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41期2430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241 北京往事 本书以记录的风格, 展现了晚清时期风云变幻的历史背景下, 美国青年约翰·索恩与英国少女伊丽莎白·肯特跟随各自亲人跨越重洋来到中国, 机缘巧合下结识了汉族青年李煌与满族贵族冯梅兰。面对战火与困境, 他们相互扶持, 从最初的隔阂与偏见, 到彼此理解与信任, 逐渐结下深厚情谊。在动荡的历史洪流中, 两位外国年轻人对中国的认知也经历了蜕变, 从最初的刻板印象, 转而对这个国家萌生出特殊情感, 对其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体现了晚晴时期中外青年的跨国友谊, 具有一定程度的冲击感, 可读性非常强。 (美) 路易丝·乔丹·米恩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I712.45 85 0 荐购
1242 张爱玲:我的后半生 本书收录了美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先生与作家张爱玲在1963至1994年间的一百一十八封通信, 包括明信片及圣诞卡按原文照抄的作品。夏志清还在大多信后写了按语, 对信里所载之事及其背景做了注解和说明。在往来书信中, 张爱玲不断向夏志清通报写作的情况, 与之切磋, 甚至具体到字、词、句的探讨, 无不显示出张爱玲对夏志清的信任及知遇之恩。为研究张爱玲到美国后的生活、交往、创作和翻译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夏志清是张爱玲的真正知音, 这既体现在夏志清对张爱玲的文学评述上, 体现在他对张氏著作的出版关切上, 也体现在他对张爱玲去美之后的工作安排、生活关照以及很多方面的鼓励和友情上。 (美) 张爱玲, 夏志清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I712.65 69 0 荐购
1243 醒来的森林:第2版 本书是约翰·巴勒斯的第一部自然散文集。不同于在自然中观花走马的文人墨客, 巴勒斯不是自然画卷之外的旁观者, 而是画中人。他用心观鸟、听鸟、写鸟, 森林中鸟儿的王国在他的笔下, 呈现出无比美妙、优雅、生动、深奥的景象。他的“河畔石屋”和“山间木屋”也接待了包括约翰·缪尔、西奥多·罗斯福以及德莱赛等众多友朋及仰慕者的造访。巴勒斯被称为“美国乡村的圣人”, 是人们“走向大自然的向导”。 (美) 约翰·巴勒斯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712.65 72 0 荐购
1244 低吟的荒野:第2版 本书以春、夏、秋、冬四季为篇章, 用优美的笔触, 描述了美国北部奎蒂科-苏必利尔荒原之美。荒野的吟唱, 就像从悠久岁月中传来的回音, 是一种无价的精神之源, 可以抚慰我们在现实中的急躁与不安, 让更多的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广袤的宁静之中, 体验更深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奥尔森通过亲身经历, 让人们意识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对荒野的需求, 除非我们精心呵护那些充实和滋润人类心灵的地方, 否则, 人们就会毁掉人类文化及自身。 (美) 西格德·奥尔森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712.65 68 0 荐购
1245 马丁·里瓦斯 本书是加纳最优秀的作品, 被公认为智利的第一部小说。小说以圣地亚哥1851年自由派的武装起义为政治背景, 描写了大资产阶级、中小资产阶级和城市贫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是理解19世纪智利政治和社会不可或缺的资料。小说以马丁·里瓦斯与丽奥娜之间充满激情的爱情为主题, 叙述了这一对青年男女如何冲破等级观念的束缚, 最后在武装起义受挫时互诉衷肠, 并在马丁越狱之后终成眷属。《马丁·里瓦斯》将社会冲突和爱情问题糅合在一部浪漫而诙谐的社会漫画中, 富有智利独特地域特色和社会批判色彩。这部作品是智利文学左派向中间派、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向的代表作。 (智) 布莱斯特· 加纳著 商务印书馆 I784.45 78 0 荐购
1246 临界:新媒介艺术的思想征候 本书从八个方面, 对新媒介艺术的重要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追溯。从手的智慧和数字媒介的替代、艺术中的数学基因、虚拟现实与艺术虚构、生物作为艺术媒介的危险性、数字人全面挑战生物人的底线、超级智能与互联网构成的全球大脑塑造的新思维方式等方面, 思考艺术家是如何从中发现危机, 并向人类发出警告。艺术不是技术。任何精巧至极的数字工具及精准算法也不能保证制作出来的是艺术。新媒介艺术是在全新的科技工具打开人的全新感官世界之时的思想征候的预测, 让我们看见另一类型的“未来”。 马钦忠著 商务印书馆 J-39 98 0 荐购
1247 哲学晨曦中的身体:古希腊时期的身体观念 本书考察古希腊时期的身体观念, 旨在钩沉西方哲学晨曦中诸多身体观念的缘起, 以探寻身体在漫长历史中被话语形塑的过程。前苏格拉底时期已基本形成后世古典哲学对身体问题的基本看法与分野。米利都学派强调灵肉同源但彼此分离;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身体是灵魂轮回的载体, 而轮回对于灵魂是一种惩罚; 埃利亚学派则在此基础上初步显示出身体代表某种恶的看法。恩培多克勒从元素构成的角度强调灵肉混成, 而原子论者则强调身体被动接受外部印记, 虽未能直接通达真理, 但系真理必经之路。由而, 普罗塔哥拉提出身体是万物的尺度。 何浙丹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J0-02 58 0 荐购
