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1 |
|
现代高校德育协同教学探索与实践 |
本书是一部专注于研究和探讨高校德育协同教学模式的学术著作。本书共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为高校德育协同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为高校德育协同教学的目标与内容;第四章为高校德育协同教学的模式探索;第五章为高校德育协同教学的课程改革实践;第六章为高校德育协同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第七章为高校德育协同教学的学生参与机制;第八章为高校德育协同教学的数字化转型。 |
张志伟,范文慧,刘凌著 |
重庆出版社 |
G641 |
49.8 |
0 |
荐购
|
| 1302 |
|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融合模式 |
本书从高校思政课的价值与地位入手,深入剖析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与保障机制,详细阐述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同时,本书着重探讨了思政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融合机制和融合方法。内容全面、深入,旨在通过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
刘倩倩著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G641 |
78 |
0 |
荐购
|
| 1303 |
|
地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
本书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杰出校友的生动案例为载体,向读者传递了高尚的人生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道德观念、深厚的爱国情感以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等,旨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们汲取前辈们身上汲取力量,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全书旨在激励新时代地大青年铭记历史使命、燃烧青春理想,在新时代中施展才干,为国家地质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阮一帆等主编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G641 |
58 |
0 |
荐购
|
| 1304 |
|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动态研判及引导机制 |
大学生思想动态是指一段时间内大学生群体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道德追求、学习态度、心理状态等发展变化的综合体现,是时代发展在大学生群体上的鲜明映射。 |
黄岩等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G641 |
148 |
0 |
荐购
|
| 1305 |
|
自媒体环境下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
本书首先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界定自媒体和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两个核心概念的定义,进而开始分析自媒体的产生与发展、特征与属性以及自媒体与意识形态相结合后的新功能,然后分析自媒体环境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其次,分析自媒体环境下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意义。再次,基于对八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学生和教师通过问卷发放与回收、现场访谈等方式得出的调研结果,阐述自媒体环境下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现状及成因。最后,根据理论分析、现状分析,针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现状提出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策略。 |
陈嘉迪著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G641 |
58 |
0 |
荐购
|
| 1306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七辑 |
本书主要分为“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数字技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与课程思政研究”三个栏目,围绕核心价值观培育、高校思政课建设、心理健康与课程思政等问题深入阐述核心价值观,深入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等相关问题,多层次、多视角展示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最新理论动向和研究成果,探讨了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如何增进思政课的获得感,如何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建设,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四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红色文化等,并就如何借助数字技术融入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等关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经验、对策等主题开展深入探讨,予以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
谷生然,张晓明主编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G641 |
138 |
0 |
荐购
|
| 1307 |
|
口述党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
全书共分8章,包括口述史概念、方法、访谈资料的搜集,口述史料的课堂及实践教学应用、考核以及思政课口述史资料库建设。按口述史料教学需要,本书把口述史料分为文稿类、实物用品类、革命历史遗址遗迹类,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内容、不同人物的口述史料根据思政课教学需要进行划分并做了举例说明,所列举的口述史料十分珍贵。 |
孙明杰著 |
湘潭大学出版社 |
G641 |
66 |
0 |
荐购
|
| 1308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案例·体验”三位一体教学法研究 |
全书首先对现有的探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法进行了透视与反思,随后详细阐述了三位一体教学法的核心要义、理论基础、应用步骤、实施路径及检测评估,并提供了具体的教学示范案例。 |
秦淑娟,李忠华编著 |
东华大学出版社 |
G641 |
88 |
0 |
荐购
|
| 1309 |
|
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研究 |
本书以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作为研究对象,充分探讨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的现状、知行特点、培育路径等内容,对培养大学生在道德认知和实践活动中关心自身、关心社会、与整个世界友善相处,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面为大学生营造全面自由发展的外在友善交互环境和内在的友善价值培育,将友善价值观夯实在大学生的认知与践行中,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的职责所在与使命担当,也是破解当前大学生友善践履能力提升之难的需要。 |
黄雪雯著 |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G641 |
86 |
0 |
荐购
|
| 1310 |
|
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 |
本书为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结项成果,结合6所不同层次高校连续2年的智慧课堂教学的2000余份调查数据,系统梳理和比较当前国内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的开展情况,描述了当前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创新的成绩以及不足,分析了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从技术智慧性、管理智慧性、生态智慧性三大视角界定了思政课智慧课堂的内涵与特征,并从空间再造、过程优化、主体彰显三个方面探讨了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创新的路径和方法。同时,也归纳整理了思政课程智慧课堂教学创新的实例,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
熊富标等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G641 |
98 |
0 |
荐购
|
| 1311 |
|
思政引领,大道铸魂:新时代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 |
本书以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省级和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为依托,进一步凝练我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展示浙江大学在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的阶段性成果。论文集将围绕文学、语言学、翻译学,跨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等外语学科几大方向,总结外语类课程如何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符合新时代国家战略需求的高质量外语人才的经验。除课程思政外,将汇集文科资深教授许钧、教育部长江学者刘海涛教授等在内的多位名家的育人讲稿。 |
