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1 |
|
古都 |
本书讲述了在京都绸缎庄长大的千重子, 偶然在祭典活动中邂逅山村少女苗子, 惊讶地发现二人竟是失散多年的孪生姐妹。她们彼此虽存血缘的牵绊, 却因成长环境迥异, 始终保持着微妙而疏离的关系, 最终各自走向不同的未来。 |
(日) 川端康成著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I313.45 |
58 |
0 |
荐购
|
| 1202 |
|
总之, 试着结婚了 |
本书是日本知名作家山内麻里子于2013-2017年写下的五年感情生活随笔。与伴侣同居后, 麻里子突然发现, 她的家务量变成了独居时的三倍。而在家庭这个密室里, 男女要维持绝对意义的平等的关系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不甘于传统性别分工的麻里子决心为实现家庭内部的男女平等而不懈斗争。这本书不仅记录了麻里子呐喊均摊家务、与丈夫斗智斗勇、照顾爱猫琪琪莫的日常生活, 同时也写下了她进入婚姻后对婚姻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
(日) 山内麻里子著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313.65 |
68 |
0 |
荐购
|
| 1203 |
|
徒然草 |
本书以长短随笔记述对生命本质的洞见。从四季风物之美到人世无常之叹, 兼好法师通过观察自然与人性, 揭示“徒然”中蕴含的生命诗意。作品以“序段”点明“无聊终日, 提笔作草”的创作心境, 在谈艺论道、品鉴雅俗间, 构建出世与入世的辩证智慧。其对瞬间永恒的捕捉、对残缺之美的礼赞, 为当代人抵御功利主义焦虑提供古典精神参照, 开创“以闲寂见真如”的东方生活美学范式。作品被誉为日本隐士文学双璧之一, 东方生活美学的巅峰表达。 |
(日) 吉田兼好著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I313.65 |
68 |
0 |
荐购
|
| 1204 |
|
撸猫, 吃饭, 懒得动 |
本书是一部能够疏解内心焦虑、引人会心一笑的随笔小品集。全书精选34帧生活微景, 展现了当代年轻人“什么都不想做, 但又想个不停”的幽默反差。规矩的人生千篇一律,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作者记录自己不懂穿搭、不善沟通、懒得出门、畏惧选择、忽略健康、选择困难等日常琐碎事务, 让乱七八糟的思绪飘一飘, 留点时间发发呆, 不谈远方的烦恼, 只关注当下的内心。在走一步算一步的日子里, 慢慢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 |
(日) pha著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313.65 |
49 |
0 |
荐购
|
| 1205 |
|
嫌疑人来喝下午茶 |
本书是接力出版社“解压推理”产品线的新作品, 适合13岁以上读者阅读, 讲述了一位华裔阿姨推理破案、寻找真凶的故事。语言风格幽默风趣、生动活泼, 消解了悬疑推理带来的紧张氛围, 版权输出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深受读者喜爱。独居的华裔老妇人黄阿姨在旧金山的唐人街开了一家茶馆, 虽然茶馆里总是没什么顾客, 但黄阿姨依旧乐此不疲地忙碌着。一向风平浪静的茶馆意外出现了一具叫马歇尔的男性的尸体, 警方判定为过敏反应致死, 但黄阿姨坚信这是一起谋杀, 于是她偷偷展开了调查, 而那些可疑的线索竟然指向了茶馆的常客: 朱莉娅、奥利弗、里基和萨娜。 |
(印尼) 杰西·苏坦托著 |
接力出版社 |
I342.45 |
69.8 |
0 |
荐购
|
| 1206 |
|
新世纪南亚文学年谱:印度英语卷 |
本书按照非洲本土语言文学2000-2020年间的“重要文学奖项”“重要文学作品”“重要文学事件”三个栏目编排, 做到收集第一手资料, 对21世纪20年间文学作品的介绍, 可靠详实, 知识性和欣赏性统一, 也可以说是一部简明扼要、细致生动的国别文学史。 |
张月, 黄芝, 曾琼等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350.09 |
118 |
0 |
荐购
|
| 1207 |
|
皓月当空:重走玄奘之路 |
