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1 |
|
中国应用翻译批评及其标准研究 |
本书以社会学系统功能理论为基础, 以我国传统翻译批评为研究对象, 以翻译规范为研究工具, 将我国应用翻译批评作为一个系统, 阐述其生成、维持与发展的逻辑, 考察我国翻译标准的演化与理论基础, 分析标准的正当性和有效性, 批判性分析我国目前应用翻译批评标准存在的不足, 尝试性建构了新时期的应用翻译批评标准体系。本书的研究成果不仅可推动我国翻译研究的整体发展, 并可运用于翻译教学, 尤其是应用翻译教学, 为翻译课堂教学评估和学生翻译质量的评价提供相应的依据。 |
傅敬民著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H059 |
85 |
0 |
荐购
|
| 682 |
|
翻译能力发展研究 |
本书聚焦翻译能力发展研究的三个层面, 汇集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 翻译能力界定部分探讨了翻译能力的多维度构建及各子能力之间的关系; 翻译能力培养部分讨论了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 注重翻译过程的实践与反思; 翻译能力评估部分则关注如何量化和评估翻译能力的发展。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理论分析, 本书反映了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以及对翻译专业人员能力培养的重视, 为翻译教师、学生以及翻译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智慧。 |
(德) 克里斯蒂娜·舍夫纳, (英) 贝弗利·阿达布 (Beverly Adab) 编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H059 |
72 |
0 |
荐购
|
| 683 |
|
翻译研究:第五辑:交流、传播与翻译探索 |
本书分为“翻译观察”“学术访谈”“译论探索”“译介与传播研究”“译家研究”“翻译批评”“翻译教育与教学研究”七大章节, 收录许钧的《翻译生成视域下的交流问题》、杨蔚等的《文学翻译推动中法文化的交融与互鉴--刘成富教授访谈》、方梦之的《译学辞典见证我国翻译研究的成长》等14篇文章。《翻译研究》丛书结合翻译现实以及中国文学外译所引发的争议与困惑, 重新审视翻译本质、翻译价值、翻译策略与方法、翻译伦理等涉及翻译的根本性问题, 尤其关注中外文化双向交流诉求下的文学译介、传播与接受问题, 倡导对翻译根本价值与翻译伦理的坚守。 |
刘云虹主编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H059 |
68 |
0 |
荐购
|
| 684 |
|
汉语理解中句法与语言互动的神经认知机制 |
本书进行了跨语系的探讨, 借助汉语理解和加工任务, 反观句法驱动的生成理论。具体而言, 本书以汉语句法为切入点, 以汉语母语者为被试, 借助时间分辨率较高、生态效度较好的眼动阅读技术, 辅以离线的接受度判断和回溯访谈, 探讨以下三个研究问题: 第一, 在语言理解中, 句法是否是一个独立于语义的自治系统? 第二, 在语言加工的时间进程中, 句法和语义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句法是否先于语义被激活? 二者是独立加工抑或是交互作用? 如果存在交互, 体现在哪些语言层面? 第三, 在语言理解中, 句法与语义的关系是基于语言系统内部, 抑或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希冀借助语言理解反观句法驱动的生成理论, 厘清各理论所争议的焦点, 为现存的基于印欧语语系的句法与语义理论提供跨语系的实证参考。 |
刘艳著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H1 |
78 |
0 |
荐购
|
| 685 |
|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5年第2辑 |
本书主要收录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各二级学科的研究文章。本期约有30万字, 共设8个栏目: 词汇学与辞书学、古代小说戏曲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国文论研究、比较文学与东方文学研究、文献研究、学术名家、书序与书评。研究内容涵盖古典与现代, 包括东方和西方文学, 从古典诗歌意境研究到传统小说叙事, 从童话剧到中外“英雄史诗”的比较等, 内容丰富多彩。 |
郑振峰主编 |
商务印书馆 |
H1-53 |
128 |
0 |
荐购
|
| 686 |
|
普通话训练与表达 |
本书依据2023年《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国语函(2023) 1号), 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根据人们学说普通话的认知规律并针对训练难点精心设计体例, 每节内容分理论导航、开心一刻、经典诵读、歌声嘹亮、实战演练五个板块, 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训练体系。实战演练部分, 涉及口型和气息训练、字词训练、篇目朗读和绕口令练习, 训练内容及形式丰富多样, 避免单一枯燥。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力求淡化理论讲解, 强化实践训练, 并结合学生熟悉的革命歌曲或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 训练口型与气息, 增强了训练过程中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
