味雪斋诗钞》《榴实山庄诗钞》《鸿蒙室诗钞》《嶰谷诗钞》等所收为底本, 《卦极图说》, 以《云南丛书》所刊《卦极图说》为底本。 |
(清) 马之龙撰 |
巴蜀书社 |
I222.749 |
120 |
0 |
荐购
|
| 798 |
|
点苍山人诗钞 |
本书共八卷, 按年编排, 包含自乾隆四十六年 (1781) 至道光二年 (1822) 四十余年的作品一千三百余首。沙琛之诗, 高韵逸气、幽洁之思、隽妙之语峰起叠出。其内容题涉沙琛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为官时的所思所感与致仕后的所游所记。附录《赎台纪恩》收录文12篇, 为怀宁、建德等地乡绅所写, 是为上书请愿赦免沙琛之责罚。其文不仅体现沙琛之宦迹, 亦表现安徽县区之社会现状、风土人情, 极具史料价值。此次点校以民国四年《云南丛书》所刊《点苍山人诗钞》八卷本为底本, 以嘉庆十一年所刻《点苍山人诗集》二卷本、嘉庆二十三年所刻《点苍山人诗钞》六卷本、道光二年所刻《点苍山人诗钞》八卷本以及手稿本《沙雪湖先生诗稿》等为校本。书后另附沙琛诗文补遗、沙琛酬唱诗, 以《滇南草堂诗话》《沙雪湖先生诗稿》《滇文丛录》《(民国) 新纂云南通志》《存素堂文集》《寄庵诗文钞》《雪楼诗钞》《(光绪) 丽江府志》所收为底本。 |
(清) 沙琛撰 |
巴蜀书社 |
I222.749 |
220 |
0 |
荐购
|
| 799 |
|
南村诗集 |
本书有《少华集》两卷, 《锦川集》两卷, 《松韶集》四卷, 共八卷, 收录诗人三十岁至七十岁, 共四十年的作品。孙鹏的作品在表达方式、主题意藴和文学倾向均表现出对中华传统文学技艺的深刻认同。其中有气势纵横之作, 亦有清新隽雅之篇; 有心系民众的儒者情怀, 亦有杂以玄思冥想的释道理念。且孙鹏作为一名生长于清朝渐开盛世的云南文人, 经历人生坎坷与世事变迁后, 将其情感和哲思诉之于诗文, 对我们了解地方普通士子的精神世界和清代前期文学取向都具有实际的个案意义。此次点校以《云南丛书》所收《南村诗集》为底本, 校以云南省图书馆收藏版本以及《滇南诗略》所录孙鹏作品。书后附孙鹏、孙继鲁诗文辑佚。 |
(清) 孙鹏撰 |
巴蜀书社 |
I222.749 |
120 |
0 |
荐购
|
| 800 |
|
答猿诗草 |
本书包含清同治至光绪期间的作品近900首。陈汝燮的诗歌题材广泛, 涉及人生感慨、时局关怀、吊古伤今、寄情山水、酬唱赠答、怀乡思亲等。初学诗歌的陈汝燮, 转益多师, 性情豪放如李白, 作品气势排奡似韩愈, 至后期则诗律渐细, 每与杜诗有神会之处。陈汝燮生前曾自编诗集, 但诗稿不幸散佚, 其子陈骃光后又搜集遗佚, 重加编排, 从侄陈值光出资印行, 今已不存。《川东南民族资料汇编》曾据抄本排印, 但未标点和校勘。此次整理即以排印本为底本。《埙篪前集》为清代酉阳土家族诗人陈宸的诗集。陈宸的诗歌多表达底层文人生计窘迫和功名不就的岁月蹉跎之叹。陈宸生前曾自编诗稿, 但未及梓行, 不知所踪。后陈宸之弟陈宽搜集其二十岁以后、三十岁以前, 及晚年归酉期间的遗诗, 编为《埙篪前集》, 与自己的诗作《埙篪后集》合编, 于民国二十四年排印行世。 |
(清) 陈汝燮撰 |
巴蜀书社 |
I222.749 |
200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