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36期3401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161 燕赵中文学刊:第7辑 本书划分六个板块: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主要涉及梅尧臣政治诗歌创作及其诗美理想、南宋杨椿佚文《毛诗讲义》研究、苏轼诗词动物意象新解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主要涉及对《好人宋没用》《蛇》《桃花人面》《酒后》《陌上》《他乡》等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审视与解读, 以及抗战悼亡诗歌中的政治建构;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主要涉及中西诗学中“感物”与“mimesis”的论析; 文献整理与理论研究, 主要涉及周至元《游崂指南》中地名演变; 语言学研究, 主要涉及语气副词“不定”的演化及立场功能表达; 燕赵文史与区域文化研究, 主要涉及通州燃灯佛舍利塔传说及其价值追求、程钜夫交际往来。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206-55 128 0 荐购
1162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及资料汇编 本书由上、下两编构成: 上编为内蒙古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7位教师撰写的教学改革及思政论文; 下编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资料汇编。本书的主要特色有三个方面: 其一, 将教学改革经验总结为理论阐释, 可以为下一步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其二,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和内容, 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 作者的经验总结既符合大学教育的本质, 也可以为同行提供参考; 其三, 本书选入了学生参与教学改革的论文和资料, 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成效。 赵延花主编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I206.2 43 0 荐购
1163 施友忠《文心雕龙》的译介特色与批评思想研究 本书从全球”龙学”的研究现状着眼, 分析《文心雕龙》施译本的译介特色与施友忠《文心雕龙》批评思想的形成逻辑、理论内涵和意义不足, 旨在为学界系统研究施译本及施友忠思想提供资料补充, 也为推进海外”龙学”接受、促进中西”龙学”对话提供参考。 邢继扬著 九州出版社 I206.2 68 0 荐购
1164 文以载道: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 本书稿从“道”出发, 立足于文学史, 分别考察唐宋四大家, 是一部文学史、思想史领域的学术专著。作者研究唐宋四大家, 围绕他们的文学展开, 也描绘了他们作为哲学家、政治家的面相, 论证他们在文学、艺术、哲学和政治领域的成就的相关性。从文学家个案研究的角度, 作者尽可能全面地考察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轼, 勾勒他们作为一个完整的、行动中的人, 其“道”与成就的关联; 从思想史研究的角度, 作者认为四大家在对“道”的内涵的阐释的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是他们在文学上取得进展的最直接的原因, 且两种进展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文化发展的整体风貌。本书稿通过“文以载道”“以文为诗”“以诗为词”等题目, 将时代的思潮与各体文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全景式地书写了当时的文化景观。 朱刚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206.42 75 0 荐购
1165 现代中国域外纪游文学研究 本书以现代中国域外纪游文学为研究对象, 首次对现代中国域外纪游文学的发生动力与内在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阐述, 抓住域外纪游文学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系这个核心问题进行纵深论述。试图阐释中国现代纪游文学与异域文化的关系, 以及这种文学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之间的关联。著作在吸收消化前期大量现代域外纪游文学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在对中国近现代域外纪游文学进行全面观照的基础上, 依据不同作家类别、不同的旅外缘由、不同创作追求, 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傅建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206.6 119 0 荐购
