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1 |
|
美的结构 |
本书汇编其全部代表性著述和文学作品, 包括《文学创作论》《美的结构》《文学文本解读学》《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等, 共20卷, 集结了孙绍振教授文学理论、语文教育、文学创作、演讲演说方面的成果。这套书的出版是当代文艺理论的重要文献, 是福建文艺批评高水平发展的见证与代表, 是福建文艺批评不断向高峰迈进的体现。本卷《美的结构》从美的结构出发, 对艺术美的本体结构, 机械唯物论和狭隘功利论和西方现代文论等方面进行论述。 |
孙绍振著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I01-53 |
98 |
0 |
荐购
|
| 742 |
|
文学创作论 |
本书力戒空泛、抽象的概念演绎,始终着重于对形象与生活、作家情感的矛盾作系统的具体分析,从审美形象的感觉、语言、逻辑和一般理性思维的矛盾和错位,全面揭示出形象构成的深层奥秘。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许多方法带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文学创作论》的特点还在于微观分析,书中对上百位作家和古今中外100多部经典文本的分析,充满原创性,以其艺术洞察的鞭辟入里.显示出作者的才智的魅力。其理论体系来自于经典文本的直接分析和直接归纳,这是其他类似著作和赏析文章里难以觅见的。 |
孙绍振著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I04 |
180 |
0 |
荐购
|
| 743 |
|
殷企平学术研究文集 |
本书作者基于多年的学术生涯, 精心挑选自己30多年来发表的学术研汇焦究论文汇集。其内容主要集中于西方文论和文化、文学理论、英国文学、外国文学教学以及英国高等教育等方面主要目的是向同道奉献其学海探索的成果, 分享心得体会。文集分为五个部分: 1.文化与共同体; 2.文学理论; 3.作品评论; 4.教育思想; 5.对话访谈。 |
殷企平著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I1-53 |
142 |
0 |
荐购
|
| 744 |
|
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主义研究 |
本书结合《飘》、《简.爱》、《傲慢与偏见》等经典女性主义代表作品深入剖析女性主义对受我国女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在个人自我权利、价值、爱情、婚姻等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进一步阐明对我国女性发展影响的价值和意义。本书计划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是受教育权, 第二是爱情的权利, 第三是婚姻权, 第四是自我的权利。彰显自我的一种权利, 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不丧失自我的权利。 |
赵伟华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I106 |
85 |
0 |
荐购
|
| 745 |
|
文章家与先知 |
本书里把散文作者分为两类, 一类如卢梭、卡莱尔、爱默生、梭罗、尼采、弗洛伊德和肖勒姆, 他们是形如先知的智慧作者, 立场各异却引领前路。另一类如蒙田、德莱顿、哈兹里特、赫胥黎、萨特和加缪, 他们是风格各异的文章家, 同样有着充满智慧的笔触。布鲁姆认为这些富于先见之明的文章, 它们最终的用途在于帮助我完善自己, 成为满心关怀的独立个体, 而不是在对自我和他人的冷漠中沦为个人主义者。 |
(美) 哈罗德·布鲁姆著 |
译林出版社 |
I106-53 |
68 |
0 |
荐购
|
| 746 |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42 |
本稿分为“学者访谈”“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文学理论”“物叙事研究”五个部分, 共计28篇论文, 作者以各大高校外国文学教授为主, 论文质量普遍较高。 |
李维屏主编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I106-53 |
98 |
0 |
荐购
|
| 747 |
|
论现代小说的广角镜作用 |
本书共有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先驱者, 梳理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发展脉络, 简述十九世纪小说取得的辉煌成就, 分析简·奥斯汀和司汤达两位小说家笔下的现实主义。第二部分哈哈镜, 小说发展到第二阶段, 即狄更斯、巴尔扎克、果戈里的现实世界。第三部分, 追求完整的真相, 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特罗洛普和福楼拜小说创作的独特之处。第四部分, 现实的荒凉, 陀思妥耶夫斯基、亨利·詹姆斯、托马斯·哈代、契诃夫, 古典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第五部分, 镜子的后面,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劳伦斯、普鲁斯特、乔伊斯, 现代小说的创新与实验。 |