本书是作者帕武2013年起从甘肃出发, 追随玄奘脚步, 重走西行之路的一本随笔集。三年的时间里, 他陆续穿越甘肃的沙漠、新疆的火焰山, 途经阿富汗、巴基斯坦, 最后到达印度。沿途帕武经历了高温、汽车抛锚、塔利班枪林弹雨等种种险阻, 也领略了不同的风景。通过故事及影像, 分享玄奘当年可能经历的一切。整本书在两个时代间来回切换, 如史诗电影般娓娓道来, 记录了玄奘大师为佛学和文化的传递交流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一段西行之路感受一段心里之旅, 既是人类意志和勇气的缩影, 也是两个伟大文明古国之间文化交流的礼赞。作者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下那些渐渐被世人遗忘的故事, 让更多人铭记玄奘虔诚、坚韧、无谓、永不放弃的精神, 找回读者自己内心深处的“玄奘”, 也是当下世界最需要的特质。 |
(不丹) 帕武著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I357.65 |
128 |
0 |
荐购
|
| 1208 |
|
新世纪非洲文学年谱:英语卷 |
本书以编年为序, 以重要文学奖项、重要文学作品、重要文学事件为纲, 梳理了近400位作家和他们在新世纪发表的1500多个重要作品, 以小说和短篇小说为主, 也不乏戏剧和诗歌, 还有传记、回忆录、历史著作等非虚构作品。本书以重要文学奖项、重要文学作品和重要文学事件为纲, 按照2000-2020年间的“重要文学奖项”“重要文学作品”“重要文学事件”三个栏目编排, 做到收集第一手资料, 对21世纪20年间非洲英语文学作品的介绍, 可靠详实, 能够做到知识性和欣赏性统一。 |
本卷主编卢敏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400.9 |
178 |
0 |
荐购
|
| 1209 |
|
这会是一本小说吗? |
本书是一部较为独特的中篇小说, 讲述了作者在试图撰写小说过程中的种种挣扎和思考, 呈现了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和迷茫感。书中的叙述者和作者角色交替混杂, 反映了文学、叙事与自我意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全书讨论了创作中的停滞、灵感的枯竭以及面对文学传统和现代文化冲击的抉择。作者在书中探讨了文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作家面临的顺应市场趋势的压力以及平衡创作完整性与商业成功的挑战等主题。主角对小说的构成进行了反思性的对话, 经常深入到哲学思考和对文学传统的批评中, 特别是西方中心论的叙事观点。 |
(安哥拉) 若昂·梅洛著 |
漓江出版社 |
I474.45 |
54 |
0 |
荐购
|
| 1210 |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大法官” |
本书是杰出的俄国思想家罗赞诺夫对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关键情节的解读。《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规模宏大而有社会哲理内容的小说。作品的思想十分复杂, 作家的创作意图也很深远。陀思妥耶夫斯基想要在这部作品中对自己的一生探索做个总结, 想要在书中探讨他认为人生与社会最重大的问题, “探讨善与恶, 探讨“怎样按照新方式改造全人类”。而这些问题, 最集中地体现在本书所要处理的这一章里。在本书中, 我们还可以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柏拉图在精神方式上的相似之处, 即, 他们都献身于一种纯粹的观念, 以及他们的作品所面对的重大主题的相似性。 |
(俄罗斯) 罗赞诺夫著 |
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
I512.074 |
59 |
0 |
荐购
|
| 1211 |
|
俄国文学史:第1卷:古代至18世纪的俄国文学 |
本书内容讲述苏联科学院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普希金之家) 所长、俄国文学史研究专家尼·伊·普鲁茨科夫于1980年至1982年间主编的四卷本《俄国文学史》,在推出后的三十年间一直是苏联及俄罗斯本土文学研究领域最权威的经典文献, 为各国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士所参考和征引。本次将此文学史全集进行全面汉译, 既是一次翻译工程本身也是一次较为浩大的研究工程, 对国内俄国文学研究是一次有很大意义的材料积累。本册为第一卷, 子书名为“十八世纪之前的俄国古代文学”。 |