赵佳主编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G641 |
88 |
0 |
荐购
|
| 1312 |
|
读懂社交媒体环境下的“00后”大学生 |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统御,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出发,从社交媒体的视角切入,探讨社交媒介环境下“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检视大学生思想行为出现的问题及成因,系统探寻“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教育引导策略,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保驾护航。本书在分析当前“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检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存问题,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等方面,始终把握“媒介即环境”的理念,尝试从较为宏阔的视野,阐发社交媒体对当前大学生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影响,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交媒体作为工具性平台、技术性平台或者某个单一社交媒体平台的分析框架,以期实现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把握,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符合大学生新特点、解决当前新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模式。 |
祝鑫著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G641 |
58 |
0 |
荐购
|
| 1313 |
|
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研究 |
本书首先围绕大学生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基础、认同的形成机理等进行理论阐释,其后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确立了大学生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内容、情感、行为维度,并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探究教师、学生动机、重要他人、教学形式与方法、社会实践、信息获取偏好等诸多因素对大学生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及其表现特征,并提出构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提升的育人体系。 |
魏荣,朱苇苇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G641 |
95 |
0 |
荐购
|
| 1314 |
|
“大思政课”与大学生主体性协同发展探析 |
本书深入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大思政课”的建设促进大学生主体性的全面发展。本书从理论层面剖析了“大思政课”的内涵与外延,明确了其在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书中结合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之中,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格局。特别地,本书强调了在“大思政课”框架下,通过互动式、体验式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 |
徐爱花著 |
山西经济出版社 |
G641 |
68 |
0 |
荐购
|
| 1315 |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 |
该书从为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对数字化时代和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涵义、本质与主要特征进行详细阐述。介绍了数字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可行性和表现形式;围绕定制化教育模式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价值意蕴与现实困境;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基本原则展开论述;系统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构成与功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实践路径进行了阐释。 |
徐菁忆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G641-39 |
89 |
0 |
荐购
|
| 1316 |
|
大学 青春 人生:北理工人的成长印迹:2020-2024 |
德育答辩工作是北京理工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特色工作,贯穿大学生大学四年,以德育开题、中期答辩、德育答辩、论文集、报告会为线,首尾相连,形成闭环,通过撰写德育论文、回顾总结德育实践、现场答辩、优秀故事宣讲等环节,启迪学生明确成长目标、反思归纳总结,展望未来发展。本书是2024届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优秀论文的结集,通过毕业生回顾总结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人生感悟、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引导低年级学生更好地思考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预期目标,促进学校优良学风校风、北理工精神在高低年级学生间的传承,让大学生拥有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大学生活。 |
史建伟主编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G641-53 |
50 |
0 |
荐购
|
| 1317 |
|
求是·改革·创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集之十八 |
本书以“求是、改革、创新”为主题,收录了众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的论文,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书中内容涵盖了思想教育、党团建设、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如何通过课程思政、红色校史资源、网络平台等多元手段,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
陈狮主编 |
团结出版社 |
G641-53 |
198 |
0 |
荐购
|
| 1318 |
|
大学生高外在认知负荷下的策略学习 |
本书首先考察其对策略执行、选择与转换是否会产生影响,而后分别考察不同外在认知负荷对于策略具体运用过程不同阶段的促进或阻碍的作用。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从更贴近现实的情境下,探索和发现策略运用的阻碍或促进条件,提高了策略运用的生态化效度。本研究能提高整体生态效度,为认知负荷理论、学习策略理论以及具身操作三者整合后的教育应用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
殷明著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G642.46 |
75 |
0 |
荐购
|
| 1319 |
|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反馈与学生参与研究 |
本研究聚焦于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论文多轮写作与修改过程中与导师反馈的互动机制。研究采用定性研究范式,旨在探讨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在情感、行为及认知层面与本科论文导师反馈的互动程度,并深入分析影响互动程度的教师因素与个体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参与研究的学生在本科论文写作过程中与导师反馈的互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教师的研究专长、指导经验以及研究领域等三个与教师相关的背景因素,显著影响了学生与论文反馈的互动深度与广度。同时,学生的学习动机、英语语言能力以及英语学术写作经验等个体因素,也在多维度上对导师反馈的互动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
罗月寒著 |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G642.477 |
49 |
0 |
荐购
|
| 1320 |
|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
本书从高校科研及其管理的概述出发,系统分析科研的特点、作用及管理特性,明确研究范式。进一步阐述高校科研管理的指导思想、职能与体制,构建科研管理的核心体系与组织结构。本书深入探索科研经费管理、科技创新制度、成果转化及协同创新等创新路径,并关注科研团队能力构建与合作实践。最终,聚焦于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提升,构建创造力体系,揭示形成机制,提出切实有效的提升策略,全面提升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力和服务能力。 |
刘萌萌著 |
哈尔滨出版社 |
G644 |
5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