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41期2430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561 丝绸之路:三千年商贸路上的文化和景观 本书根据自然景观分为五章: 大草原、山脉和高原、沙漠和绿洲、河流和平原、海洋和天空。每一章先讲述地理环境、考古发掘、民族, 再专题介绍文化和物质遗产, 涵盖范围非常宽泛, 如民族、帝国、贸易、宗教、丝绸、香料、艺术、考古、建筑、音乐、服饰、生产生活方式等。 (英) 魏泓主编 上海三联书店 K928.6 308 0 荐购
1562 丝绸之路史话 本书深入挖掘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 考察了丝绸之路的多条路线, 介绍了沿线的遗迹、城市的繁盛, 以及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现象, 同时介绍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遗迹与艺术珍品, 再现了丝绸之路沿线繁盛时期的辉煌景象。 武伯纶, 武复兴著 济南出版社 K928.6 39.8 0 荐购
1563 六朝地理文献研究 本书内容分为两个板块: 上篇所论为六朝地理文献的文本构成与演进。主旨有二: 其一, 从史源学角度考察南朝传世地理文献《宋书·州郡志》《南齐书·州郡志》文本的构成, 侧重考察其文本编撰本自对诸部国史《州郡志》的叠加, 不同的叠加方式造成了《宋书·州郡志》《南齐书·州郡志》不同面貌, 由此造成《宋书·州郡志》有断限之下限而无标准年代, 《南齐书·州郡志》无断限之下限且无标准年代。其二, 从上计角度考察汉魏六朝地理书的演进, 勾勒汉魏六朝时期存在三个系统: 郡国按年度呈报包含地理信息的上计簿; 不定期呈报图文并存的郡国地志, 征戍官员呈报的四夷图书, 中央据此修撰舆地图、全域性地志, 构成地志系统; 东汉后期风俗传演变而来、由地方长官主导修撰的州郡地记, 以及私撰专项地记如山记、异物志等, 构成地记系统。 徐成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K928.635 98 0 荐购
1564 明清丝绸之路研究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 对明清宫藏丝绸之路档案整理与研究的学术活动及其社会价值进行评介; 第二部分“概论”, 对新提出的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八条线路分别阐释论述, 厘清八条线路这一学术新说的历史轮廓与文化内涵; 第三部分“专论”, 依据明清丝绸之路档案展开诸多个案研究, 具体翔实地揭示明清时期发生在丝绸之路八条线路上的一桩桩中外交往史实。 李国荣, 鱼宏亮主编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K928.64 98 0 荐购
1565 百年风云:从紫禁城到故宫 本书详述了从永乐十九年 (1421年) 紫禁城启用至故宫博物院成立100年间的历史变迁。作者广泛参考相关著作, 内容科学严谨且生动鲜活, 真实可信。书中如《溥仪入宫》等章节, 准确展现历史细节; 《光绪之死》等解读有理有据; 《宣统年号含义出自何处》等兼具知识性。 范鹏飞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K928.74 68 0 荐购
1566 寻迹宋陵 本书以大量多角度拍摄的精美图片以及手绘画稿, 呈现不同的人眼中的宋代帝陵以及重要陪葬墓、石刻、建筑、遗址等; 同时设置相关寻访线路, 对宋代帝陵周边的重点文保遗存, 进行推荐, 并根据这些文保的地域分布, 结合宋代帝陵的分布, 进行合理、优选的线路推荐。 王勘, 曹淼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K928.76-64 188 0 荐购
1567 长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纽带 本书共发表学术报告49篇, 涉及学科门类广泛, 充分反映了长城科学研究、保护利用的新进展、新方法、新成果, 有效促进了长城学科的发展和学术精进。本论文集优选近20篇论文结集出版, 对于推动长城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探讨长城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具有积极的意义。 郝平主编 燕山大学出版社 K928.77-53 88 0 荐购
1568 听, 卢沟桥在诉说 本书是向2025年纪念全民族抗战胜利80周年、2027年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90周年的献礼之作, 尝试从卢沟桥的视角,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 全方位介绍卢沟桥的历史、科技、文化, 展示古桥的前世今生。卢沟桥建于公元1189-1192年, 具有830多年历史, 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厚墩厚拱联拱石桥, 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1937年, 这里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是中华民族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的地方。1961年由国务院批准, 卢沟桥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卢劼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K928.78 88 0 荐购