主编李桂萍, 韩冰洁 |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H102 |
42 |
0 |
荐购
|
| 687 |
|
现代汉语:上册:第3版 |
本书主体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现代汉语课程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便于师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教授和掌握系统的现代汉语知识; 后一部分是“课程延伸内容”,供课时充裕的情况下全讲或选讲,以满足各类院校对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安排的不同需求。前一部分配有“复习与练习”, 复习题用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要点,练习题重在训练分析语言事实、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多数“课程延伸内容”附有“思考与讨论”,供有兴趣的学习者深入思考,拓宽视野。 |
黄伯荣, 李炜主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H109.4 |
49 |
0 |
荐购
|
| 688 |
|
现代汉语:下册:第3版 |
本书主体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现代汉语课程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便于师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教授和掌握系统的现代汉语知识;后一部分是“课程延伸内容”,供课时充裕的情况下全讲或选讲,以满足各类院校对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安排的不同需求。前一部分配有“复习与练习”,复习题用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要点,练习题重在训练分析语言事实、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多数“课程延伸内容”附有“思考与讨论”,供有兴趣的学习者深入思考,拓宽视野。 |
黄伯荣, 李炜主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H109.4 |
56 |
0 |
荐购
|
| 689 |
|
汉字里的古人生活:中国人的滋味人生 |
本书从汉字语源走进古人三餐四季, 从五谷杂粮到饮食调味、从食器规制到饮食之礼, 作者广征博引、考证严谨, 详细地讲解了每一个汉字字形与其含义的演变, 并由字形入手, 进一步讲解与此相关的古代社会饮食文化及古人日常生活细节。本书融社会历史、饮食文化、民俗风物、人情事理、语言文学于一体, 带读者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体悟古人造字智慧, 发现汉字之美, 感受充满烟火的古代生活。 |
许晖著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H12 |
48 |
0 |
荐购
|
| 690 |
|
趣味分类成语 |
本书收录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成语近3000条, 根据所含关键字进行分类, 共分为八大类, 包括自然万象 (含自然事物的成语)、须眉毕现 (含身体部位名称的成语)、百兽灵韵(含动物名称的成语)、草木芳华 (含植物名称的成语)、刀光剑影 (含兵器的成语)、经纬天地 (含方位的成语)、五彩斑斓 (含色彩的成语)、四季时节 (含四季时节的成语) 等。每条成语均标注拼音, 并附简明释义, 便于读者在学习和写作时快速检索、分类记忆。 |
商务国际辞书编辑部编 |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H136.31 |
19.8 |
0 |
荐购
|
| 691 |
|
中国古代语法学 |
本书融汇作者30多年的研究成果, 对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到隋、唐、宋、元、明、清历代文献做了细致的搜集和研究, 是我国迄今唯一一部研究中国古代语法学的专著。 作者孙良明先生曾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古代语法学探究》(2002年)、《中国古代语法学探究》增订本 (2006年)。《中国古代语法学探究》(增订本) 出版后, 在学术界受到很高评价, 2006年荣获第21届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2007年荣获第12届中国语言学界最权威的奖项王力语言学奖 (二等奖)。 |
孙良明著 |
商务印书馆 |
H141 |
175 |
0 |
荐购
|
| 692 |
|
现代汉语动词及动词性结构的立场表达和立场构建研究 |
本书试图全面考察现代汉语动词及动词性结构的立场表达功能, 并运用互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现代汉语动词及动词性结构在互动交际话语中的立场建构过程, 包括叙实类动词、示证类动词、认识类心理动词、反叙实类动词、言说类动词、视觉类动词、情感类动词和态度类动词等动词及动词性结构的立场表达及立场构建过程。本书的最终研究目标是在全面描写现代汉语动词及动词性结构立场表达功能的基础上, 描写和解释不同语义类型的动词和动词性结构立场表达功能在社会互动交际过程中的立场构建过程, 归纳和概括现代汉语动词及其动词性结构立场构建的动态语境、影响因素、构建模式、构建机制及其社会文化动因, 最终建构现代汉语动词及动词性结构的立场表达系统。 |