总主编 (俄罗斯) 尼·普鲁茨科夫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512.09 |
225 |
0 |
荐购
|
| 1212 |
|
化身:彼得堡叙事诗 |
本书讲述九等文官戈利亚德金是个头脑简单、耿直而软弱的人, 他筹划许久, 打算求娶一位五等文官的千金为妻。自作多情的他闯入这位千金的生日家宴, 向那位幻想中的未来太太献殷勤, 结果遭到呵斥和驱赶。受到奇耻大辱的戈利亚德金落荒而逃, 不断产生幻觉和梦魇, 他发现有一个与他长得一模一样的小戈利亚德金处处与他作对。小戈利亚德金与戈利亚德金完全相反, 是个十足的马屁精和阴谋家, 虚伪圆滑的他受到上司赏识、同事喜爱, 不断侵蚀原本属于戈利亚德金的生活, 最后小戈利亚德金把大戈利亚德金挤出官厅, 送进了疯人院。尽管小说发表后因其中的“幻想色彩”遭受许多批评, 但陀恩妥耶夫斯基本人则认为《化身》比其处女作《穷人》高出十倍。 |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 |
商务印书馆 |
I512.44 |
39 |
0 |
荐购
|
| 1213 |
|
死魂灵 |
本书描写一个投机钻营的骗子六等文官乞乞科夫买卖死魂灵的故事。乞乞科夫来到某市先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打通了上至省长下至建筑技师的大小官员的关系, 而后去市郊向地主们收买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的农奴, 准备把他们当作活的农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 骗取大笔押金。他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地主, 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 买到一大批死魂灵, 当他高高兴兴地凭着早已打通的关系迅速办好了法定的买卖手续后, 其罪恶勾当被人揭穿, 检查官竟被谣传吓死, 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 |
(俄) 尼古莱·果戈里著 |
华龄出版社 |
I512.44 |
98 |
0 |
荐购
|
| 1214 |
|
涅朵绮卡:无名女人的故事 |
本书是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第一次长篇小说的写作尝试, 遗憾的是小说未能写完, 但是却以其独特的魅力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涅朵绮卡两岁时她的生父便已离世, 母亲改嫁后, 她无比依赖继父, 但由于继父长期酗酒, 最终将自己的才华葬送, 涅朵绮卡的母亲也受其连累最终病死塌上, 而后继父将涅朵绮卡遗弃。后来涅朵绮卡被富有的公爵收留, 并与公爵的女儿卡嘉小郡主产生了深厚的情谊。由于故事未能完成, 小说在涅朵奇卡撞见养父母的争执时戛然而止。通过涅朵绮卡的成长经历, 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原生家庭悲剧、无法弥合的心理创伤等越发令人困扰的社会心理问题都被描绘的淋漓尽致。 |
(俄罗斯)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I512.44 |
48 |
0 |
荐购
|
| 1215 |
|
愚人之城 |
本书以佯装真实的叙述手法, 将到有人找到了一部有关“愚人城”的历史档案, 并将其整理出版。“愚人城”中的景象光怪陆离, 历任市长更是古怪荒诞, 有脑袋空空如也, 像个罐子式的能被取下来的机械市长, 只会说“毁灭”和“不被容许”两个词; 有相貌诱人、耽于欲望的公爵; 有为人轻浮, 在城市的花园中腾空飞翔, 险些腾空飞翔的侯爵等等。谢德林用入木三分的笔法和怪诞的夸张, 深刻地讽刺了封建时代俄国统治者的暴虐荒唐, 以及普通民众的一昧慕强和愚昧落后。 |
(俄罗斯) 萨尔蒂科夫-谢德林著 |
重庆出版社 |
I512.45 |
58 |
0 |
荐购
|
| 1216 |
|
金蔷薇 |
