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1 |
|
莒地春秋 |
本书是莒地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记述以编年体为主、纪事本末为辅, 上起远古, 下讫1911年, 记录了莒地从新石器时代到清朝末年的历史沿革、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典籍, 史料翔实, 论述严谨, 具有较高的史料性和较强的可读性。 |
史宗义, 王国新, 程文亮著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K295.24 |
238 |
0 |
荐购
|
| 1442 |
|
长江文化叙事与南京样本 |
本书重点研究了长江文化时代价值与文明形态以及资源保护利用, 特别梳理了长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国家形象传播的作用, 并以南京为样本, 深入探讨了城市在文化品格形塑、文化符号建构、空间叙事、城市更新、文化传承、形象传播等方面如何利用好长江文化叙事。 |
曹劲松, 何淼, 郭新茹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K295.31 |
85 |
0 |
荐购
|
| 1443 |
|
(弘治) 常熟县志 |
本书由时任常熟县令杨子器主修, 桑瑜总纂, 林傅、林儒、蒋绮、张尧民等分纂。前有序、凡例和数页地图, 正文分为《叙地理》《叙宫室》《叙官治》和《叙人物》四卷, 详细记录了江苏省常熟市自上古至明代年间的历史, 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人物、风俗, 各种门类应有尽有。既记录大事要事, 也记录有意义的小事, 是一本研究常熟市历史的重要文献参考书。为资政存史, 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常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特组织专家学者, 对这部志书进行点校整理, 为了解和研究常熟地方地理、历史、文化等提供了详尽的资料。 |
(明) 桑瑜总纂 |
广陵书社 |
K295.33 |
150 |
0 |
荐购
|
| 1444 |
|
江海文化概论 |
本书系统性研究南通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 把理论与实践结合, 收集整理大量散落民间的乡土文化资料, 围绕江海文化的多元构成与发展脉络, 分专题进行深入研讨并构建理论体系。本书共编纂十四章, 从自然地理、信仰风俗、艺术文学、语言文化、时代精神等多个方面, 从“范畴研究”“总论研究”“专题研究”三大方向, 阐述挖掘江海文化的内涵和学术意义, 为南通地域文化确立了理论框架, 为地方发展提供了文化资源与精神动力, 在学术研究与传承地方文化上具有深远意义。 |
南通市江海文化研究会编著 |
广陵书社 |
K295.33 |
128 |
0 |
荐购
|
| 1445 |
|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第32辑 |
本书强调学术性、地方性、原创性, 所收文章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运河文化论坛、扬州学派研究、文选学研究、邗城史探、广陵才俊、维扬艺文、典籍整理等类。作者包括程章灿、许伟忠、万仕国、蒋寅等知名学者。书稿聚焦扬州地方文化, 包括《万古流不绝: 诗词的大运河》《平津堰遗址位置考辨》《清代扬州人所撰诗话考述》《乾隆年间扬州马氏“南庄”文学场域考论》《清代史可法事迹的书写与流播》等十余篇文章, 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与广度。 |
赵昌智主编 |
广陵书社 |
K295.33-53 |
68 |
0 |
荐购
|
| 1446 |
|
瓜洲镇志 |
本书是关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镇的一部地方志书, 它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瓜洲镇域内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记述内容注意点面结合, 语言简洁朴实, 其优长之处集中体现为资料性凸显、特色亮点鲜明、编校质量较高。该书对保存和丰富扬州瓜洲镇的自然和社会史料具有重要意义, 是了解瓜洲镇历史变迁、文化传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料, 为瓜洲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也为社会各界了解瓜洲、关注瓜洲提供了窗口。 |
《瓜洲镇志》编纂委员会编 |
广陵书社 |
K295.35 |
198 |
0 |
荐购
|
| 1447 |
|
歇马桥村志 |
本书主体部分共包括“村情概况”“村级组织”“农业生产”“区域经济”“村民生活”“文教体卫”“精神文明建设”“村庄建设”等十三章, 书前有彩图、序、凡例、走进歇马桥、大事记等, 书后附艺文、杂记、附录等。是书全面而翔实地记述了歇马桥村的历史和现状, 内容涉及地理、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人物等诸多方面, 是认识和了解歇马桥村乃至昆山地区农村发展历程的可靠资料, 可为当地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功效。 |