冯军伟著 |
商务印书馆 |
H146.2 |
130 |
0 |
荐购
|
| 693 |
|
汉语情态词的句法层级序列 |
本书基于制图理论法关于汉语情态词的层级序列假设, 引入了“条件情态”的新分类范畴, 对一些分类标准存在争议的情态动词进行了重新分析, 并运用句法测试论证了“条件情态”独立分类的合理性。在提出新分类体系的基础上, 本书对情态动词短语结构以及情态词的句法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 从情态动词补足语从句属性、否定交互、论元结构、焦点算子互动等角度, 补充和完善了情态词的制图句法层级理论。此外, 本书区分了基础情态句与焦点情态句两类句式, 并指出汉语情态词层级序列的适用范围为基础情态句。 |
董惠颖著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H146.3 |
58 |
0 |
荐购
|
| 694 |
|
现代汉语省略研究 |
本书分三个阶段系统梳理了汉语省略研究发展情况, 从省略的性质、省略的判定标准、省略的范围、省略的类型、省略的动因和语用价值等五个方面对汉语省略进行了理论探讨, 剖析了现代汉语省略研究中有争议的六个具体问题, 最后对现代汉语立法语言、口头应答语和讲述式口语三类语体中的省略情况进行了考察。希冀本书有助于弥合分歧, 为汉语省略研究提供助力。 |
殷树林, 杨帅, 尹若男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H146.3 |
88 |
0 |
荐购
|
| 695 |
|
管理类/经济类中文写作高分规划 |
本书深入剖析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这两大核心题型。在论证有效性分析方面, 详细讲解如何精准识别材料中的逻辑漏洞, 如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等, 同时传授严谨且自然流畅的分析方法, 帮助考生掌握高分答题思路。对于论说文, 从审题立意入手, 指导考生挖掘材料深层含义, 确定深刻且独特的立意, 还分享了多种文章结构和论证手法, 如递进式、平行式结构, 以及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 助力考生打造逻辑清晰、论证有力的文章。 |
朱琦编著 |
企业管理出版社 |
H15 |
59.8 |
0 |
荐购
|
| 696 |
|
中文创意写作教程 |
本书按照文体分类, 设置小说写作、非虚构写作、诗歌写作、散文写作四个章节, 从不同文体的特征出发, 介绍各文体所侧重的组成元素, 拆解写作过程, 使写作真正可学习、可借鉴, 使读者在掌握基础写作技巧的同时获得创新能力。各章节集中介绍文体的重要写作元素, 例如小说中的人物、结构、细节、视角等内容, 与此同时, 章节间也将进行互相借鉴、融会贯通。一方面使图书内容紧凑, 另一方面使读者掌握不同文体之间的异同和转化技巧。 |
杨庆祥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H15 |
49 |
0 |
荐购
|
| 697 |
|
应用文写作教程 |
本书编写是以写作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 以实践操作为手段, 从简单文种到复杂文种、从熟悉文种到陌生文种进行训练,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应用文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 加强思维和语言表达训练, 从而打破学生层次界限。 |
贾真光, 李白主编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H152.3 |
39 |
0 |
荐购
|
| 698 |
|
语料库数据下的汉语空间词认知与翻译研究 |
本书围绕汉语空间词、短语语义变化及多义性问题展开, 依据认知语言学理论, 通过语料库检索分析技术, 对汉语空间词汇展开历时研究。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 对语义变化及多义性研究展开回顾。然后说明了历时语义变化与共时多义之间的联系; 第二章介绍了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研究模型理论框架, 并给出了本书所关注及要解决的研究问题。第三章讨论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汉语的孤立性, 并展示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式。第四个章至第六章对具体空间词汇的语义变化进行分析。 |
金叶, 顾莹华著 |
九州出版社 |
H159 |
68 |
0 |
荐购
|
| 699 |
|
祁门方言语法研究 |
本书描写了安徽祁门方言的共时语法系统。相对于吴、赣语等方言, 徽语语法研究显得较为薄弱, 发表的成果较少, 目前尚无一部徽语语法专著。 |
陈瑶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H172.4 |
116 |
0 |
荐购
|
| 700 |
|
基于互动视角的汉语儿童早期语言习得研究 |
本书基于语料库中四名儿童的高密度历时 (跨度三年) 语言发展数据和视频进行实证研究, 从互动角度出发考察汉语儿童早期语言的习得过程。首先确定研究范畴: 句末语气词、物量词、指称类代词、自主位移动词、运动事件、“X是”情态构式、语言性别差异和多模态言语行为; 然后将以上八个分项分为词汇、结构语义和语用三个部分来研究儿童语言的习得状况并揭示习得规律。 |
张笛著 |
新华出版社 |
H193.1 |
85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