本书是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代表作品, 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声誉, 也是是一部总结作者康·帕乌斯托夫斯基本人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的过程、方法和目的的美文集。文学大师用他别具一格的文笔气势磅礴而又精致入微地描绘了人类的美好感情和大自然的如画美景, 阐述了作家的使命、文学创作的目的和方法, 使每一位读了《金蔷薇》的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者和文学批评家得到极大的启发。本书的译者高海涛用文学的笔法, 唯美地翻译了这部重要作品。 |
(苏) 帕乌斯托夫斯基著 |
春风文艺出版社 |
I512.65 |
35 |
0 |
荐购
|
| 1217 |
|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 |
本书是赫尔曼·黑塞的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一战刚结束时, 世界尚未从混乱中恢复, 人们的内心惶惑不安, 不知该如何与自由相处。克林索尔, 这位在光阴流转中努力把握生命意义的画家, 借由黑塞之手, 成为了求索者的化身。在书中, 克林索尔与他的朋友们--中国古代诗人李白、杜甫等人, 以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伙伴, 一起寻找内心的安宁, 并试图通过艺术来解答生活的疑问。透过这本书, 读者不仅能见证赫尔曼·黑塞对生命、艺术和自由的终极探索, 更能体会到我们要如何活在当下的灿烂日子里, 绝不要错失任何宝贵的时光。 |
(德) 赫尔曼·黑塞著 |
文化发展出版社 |
I516.45 |
49.8 |
0 |
荐购
|
| 1218 |
|
自我不可挽救:维也纳现代派文学中的自我认知 |
本书内容: 维也纳现代派即“青年维也纳”, 代表奥地利文学发展的主流 (1890年到一战前)。这一时期, 维也纳文化的影响力甚至超越柏林, 媲美巴黎; 各民族精英荟萃, 不同文化相互渗透影响, 涌现出了克劳斯、施尼茨勒、茨威格、弗洛伊德等在文艺和精神分析领域备领风骚的时代人物。本书即立足这一时期的维也纳现代派, 研究该时期的奥地利文学在欧洲、乃至世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全书以自我认知问题为研究对象, 将文学与文化学视角相结合, 一方面丰富自我话语的内涵与外延, 另一方面挖掘维也纳现代派文学与其他文化与精神流派之间的交互关系; 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动态文学观照, 复调研究模式, 进行跨学科的知识挖掘, 强调维也纳现代派中的自我认知具有多维度性、多层面性、相对性、反传统性和现代性。 |
贾晨著 |
商务印书馆 |
I521.064 |
59 |
0 |
荐购
|
| 1219 |
|
若非, 冬季:萨福断章 |
本书是一部由古希腊诗人萨福创作、加拿大诗人安妮·卡森翻译的诗集。相传萨福共著有九卷诗歌, 现只有一首完整流传了下来, 其余的都是断章。著名诗人、古典学家安妮·卡森以英语翻译了目前存世的萨福的所有断章, 力求尽可能完整地重现这位声名显赫, 但传世诗作寥寥的古希腊抒情诗人的作品序列。除译文之外, 作者也为这部萨福断章撰写了序言、注释、名词解释与附录, 借译文为萨福的诗作注入现代诗的新鲜生命力的同时, 也给当代读者提供了理解古希腊诗歌的重要支撑。 |
(加) 安妮·卡森著 |
商务印书馆 |
I545.22 |
58 |
0 |
荐购
|
| 1220 |
|
拜占庭:东罗马帝国文学史 |
本书稿分为八章。第一章主要讲述了约4世纪-5世纪末的拜占庭文学初起时期的发展状况。第二章主要讲述了6世纪-7世纪初的拜占庭文学黄金时代的基本成就以及对历史学家普罗科比、诗人阿加西亚斯和罗曼努斯的诗歌创作的细致分析等。第三章主要讲述了7世纪下半-9世纪初低潮时期的拜占庭文学发展情况, 并介绍了大马士革约翰的美学和文学贡献。第四章讲述的是9世纪下半-11世纪末是拜占庭文学的重新振兴时期。第五章讲述的是12 世纪-13世纪初的拜占庭文学。第六章讲述了尼西亚帝国 (包括伊庇鲁斯君主国) 时期的拜占庭文学。第七章主要讲述了拜占庭帝国最后二百多年的文学状况。第八章是关于拜占庭文学几个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 |
刘建军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546.092 |
29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