1248 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第十五辑 本书为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的艺术学学术集刊, 每年两辑, 刊发艺术学专业的原发学术论文。本书旨在以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为基础, 聚焦于当前艺术理论以及艺术史、艺术批评研究中的前沿问题, 一方面重点刊发国内学界具有自觉本土问题意识的、未公开发表过的优秀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推介西方学界具有前瞻性和启示性的重要理论文献。其最终目标在于搭建一个具有前瞻视野的学术交流平台, 进一步推动国内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健康发展。 主编周宪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J0-55 128 0 荐购
1249 那一梦, 地老天荒:彧浓艺术评论集 本书是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王彧浓十年来的艺术评论精选集, 其中包括西方艺术评论40余篇、中国艺术评论及中国书法评论20余篇。作品在西方艺术评论文章中, 面向具有一定文艺修养的读者, 以细腻的笔触, 通过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评论手法, 评论了西方美术史上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重要艺术流派和重要画家; 在中国艺术评及书法评论中, 由于我国古代诗书画一体, 故而较为详尽地评论和梳理了唐代、五代十国、北宋、南宋、清初到清代的重要画家和著名画作及法帖。 王彧浓著 群言出版社 J05-53 78 0 荐购
1250 另一种当代艺术:真艺术家和虚假价值 本书结构分为: 前言、序、第一章不是我的菜、第二章另一部艺术史、第三章地下艺术 (1966至今)、第四章从法国的艺术到法国式艺术, 以及结语、后记、注, 几个部分。穿插了数十张精美的图片, 简洁生动地展示了当代艺术的面貌。是一本生动有趣的关于当代艺术鉴赏的小书。如果你想看明白当代艺术, 而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那么建议你看一看这一本书。 (英) 本雅明·奥利维恩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J051 108 0 荐购
1251 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本书系统阐述色彩理论基础及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广泛应用, 从色彩科学原理、搭配原则到调和与对比, 为读者构建了坚实的色彩理论基础。随后, 深入探讨色彩在设计中的多重作用, 包括情感表达、视觉引导及品牌形象塑造。书中还详细分析了艺术设计中色彩的选择与运用策略, 以及色彩在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光影效果、材质互动及与环境和谐共生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李晓丹著 延边大学出版社 J06 78 0 荐购
1252 人工智能创意设计思维 本书聚焦人工智能与创意思维的融合与运用, 旨在帮助设计者在复杂且动态的环境下实现创意设计的跃迁。全书共分为5章, 围绕“进化”“特点”“突破”“运用”及“未来”等关键词, 对人工智能创意设计思维展开系统阐述。第一章聚焦“趋势认知”, 剖析人工智能创意设计思维的进化历程, 揭示技术发展对设计思维模式的重塑。第二章从“数据驱动”维度阐述人工智能创意设计思维的特点: 围绕“整合”, 探讨设计流程重构与角色升级、数字赋能; 围绕“算法”, 分析科艺交叉中的理论实践演进与跨学科融合; 围绕“协作”, 研究数据工具链与人机协同模式及分工机制; 围绕“共创”, 关注多模态感知与智能决策生成。 成朝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J06-39 89 0 荐购
1253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创作研究 本书通过严谨的理论分析与丰富的实践案例, 剖析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背后的技术支撑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多元应用。全书的内容不仅涵盖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还将探讨这些技术如何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 刘小莹, 宋文, 朱奕斐著 天天出版社 J06-39 68 0 荐购
