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1 |
|
新中国外语教育信息化七十年 |
本书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外语电化教育和外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以时间为主线, 从外语电化教育起步阶段( 1949-1977年) 、外语电化教育快速发展阶段( 1978-1999年) 、外语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 2000-2011年) 、外语教育信息数字化和智慧化阶段( 2012-2024年) 四个阶段进行了回顾总结。全书对外语教育数字化发展规律、趋势和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对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的历史沿革、日常工作、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出版刊物、社会服务及影响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回顾。 |
赵衍 ... [等] 主编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H09 |
260 |
0 |
荐购
|
| 762 |
|
高校外语教育创新理念与教学实践研究 |
本书从高校外语教育、OBE教育理念、POA教育理念、语言实验室教育理念等方面对高校外语教育创新理念进行全面阐述。介绍了目前比较普遍的高校外语教育模式、方法, 分析了自身所在院校的外语教育现状, 进而引出外语实践教学体系。基于此, 详细论述了外语教育创新理念各自的特点以及实践教学策略实施。在总结各种策略利弊得失的基础上, 将眼光转向未来, 提出前瞻性的可行性方案、对策, 对未来的外语教育理念加以展望并总结。 |
智琪著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H09 |
71 |
0 |
荐购
|
| 763 |
|
2024中国外语教育年度报告 |
本书共有六章, 第一章为总报告, 第二至第六章分别报告了2024年我国高等外语教育教学、基础外语教育教学、职业外语教育教学、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教学的发展状况, 涉及多个外语语种和不同的外语教育层次, 真实、实时地记录我国外语教育在2024年的发展和变迁。 |
王文斌, 徐浩主编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H09 |
85.9 |
0 |
荐购
|
| 764 |
|
汉语常用话语手段研究 |
本书对产自欧美的话语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梳理, 并结合汉语话语交际的实例给以简要的评析。并选择了汉语话语交际中常见常用的五种话语手段: 狠话、子矛攻子盾、拍马、留白、激将, 多方搜集了丰富的运用实例, 对这五种话语手段的范围类型、话语结构、语义表达、话语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分析讨论, 揭示出这些话语手段在特定话语场景中所体现出来的话语特征和话语功能, 并运用个案方法进行了考察。对汉语话语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也进行了扎实的实践性研究, 对于汉语话语交际的实践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董光柱著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H1 |
46 |
0 |
荐购
|
| 765 |
|
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第十七辑 |
本书以历史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 以我国境内语言的综合研究为学术背景, 立足汉语本体, 注重跨语言研究, 努力探寻汉语和民族语之间的同源关系, 以及汉语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规律的探索。 |
张玉来主编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H1-09 |
128 |
0 |
荐购
|
| 766 |
|
国际汉语史研究:第二辑 |
本书共收录19篇文章, 文献来源包含日本、越南、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 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汉语史研究。这些文章立足于学术前沿, 依据从“他者”视角编写国际汉语史文献, 对汉语语音、语法、文字、词汇、汉语习得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
李无未主编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H1-09 |
81 |
0 |
荐购
|
| 767 |
|
俗语言研究:第七号 |
本书是一本以俗语言研究为主题的论文集。主要收录从语言学视角出发, 关于中国古代思想、古代历史、文献版本、碑刻族谱等方面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以及与此相关的重要图书的书评, 共计20篇左右。俗语言研究不仅源远流长, 而且成就斐然。汉代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服虔《通俗文》开启俗语言研究之先河, 嗣后郑玄注群经, 郭璞注《尔雅》《方言》,以至于历代经史子集之注释, 常以今语释古语, 或以方言俗语释雅言。历代学术笔记有关俗语言的记录, 弥足珍贵。 |