1166 现当代文学与文化传承探析 本书首先对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进行了分期探索, 详细介绍了各个时期文学的发展状况和特点。接着, 从美学特征、情感价值、理性精神等方面分析现当代文学的内在意蕴, 并探讨其发展方向。此外, 还关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不同形象的塑造, 包括农民、长子、教师和女性。同时, 深入挖掘现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探寻传统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中的传承体现。最后探讨现当代文学中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余小慧, 王爱敏, 董冬著 重庆出版社 I206.6 88 0 荐购
1167 当代文学批评:第一辑 本书包括世界中的当代作家、文学现场、重申通俗文学、科幻纵横等多种章节, 收录王德威、吴义勤、王春林、房伟等多位评论名家最新力作, 力图全面深入地呈现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现场。这些前沿资深的学者和评论家, 他们从文本出发, 将中国当代文学置于世界文学中的宏阔背景中加以观察、分析、比较、批评, 辨析中国当代文学的特质和发展路径。 王尧, 季进主编 译林出版社 I206.7 60 0 荐购
1168 渠水情:张伯苓作品大家谈 本书即收录了诸位名家为其作品所撰写的序言、座谈会发言等, 同时讲述了每幅题词背后的故事, 以及张伯苓先生与这些大家之间交往的趣闻轶事。字里行间反映农村基层文化干部成长历程的作品, 非常有现实意义, 值得出版。 张伯苓编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I206.7 68 0 荐购
1169 王蒙文学创作七十年研究论集 本书分王蒙综合研究、小说整体研究、作品研究、海外译介研究4个部分, 共收录海内外学者文章38篇, 对王蒙的文学创作、文学作品及其海外推广做了全方位的探索和解析。其中还收录了王蒙本人在此次活动中题为的《且行且作待明年》发言稿一篇。 温奉桥, 张波涛编 人民出版社 I206.7-53 116 0 荐购
1170 大自然文学研究:第五卷 本书稿系安徽大学大自然文学协同创新中心阶段性研究成果, 共收录研究论文三十余篇, 既有理论阐释, 又有文本分析, 从学术源流、理论资源、创作手法和发展方向等多个角度对大自然文学的创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阐释, 体现出了大自然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书稿分“理论与实践”“文学与自然”“新著评介”“学术动态”四个部分, 其中“理论与实践”栏目主要选取了“当代大自然文学理论建设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论文; “文学与自然”栏目刊发的主要是大自然文学协同创新中心年度招标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新著评介”展示了近年来出版的几部大自然文学研究方面的学术力作; “学术动态”反映出大自然文学协同创新中心、大自然文学研究所的工作推进情况。 刘飞, 韩进主编 安徽文艺出版社 I206.7-53 58 0 荐购
1171 悟空论文坛 本书围绕众多国内外知名作家及其作品展开深入探讨, 分为四辑, 分别是“小麦初芒”, 主要是作者对当代作家、作品的风格特点、文学成就、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剖析; “采气借光”主要是对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剧本情况、演员对人物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观察思考; “异域绽放”是作者对西方作品成就、艺术特色以及存在问题的探讨; “如翻锦绮”是作者通过译本、影视改编、绘本改编作品与原作的对比, 分析优劣, 融入对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感悟。 蔡小容著 作家出版社 I206.7-53 52 0 荐购
1172 出口成章:腹有诗书气自华 本书把我国优秀的古诗、古词、典故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现代语言艺术融入生活场景, 从自然风光到社交对话, 从情感抒怀到职场表达, 精心分类生活常见主题, 收录了我国古今海量灵动的妙语与诗词佳句。翻开这本书, 你不仅能学到“我见青山多妩媚”的诗意, “陌上人如玉”的雅致, 更能掌握将日常感悟转化为动人表达的技巧。它不是高深的文学理论, 而是一本随身携带的“表达急救包”, 帮你在旅行时捕捉山川灵气, 在社交中传递真挚温度, 在生活里唤醒细腻感知。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告别语言的苍白, 在数字洪流与快节奏的生活中, 既弘扬传统文化又重新找回中国文字的力量, 让每一次表达都成为点亮生活的诗意瞬间。 吴雨编著 中国商业出版社 I207.2 68 0 荐购