昆山市千灯镇歇马桥村村民委员会编 |
广陵书社 |
K295.35 |
118 |
0 |
荐购
|
| 1448 |
|
临城街道志 |
本书是为记录临城街道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而编纂的专业志书, 设街道概览、镇村建设、临城古韵、风土人情、物产美食、街道人物、精神文明等篇目, 多角度地回顾了临城街道在自然生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社会事业、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重大事项。全书体例科学、编排规范, 既保存了临城记忆, 也开拓了临城视野、充实了临城文化, 是一部系统规范的地方史料, 也是一部存史资政的文献集成。 |
兴化市临城街道志编纂委员会编 |
广陵书社 |
K295.35 |
120 |
0 |
荐购
|
| 1449 |
|
润杨村志 |
本书系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润杨村的新修志书。全书主体部分包括“建置区域”“自然环境”“自然村村民小组”“人口”“组织机构”“农副业”“手工业”“工业”“商贸服务业”“社会事业”“人民生活”“谱牒文化”“宗教文化”“人物”“时代印记”等章节, 书前有彩插、序、附录、概述、大事记等。是书全面、翔实地记载了润杨村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 重点记述了改革开放后当地在经济、民生、文化、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
《润杨村志》编纂委员会编 |
广陵书社 |
K295.35 |
268 |
0 |
荐购
|
| 1450 |
|
在明州 看宋朝 |
本书的观察集中于两宋时期, 与宁波地区历史发展历程有关。先秦以来, 四明地区不过是一个偏僻落后的滨海小邑, 到唐代中期 (开元二十六年, 公元738年) 才从越州分离, 独立设州, 及至南宋, 经过四五百年的演进, 终于一跃成为东南名郡, “服在畿甸”, 挤入先进之列, 并奠定了此后八百年发展的基本格局。两宋可谓明州城市历史演进的转折期, 理应多加关注。至于讨论对象的地域范围, 因为宋代鄞县为明州的附郭县, 既是州城, 也是县城, 两者一体。观察所及, 大体就落实在宋朝鄞县辖区的范围之内。 |
包伟民主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K295.53 |
89 |
0 |
荐购
|
| 1451 |
|
剡溪风流 |
本书从文明探源、剡城旧梦、人文寻踪、如水越音、村光沉笺、风雅名士等六个篇章, 梳理了嵊州悠久的人文历史, 描写了嵊州人民在新时代取得的成就, 对宣传、弘扬嵊州市地方文化, 开展乡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裘冬梅著 |
西泠印社出版社 |
K295.54 |
116 |
0 |
荐购
|
| 1452 |
|
东阳旧影 |
本书收录了浙江省东阳地区的老照片, 记录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包括文物古迹、街景、古海塘、休憩、手艺、庙会、作坊等场景, 为我们提供了东阳过往的丰富文化资源。本书按类别编排, 并标注了拍摄时间、尺寸等信息。整理出版东阳近百年旧影, 通过方寸的剪影, 藉以跨越历史的长河, 探寻东阳历史的根脉, 带我们重温往日时光的记忆, 来展示当下东阳日新月异的种种人情风物, 在怀旧中细数平凡人的故事, 则是《东阳旧影》出版的意义所在。 |
民进东阳市基层委员会, 东阳市档案馆, 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编 |
西泠印社出版社 |
K295.54-64 |
280 |
0 |
荐购
|
| 1453 |
|
走进朱家门 |
本书是一本详细描述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艺术乡建示范村--海盐县澉浦镇六里村朱家门文化村落的书籍。朱家门位于千年古堰--六里堰东北, 因堰而生、因堰而兴的朱家门, 现存多幢传统徽派与苏派风格相结合的老宅建筑及六七十年代的民居平房。这本近20万字的《走进朱家门》, 以追溯和随笔记录的笔触, 从地理文化、名人乡贤、民居建筑、老街新貌及民间故事与风俗等多个角度, 为读者呈现民间智慧与历史文化, 传递居民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本书通过对特色民宿、文创工坊、书香茶艺、琴曲书画、田园雅居、主题展馆、特色餐饮、亲子研学、中医文化、艺术苑区等文化业态及运营模式的展示和阐述, 完成了一次乡村文化的探索与乡村变迁的见证。 |
海盐县澉浦镇人民政府, 海盐县澉浦镇六里村村民委员会编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K295.55 |
89 |
0 |
荐购
|
| 1454 |
|
大隐镇志 |