雷汉卿, (日) 衣川賢次主编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H1-53 |
90 |
0 |
荐购
|
| 768 |
|
普通话声调感知研究:以民族地区为例 |
本书选择汉藏语系中有代表性的声调语言被试进行普通话声调感知研究, 并与母语者的感知结果进行对比, 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母语经验主要从基频的角度对二语习得者感知普通话声调产生影响, 发现了母语声调系统中的发声类型对二语声调感知的影响, 揭示了母语声调系统如何影响对二语声调的感知。研究成果对探索声调感知的心理机制有较强理论意义, 为言语感知理论和语言演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话声调教学也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
陆尧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H116.4 |
78 |
0 |
荐购
|
| 769 |
|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多维研究 |
本书以教育测量学、社会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理论为指导, 对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社会知晓度和认可度、受测者测后汉字态度等问题进行调查, 对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成绩和对历年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卷面发展变化、用字情况、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期望能促进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健康发展。 |
王淑华, 刘珍著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H12 |
96 |
0 |
荐购
|
| 770 |
|
女书跨文化传播研究 |
本书聚焦世界现存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 以全球化与“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 依托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综合田野调查、深度访谈与NVivo质性分析, 系统解构其跨文化传播的核心要素。研究突破表层符号化传播桎梏, 提出“文字-习俗-精神”三维活态传承体系, 通过深层剖析传播主体、内容、载体与受体的多维现状及困境, 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多元主体共治、传播女书核心精神、拓展数字化传播载体、推行差异化文化阐释等策略。全书构建“理论模型-实践路径”双重框架, 既为女书文化建立动态传播范式, 也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传播提供方法论参照。其目的在于以文化多样性促进文明互鉴, 完善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体系。 |
徐巧著 |
九州出版社 |
H123 |
68 |
0 |
荐购
|
| 771 |
|
汉语“感”“觉”词族及其认知思维研究 |
本书以汉语“感”、“觉”词族为观察对象, 探索汉语与汉民族认知思维的同一性。文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 先对感知义心理动词“感”、“觉”词族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统计、描写与分析, 然后依次归纳单音感知义同类词词族的构形、取象、合成及其民族思维, “感”、“觉”同素词词族的系统性与认知思维, “感”、“觉”词族化及其语素化思维, “感”、“觉”词族词义范畴延伸与蕴含思维, “感到”、“觉得”组配思维。 |
夏耕著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H13 |
68 |
0 |
荐购
|
| 772 |
|
汉语数量的范畴化与去范畴化研究 |
本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借鉴范畴、去范畴化、词汇化、语法化、构式化等理论, 进行了如下创新性探索: 一是对范畴的动态观进行了若干理论探讨, 如, 范畴动态性与原型、去范畴化的关系, 去范畴化在语言各层面的表现, 去范畴化与词汇化、语法化及构式化的关系。二是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数量范畴, 对数量的概念、组成成分、特征及类型等作了深入分析。三是从句法功能扩展与丧失、语义内涵及功能变化、语篇功能扩展等角度, 对数量范畴典型成员数词、量词、数量短语偏离或离开范畴的现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动态考察, 以往研究尚未涉及。本书“静态与动态结合”“共时与历时结合”的范畴研究观, 可为语言范畴研究提供崭新视角, 以及相关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
陈勇著 |
人民出版社 |
H13 |
98 |
0 |
荐购
|
| 773 |
|
释名:第2版 |
本书原题汉末北海刘熙撰, 是我国第一部声训学著作, 试图探寻事物命名的由来, 而声训是它的途径。现今能见到的最早传世本《释名》为明嘉靖三年 (1524) 储良材、程鸿刻本。四部丛刊初编经部则影印江南图书馆藏明嘉靖翻宋八卷本。我们2016年影印出版了四部丛刊本《释名》。王先谦 (1842-1917) 组织学者在毕沅、顾广圻等人校本基础上作《释名疏证补》, 这是一部校勘、注释《释名》的集大成之作。这次整理本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 参校《释名疏证补》, 采用通行字排印, 底本明显的讹误径改出校; 有疑问或有参考价值的异文出校; 为词条加以编号, 如1.001乃《释天》的第一条; 词条加注现代汉语拼音; 同时编制音序和笔画索引, 以尽可能方便读者。 |