1254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发展创新 本书主要介绍了在非遗文化传承与艺术设计教育融合中的实践探索。主要内容包括非遗的概况、价值与保护意义, 并详细分析了艺术设计教育对非遗的挖掘及传承策略, 指出非遗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在现代化进程中, 非遗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非遗文化传承的现状及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 指出非遗作为独特资源, 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通过梳理非遗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传统工艺技法等, 提出了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融入非遗元素的创新策略, 包括跨界融合的课程设计、实践探索的手工技艺体验式教学、创意表达的非遗元素的运用等。 王春晓, 郭铁军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 J06-4 49.8 0 荐购
1255 敦煌壁画数字视觉设计再造与应用研究 本书立足数字时代视觉设计体系, 探究敦煌壁画艺术的当代转化路径。首先, 通过宏观理论分析, 结合大量敦煌主题设计案例, 系统梳理其传播形态、媒介特征及观念转化中的现实瓶颈。其次, 从文化基因与形态范式双重维度, 揭示敦煌艺术与数字视觉设计在造型思维、美学逻辑及风格演变中的内在关联。最后, 构建数字化解码模型, 对壁画色彩体系、图形结构、空间构成等视觉要素进行参数化提取与重构, 提出五维再造框架, 建立敦煌图案与现代设计的转译机制, 为敦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再造提供跨媒介方法。 荆伟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J062 168 0 荐购
1256 艺用解剖与透视:第3版 本书共分为两部分: 部分主要介绍解剖学知识, 如解剖的基本术语、人体比例, 以及头部结构、躯干结构、上下肢结构和基本形、人体运动规律等, 并阐述其与绘画的关系;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透视学知识, 如透视的基本术语,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斜面透视、曲线透视、阴影倒影透视的原理及其画法, 以及常用的几种简易透视画法。 黄元甫, 肖虹, 黄昆编著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J064 48 0 荐购
1257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与东西美术交流 本书立足考古发现与跨文化视野, 系统勾勒宋代三百年间海上丝绸之路的艺术交融图景。从日本禅意盎然的“墨迹”书法到高丽青瓷的纹样流变, 从波斯玻璃器的异域风情到泉州印度教石刻的文明对话, 作者以时间脉络串连起东亚至地中海的艺术迁徙之旅, 揭示宋代美术如何在中原传统与域外文明的碰撞中实现本土化蜕变, 为理解中华艺术的世界性影响提供了全新视角。 冯青著 商务印书馆 J110.9 98 0 荐购
1258 读画偶录 本书重点收录王伯敏先生对于历代名家、名作的评析与解读, 这些论述不仅包含着中华文明各个历史时期人文风貌的视觉化呈现, 也客观全面地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脉络与艺术魅力。丛书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王伯敏先生的学术成就与贡献, 深入浅出地贯通了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美术发展演进的历史, 着力于打通艺术理论与具体艺术之间的通道, 于“鲜活”的艺术中, 寻找理论的落脚点。为我们今后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典艺术之优良传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王伯敏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 J110.9 108 0 荐购
1259 歌德与建筑艺术:艺术史读译札记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 选录了作者从新千年伊始至去年曾发表在《新美术》、《文艺研究》等期刊上的十多篇文章, 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3篇文章, 以滕固为中心, 对中国近代艺术史学的转型进行了考察; 第二部分9篇文章, 是对20世纪西方艺术史学的四位最重要人物李格尔、沃尔夫林、潘诺夫斯基、贡布里希所做的艺术史学研究; 第三部分4篇文章, 内容涉及建筑艺术的理论与历史。这些文章有个共同的特点, 即全都基于对艺术史学文献的细读与翻译, 这也是本书副题中“译余札记”的意思。 陈平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J110.9-53 128 0 荐购
1260 理想美术馆 本书犹如一本艺术知识百科, 作者用幽默风趣的文字, 将各种艺术基础知识和概念汇集在一起, 不时穿插富有启发的小故事和令人会心一笑的对比, 带领读者穿梭800年的艺术长河, 从中世纪晚期的义大利画家乔托到20世纪的街头艺术大师班克西, 重回艺术家的发源地, 领略各个时代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部由艺术家及其作品逐步解码、娓娓道来的绘画史, 说的不仅是西方艺术, 同时还纳入了中国、日本、印度、非洲等地的艺术发展, 呈现了艺术世界多元丰富的面貌。 (法) 卡蜜儿·朱诺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J114-28 198 0 荐购
页码:63/121页  每页: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