(爱) 弗兰克·奥康纳著 |
九州出版社 |
I106.4 |
78 |
0 |
荐购
|
| 748 |
|
经典小说微观分析 |
本书稿是孙绍振教授专门针对古今中外的经典小说作品进行的文本细读的一部专著。在解读小说的选择上集中于各版本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典小说, 解读质量比同类作品更成熟, 更贴近中学语文教学。传统的小说“理论”, 大都集中于情节的完整性, 即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但这是新闻、民间故事、传说等的普遍性, 并不符合现代小说, 尤其是现代短篇小说结构和叙述视角的特殊规律, 更不具有操作性。西方结构主义把人物分成固定的X、反X、非X、非反X, 这与小说人物的特点在于行为动态和心理内在矛盾相违背。 |
孙绍振著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I106.4 |
160 |
0 |
荐购
|
| 749 |
|
文学文本解读学 |
本书基本观点就是回到文本分析, 回到文学审美。落实到具体操作上, 提出: 微观分析之一: 隐性矛盾直接分析; 微观分析之二: 艺术感知的还原; 第三, 微观分析之三: 情感逻辑的还原 (”无理而妙”); 微观分析之四, 古典的情景交融和现代的情理交融; 宏观分析: 历史语境和母题, 等等。 |
孙绍振著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I206 |
136 |
0 |
荐购
|
| 750 |
|
文本中心的突围和建构 |
本书对目前甚嚣尘上的“读者中心论”和教条主义的“多元解读”做出严峻的批判, 可视为作者致力于建构中国学派的文本中心论的小结。作者强调, 闽派语文的根本精神--求实、创新、去蔽、兼容, 其中最重要的是去蔽, 并在本书中展开阐释。全书分八编, 分别为: 理论批判和构建、经典阅读的美学构建、经典阅读的理论构建、不同文学形式的特殊规律、具体分析的操作性、对话钱理群、口语交际编、新进和前卫。 |
孙绍振著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I206 |
136 |
0 |
荐购
|
| 751 |
|
文学解读基础讲演录 |
本书作者在继承批判西方古典文论、中国古代文论过程中, 进行文学价值的坚守和理论的突围, 提出建构中国式的文学文本解读学的历史使命, 原创性地提出真善美三维“错位”, 颠覆僵化的内容决定形式。从大量的实例中, 深度地揭示出诗歌、小说、散文的特殊规律和系统结构。本书原系给大学本科生的讲课录像记录稿, 经整理, 2006年以《文学性讲演录》之书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5年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 纠正了一些不准确的说法, 替换了大量材料, 改名为《文学解读基础讲演录》, 删去附录中的“主要著作目录”和“论文目录”。 |
孙绍振著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I206 |
120 |
0 |
荐购
|
| 752 |
|
《陶渊明集》版本汇考 |
本书通过对《陶渊明集》版本的全面梳理, 理清了其在宋元明清四代的流传、变化, 首次实现了该集整体意义上的大规模深入细致的文献整理, 既条分缕析, 深入文本, 又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 既原原本本, 罗列旧注, 又集辑各本, 疏略有致。概括而言, 即注重可靠性、规范性与集成性, 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
蔡丹君著 |
凤凰出版社 |
I206.2 |
168 |
0 |
荐购
|
| 753 |
|
田锡与北宋士风及文学 |
本书以北宋初期文化生态困境为背景, 围绕西蜀士大夫田锡与北宋士风及文学的互动展开研究。以田锡的文学作品为基础, 分析了田锡的道德操守、政治观点、文学理论与创作等, 深入探讨了他在宋初士风与文学的双重困境之下, 对汉唐文化的承继和对宋代文化的开启之功。通过与同时代文人士大夫的横向比较, 以及和前代、后世士人的纵向对比, 全方位地分析了田锡在宋代社会核心价值建构和北宋文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及他对北宋士大夫群体的影响。 |
杨小红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I206.441 |
95 |
0 |
荐购
|
| 754 |
|
清代女性文学新论:以文章为中心 |
本书在全面搜集清代女性文章的基础上, 精选清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四家文章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第一章以明末清初浙江山阴女史王端淑及其《吟红集》为对象, 不仅研究了独特的遗民传记, 还体现了晚明小品中的杂传文体在清初的风格嬗变。第二章关注到乾隆年间浙江女性藏书家书法家沈彩的小品文与闺阁游艺之间的关系。第三章探讨清中叶金陵女史王贞仪的《德风亭初集》, 旨在论析其古文写作的特色及其意义, 使其古文写作在盛清女性文坛独树一帜。第四章以嘉兴望族庐江钱氏的发展历程为背景, 以族中女眷陈尔士的家书为中介, 细致入微地再现了以科名和学术见称的钱氏家族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家政运作, 彰显了古代女性对家族发展的贡献。第五章围绕晚清阳湖才女左锡嘉为亡夫曾咏所作墓志铭, 旁及她和子女的著述, 考察其夫姓家族华阳曾氏在她的带动下每转益进的发展轨迹。 |