(汉) 刘熙撰 |
中华书局 |
H131.3 |
46 |
0 |
荐购
|
| 774 |
|
汉语语法史专题研究 |
本书分六个专题研究, 包括汉语词类历时演变专题研究、上古汉语“综合性动词”专题研究、“词类活用”问题专题研究、连动共宾结构历时演变专题研究、上古汉语连词“而”专题研究、虚词历时演变专题研究。 |
杨荣祥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H14-09 |
82 |
0 |
荐购
|
| 775 |
|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增订本 |
本书是范晓先生的一部力作。作者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和方法, 对汉语语法作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 重视句法、语义、语用的区别和联系, 重视形式和意义的结合、静态和动态的结合本著作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结合汉语事实, 阐发“三个平面”的理论, 并运用理论于语法研究实践的描写和解释。比如, 在句法平面根据功能给动词分出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等类别; 在语义平面, 根据动词所联系的动元的数目给动词分出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等类别; 在语用平面, 根据动词在句中的表达特点分出叙述动词、描写动词、措置动词、关系动词等类别。 |
范晓著 |
商务印书馆 |
H146 |
248 |
0 |
荐购
|
| 776 |
|
汉语介词叠加的生成机制研究 |
本书在形式句法的理论框架下, 对汉语介词叠加的结构范围、句法语义特征和句法地位进行了研究, 主要涉及自然语言的语法模型及运算机制, 汉语介词叠加的句法地位、结构形式、生成机制和生成动因, 与汉语介词叠加相关结构的研究三个方面。通过心理浮现和平行合并等方式揭示了汉语介词叠加的生成机制, 并从结构、语义、语用和韵律等方面探索了汉语介词叠加的形成动因。在此基础上, 本书对汉语中低接受度的介词叠加形式、跨越结构层级的介词紧邻共现、动介组合凝固而成的双音介词, 以及西方语言中的介词连用等语言现象提供了描写与解释。 |
孙文统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H146.2 |
98 |
0 |
荐购
|
| 777 |
|
统计方法在论文写作中的实践与应用 |
本书分为三部分, 共25章。第一部分 (第一章至第六章), 简明概述统计学的核心理论基础, 为理解和应用后续方法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 (第七章至第十七章), 以SPSS26.0中文版为操作平台, 详解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因子分析、信度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在论文写作中广泛应用的统计方法, 并结合实例演示实际操作步骤; 第三部分 (第十八章至第二十五章), 以AMOSGraphics24.0中文版为平台, 深入探讨结构方程模型的绘制与分析, 包括验证性因子分析、路径分析、调节效应分析及模型修正等内容。 |
陈曦, 张金龙, 荣维顺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H152.3 |
88 |
0 |
荐购
|
| 778 |
|
新编应用文写作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应用文概论、党政机关公文写作、事务文书写作、商务文书写作、传播文书与新媒体写作、演讲主持稿写作、学术论文写作和申论写作。本书旨在为大学生的校园学习和生活提供切实的帮助, 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写作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
胡伟, 郭毅, 李自国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H152.3 |
41 |
0 |
荐购
|
| 779 |
|
汉越英涉外应用文写作 |
本书内容从通用角度设计为8章, 精选出学生毕业在即与步入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42类文书, 按汉、越、英3种语言进行对比介绍。每个文种内容均包含教与学4个模块: “文书知识导入”“范例赏析”“汉越英对照词汇积累”“任务实训”。 |
钟娇, 杨坚主编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H152.3 |
45 |
0 |
荐购
|
| 780 |
|
文字蒙求:第2版 |
本书是清人王筠撰写的一本指导儿童识字的教本, 从《说文解字》中摘取两千多字, 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卷, 并列篆文和楷书, 依照许慎的解释再加申说。既可以作为指导识字的入门书, 又因为其订正《说文》之处颇多, 因此对于研读《说文》也有参考作用。这次整理, 一切以方便读者为出发点, 字头小篆用图片形式以存真, 其余采用新式标点符号, 并给每个字头加注汉语拼音。一些字头下增加整理者按语, 按语内容包括古文字字形及释义等, 方便读者理解。书后制作汉语拼音音序和汉字笔画索引。 |
(清) 王筠撰 |
中华书局 |
H161 |
56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