本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全面反映大隐镇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展示地方特色, 积累、传承地方文献, 力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全书资料翔实, 纲目清晰, 特色鲜明, 为大隐镇各级领导干部追思过去, 展望未来, 认识镇情, 振兴大隐镇提供借鉴, 对促进大隐镇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发展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是一部重要的工具书和资料库。 |
《大隐镇志》编纂委员会编 |
方志出版社 |
K295.55 |
388 |
0 |
荐购
|
| 1455 |
|
追梦路上:50个福建百姓的生活口述 |
本书是福建省思想动态汇集分析中心关于福建基层百姓生活变迁的调研成果。调研组对相关主题和群体做了微观案例分析, 对其中的社会实践、社会心态、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进行了理论阐释剖析。全书共选取了50余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口述案例, 这些案例和理论剖析涉及不同地域、不同职业身份的人群, 记述了近年来基层百姓的梦想、努力、事业和生活发展轨迹, 展现了当代八闽百姓风华。全书分为前言, 序论, 家庭宗族: 和合共济的传统与现代化, 基层建设者: 劳动铸就梦想, 青年: 时代的性格, 创业者: 韧性的精神底色, “新福建人”: 流动的活力, “蓝色”闽商: 风帆向前等章节。全书充分展现了时代大潮中普通人的生活变迁, 展现了基层百姓生产生活实践的创新创造活力, 展现了基层百姓的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 展现了基层百姓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
福建省社会思想动态汇集分析中心编 |
海峡书局 |
K295.7 |
48 |
0 |
荐购
|
| 1456 |
|
荆楚文化简史 |
本书分史前、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代共六章, 涵盖了旧石器时代至新中国成立前的荆楚历史, 梳理荆楚文化发生、成长和演变的线索, 揭示出荆楚文化的基本特征、分衍状态和流迁趋势, 勾勒出荆楚文化与其他区域文化乃至外域文化间多向的碰撞、交流和融合的轨迹。 |
刘玉堂主编 |
湖北教育出版社 |
K296.3 |
98 |
0 |
荐购
|
| 1457 |
|
武汉传 |
本书介绍了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沿革、人文风物、和丝绸之路的关联等。能在中国无数内陆城市中成就其“大”者, 武汉自然是别有精神与魅力, 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或者旅行攻略, 本书是一本站在人文角度给城市做传的图书, 写作功底深厚的人文作家基于对城市的理解和体会, 深入探讨武汉的精神内核和人文风貌, 从精神层面和读者沟通, 让读者对城市有更深刻的理解。 |
李鲁平著 |
外文出版社 |
K296.31 |
158 |
0 |
荐购
|
| 1458 |
|
湖湘文化新编 |
本书稿以时间为基本线索, 对湖湘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并将湖湘文化的主要成就有机融入各历史时期。本书共七章, 主要内容包括: 湖湘文化概论、远古至春秋战国时期湖湘文化的溯源、秦汉至隋唐时期湖湘文化的初步形成、两宋时期湖湘文化的正式形成、元明清时期湖湘文化的发展、近现代湖湘文化的转型、当代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书的编写, 旨在展现湖湘文化的历史源流、精神特质、现代更新, 引导高校学生在系统建构湖湘文化的同时, 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增强学生对湖湘文化的认同感, 帮助他们厚植家国情怀, 提升人文素养。 |
曾健坤, 李卫东, 肖丙珍主编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K296.4 |
48.5 |
0 |
荐购
|
| 1459 |
|
近代广州沙面历史文化研究 |
本书系统梳理近代沙面的历史发展脉络, 细致考察沙面的规划建设、建筑风貌、社会构成、公共事务、日常生活、建筑文化、经济活动等内容, 为当下沙面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沙面历史街区活化利用提供历史依据与文化资源。 |
陈贵明, 杨永炎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K296.51 |
89 |
0 |
荐购
|
| 1460 |
|
天涯烽火 |
本书精心选取三亚革命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典型故事, 以一个个小故事为切入点, 既有历史事件和时间承上启下的关联, 每一篇又单独成篇, 具有史料性、故事性、可读性, 多角度、多侧面地讲述三亚革命斗争的磅礴历史。 |
中共三亚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三亚市史志工作办公室编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K296.63-64 |
7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