1173 认知诗学:第17辑 本书从“名家特稿”“学术综述”“理论探索”“认知艺术研究”“认知文体批评”五个板块系统介绍和评价国外认知诗学及认知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动态, 提供相关学科的前沿性资料与信息; 运用认知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文学问题, 分析文学作品; 探索认知科学与文学、文化、语言、翻译、教学等多方面的联系及应用; 结合中国文化和文学实际, 探索认知诗学本土化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实现路径, 使认知诗学服务于中国的文学艺术研究和文化发展。 支宇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I207.2-53 78 0 荐购
1174 格律诗学 本书得到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双一流”文化传承创新项目资助。分析了格律诗的研习意义, 基本概念, 科学分类, 发展过程, 探讨了格律诗音律、声律、韵律、联律, 总结了诗词曲赋联的模型, 概括了格律诗的创作技法, 对不同韵书进行了总结分析, 最后对词谱和曲谱做了归纳总结。 王思源著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207.21 58 0 荐购
1175 诗歌翻译散论 本书集中讨论了诗歌翻译中若干重要的学术问题, 区分出“译技探讨”“译文批评”“译论研究”“译界名家”四个部分, 分别讨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词”的特质及其翻译问题, 汉诗英译中的数字处理, 诗歌碎片化的翻译问题, 汉诗英译的散译传统, 中国古典小说诗词英译研究涉及的问题, 散文诗的翻译问题, 歌行体诗歌的翻译问题等。 荣立宇著 燕山大学出版社 I207.22 86 0 荐购
1176 格萨尔王研究文选 本书内容: 格萨尔王在我国四川、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及内蒙古等地区家喻户晓, 格萨尔王传在国外也广为流传。2020年, 格萨尔王入选四川省第二批历史名人, 本书精选了1911年以来国内外知名学者撰写的格萨尔王的学术研究文选。 赵心愚本册主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I207.22 98 0 荐购
1177 追寻诗道:中国诗歌本体论的发展历史 本书尝试对此做出解释, 通过诗歌本体论发展历史的梳理, 尽可能地展示诗歌本体观论作为诗歌史的灵魂的意义。作者自觉地思考并研究中国古代诗论, 开始于对黄庭坚诗论的探讨。从黄庭坚那里发现一个基本的事实, 即中国古代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追求的诗人, 其创作总是在一种自觉的诗歌观念支配下进行, 其中关于诗歌本体的思辨、探索与实践又是最核心的部分。但作者也发现一个让人纳闷的现象, 即仅从理论的表述形式来看, 中国古代的整个诗歌发展史, 关于诗歌本体的表述, 一直是由一些基本的观念支配着, 其中最显见的是言志论, 而实际上影响最大的则是情性论。另一方面, 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 诗体与诗风又在不断变化。 钱志熙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I207.22 118 0 荐购
1178 《乐府诗集》与乐府诗学研究 本书最大之不同, 即视《乐府诗集》为宋人乐府学研究的重要代表, 将其放到乐学、诗学的双线链条加以审视。《乐府诗集》虽无序跋, 但郭茂倩的乐府学思想见于分类、解题及作品收录中。承唐之后, 宋代乐府创作依然盛兴, 新旧观念交融碰撞, 从总结与传承礼乐文化的角度整理乐府可以看出, 《乐府诗集》又是宋代极具代表性的成果。郭茂倩以自主意识继承古代礼乐之学, 持动态眼光看待由汉至唐各类乐府的发展, 对于乐府诗的分类, 兼顾礼乐史、音乐史与诗歌史的进程, 别有新创。 梁海燕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207.226 96 0 荐购
1179 南唐诗词的文化观照 本书主要从文化角度研究南唐诗词, 论述江南文化、南唐文化与南唐诗词生成的文化背景, 研究士人心态、政治环境、历史文化等在南唐诗词中的情感表征, 解读南唐诗词中江南风物、水月烟雨等江南意象的文化构建, 挖掘南唐诗词蕴含的吴歌、宗教、伎乐等江南文化基因, 分析宋代诗词对南唐诗词的传承及南唐诗词宋代诗词的影响, 从而揭示南唐诗词的多元文化表征, 及其在诗词文体演进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 周根红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I207.227.42 53 0 荐购
1180 四时之诗:大字版 本书带你领略唐诗里的春夏秋冬, 围绕着四季的节气和节日, 带你领略古人对季节的变化、对节日的情感。 蒙曼著 中国盲文出版社 I207.227.42 59 0 荐购
页码:59/149页  每页: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