唐新梅著 |
巴蜀书社 |
I206.49 |
68 |
0 |
荐购
|
| 755 |
|
文学的风景与思想的风致 |
本书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展开多维度探讨。第一辑, 聚焦于古代文论现代转化的关键议题, 深入剖析其面临的困境与症结, 并探讨当代文学经典建构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意义与实现路径; 剖析青年作家技术化创作倾向; 探究乡土文学对乡村变迁的影响与局限。第二辑, 通过对众多作家作品的深入解读, 揭示其独特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针对乡土小说的振兴以及“汨罗江文学世界”的构建, 提出富有建设性的见解, 为文学发展指明方向。 |
贺仲明著 |
作家出版社 |
I206.7 |
52 |
0 |
荐购
|
| 756 |
|
当代文艺的艺术探险 |
本书汇编其全部代表性著述和文学作品, 包括《文学创作论》《美的结构》《文学文本解读学》《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等, 共20卷, 集结了孙绍振教授文学理论、语文教育、文学创作、演讲演说方面的成果。这套书的出版是当代文艺理论的重要文献, 是福建文艺批评高水平发展的见证与代表, 是福建文艺批评不断向高峰迈进的体现。《当代文艺的艺术探险》系作者自1978年以来之文学和艺术评论, 先后散见于海内外报刊。艺术评论部分涉及国画、油画、漆画、雕塑、戏曲、电视、电影、城市建筑, 此外, 还收罗了部分文学序文。 |
孙绍振著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I206.7-53 |
160 |
0 |
荐购
|
| 757 |
|
从个体到家国:社会史视野下的新世纪文学 |
本书稿提出以社会史视野为方法的文学批评路径, 主要聚焦“新时代”以来重要作家和经典文本, 从50后经典作家到90后新锐, 从地方性写作到青年问题, 从小说的美学构造到感官技术, 对一些重要的文学理论命题和文学现象提供价值判断和历史洞察。书稿重新以“文学”为方法理解社会, 构建起面向历史和人生的研究框架, 使文学研究再度成为足以与历史学、社会学对峙的重要审美-认识资源, 具有丰富的思想价值和出版价值。 |
陈思著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I206.7-53 |
68 |
0 |
荐购
|
| 758 |
|
论变异及其他 |
本书汇编其全部代表性著述和文学作品, 包括《文学创作论》《美的结构》《文学文本解读学》《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等, 共20卷, 集结了孙绍振教授文学理论、语文教育、文学创作、演讲演说方面的成果。这套书的出版是当代文艺理论的重要文献, 是福建文艺批评高水平发展的见证与代表, 是福建文艺批评不断向高峰迈进的体现。本卷《美的结构》从美的结构出发, 对艺术美的本体结构, 机械唯物论和狭隘功利论和西方现代文论等方面进行论述。本卷《论变异及其他》收录孙绍振对于变异理论和大概念大单元概念等方面的论述。 |
孙绍振著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I206.7-53 |
100 |
0 |
荐购
|
| 759 |
|
茅盾研究年鉴:2023 |
本书全面呈现了茅盾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凸显出最活跃的茅盾研究队伍的弘毅身影, 精心遴选出茅盾研究领域的重要论著、论文, 以及期刊、报纸、学位论文的要目索引, 梳理了2023年茅盾研究大事记, 为文史专家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了重要资料, 以便更好地传承茅盾精神。 |
赵思运, 张连义主编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206.7-54 |
258 |
0 |
荐购
|
| 760 |
|
妙语连珠 |
本书中分为“状态篇”“生活篇”“情感篇”“景色篇”四个主题, 不仅收录了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家喻户晓的诗词大家的传世名篇, 还挖掘了一些小众却独具韵味的佳作, 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而丰富的古诗词版图。每一首诗词都配有详细的注释, 帮助读者扫除阅读障碍。译文部分以优美流畅的现代语言, 在忠实于原诗意境的基础上进行转译, 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诗词含义。赏析内容更是本书的亮点, 从诗词的创作背景、艺术手法、情感内涵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 引领读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感受诗词背后的喜怒哀乐与家国情怀。 |
青蘅编 |
应急管理出版社 |
I207.2 |
59.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