1569 青海:第4版 本书通过对当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介绍, 展现当地风土人情及突出特性, 以文化旅游的形式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 推动文旅行业的创新性发展。“走遍中国”系列通过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旨在引导读者在旅行的过程中, 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和人文。通过对中国各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介绍, 展现中国各地风土人情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走遍中国》编辑部编著 中国旅游出版社 K928.944 49.8 0 荐购
1570 杭州·诗意生活 本书中详细介绍了杭州的最佳游览季节, 春秋两季气候宜人, 是领略杭州诗意的绝佳时机。同时, 宝典精心规划了行程。清晨, 追寻日出, 在“纯真年代”开启美好的一天, 于弄堂感受本地生活, 品尝地道早点, 逛逛菜市, 体验杭城烟火气。白天, 畅游西湖, 邂逅“世界文化遗产”; 踏上龙井茶文化之旅, 品味东方树叶的神奇; 探秘良渚古城、京杭大运河、南宋皇城遗址、西溪湿地等众多景点, 还有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湘湖、杭州奥体中心、杭州未来科技城等各具特色的区域等待探索, 更有钱塘江等母亲河以及天目山、大明山等名山带来别样风光。夜晚, 杭州也毫不逊色, 夜演点亮城市艺术之光, 夜宵带来杭儿风味, 酒吧让人在西子湖畔微醺, 购物则能挑选特色伴手礼, 全方位体验杭州的夜生活。 楼倻捷主编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K928.955.1 98 0 荐购
1571 重庆:第4版 本书中详细呈现了重庆的地理概况、历史沿革及丰富的民族文化, 展现了重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样的自然景观。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重庆旅游体验。书中内容涵盖了重庆城市和地区的标志性景点, 结合最新的旅游趋势, 更新了部分景点介绍, 如重庆必访焦点、去重庆一定要尝试的事等, 尤其注重网络热度与时下流行景点的推荐。此外, 还特别新增了“重庆特辑”板块, 介绍四重庆的地方特色、美食和民俗等。 《走遍中国》编辑部编著 中国旅游出版社 K928.971.9 49.8 0 荐购
1572 反对自然:人类为何在自然中寻找秩序? 本书探讨了自然与人类道德秩序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关系。达斯顿首先分析了自然秩序如何成为人类社会规范的源泉, 指出尽管自然本身并不具备道德权威性, 但人类历史上不断尝试从自然现象中寻找道德与社会秩序的模型。她区分了三种自然观念: 具体的自然、地方性的自然和普遍的自然法则, 并讨论了它们如何影响人们对道德秩序的理解。她提出, 虽然自然提供了丰富的秩序示例, 但将自然直接等同于道德权威是不恰当的。书中还强调了人类对表象的追求如何影响我们对秩序的认知, 表明我们倾向于通过感官经验来理解世界。 (美) 洛兰·达斯顿著 商务印书馆 N02 45 0 荐购
1573 物的理论 本书内容讲述在整个科学技术史上, 人们以多种方式理解物体, 但很少有人认为它们在知识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以人类为中心的理论和科学史, 这些理论和科学史将自然视为由独立观察者观察的被动对象。托马斯·内尔则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物体理论, 以此为切入点, 是为了讲述一个全新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 物体本身是科学知识的真正代理人。它们是过程, 而不是事物。这是第一部讲述从史前到现在, 阐明了物体的能动性、知识和移动性的科学技术史。 (美) 托马斯·内尔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N02 108 0 荐购
1574 科学与权力:知识政体的演化 本书从科技政治学的视角对李约瑟问题进行了回答, 提出了几个重要观点: 第一, 不同文明以及同一文明的不同历史时期, 科学发展会呈现出不同的宏观结构。在回答李约瑟问题时, 重要的不是科学的发达程度, 而是科学发展的宏观结构。第二, 建构了“知识政体”这个概念, 将科学知识和其他类型知识之间的支配关系作为主线, 通过知识生产的主体、权威和动力三个维度来刻画科学发展的宏观结构。第三, 通过对希腊科学、中国古代科学、中世纪科学、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比较研究, 得出一个基本结论: 权力结构塑造知识政体。第四, 科学革命之所以发生在17世纪的西欧, 在于西方文明的知识政体, 从古希腊“说服型”经中世纪“依附型”最终演化为“实验型”。 顾超著 商务印书馆 N02 68 0 荐购
1575 中国少数民族科技与文明:陶瓷卷 本书以历史为主线, 分地区、分民族介绍了不同少数民族地区陶器和瓷器的发展历程、少数民族陶瓷技术和器物特色, 并系统地介绍了少数民族地区现存的传统陶瓷制作技术。本书利用大量考古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成果撰写而成, 力求全面呈现中国少数民族陶瓷技术与文化特征, 深入挖掘中华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努力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 万辅彬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N092 328 0 荐购
1576 中国少数民族科技与文明:纺织技术卷 本书将从古代纺织技术在民族地区的遗存、纺织原料的生产和初加工技术、民族织造技术及机具的发展、典型民族织布技术、典型民族织锦及织造技术、典型民族织锦及织造技术、传统民族织物整理技术七个方面进行编写, 以历史文化为基础, 纺织技术为重点, 揭示技术原理、技术工艺、艺术风格与应用价值。本卷将通过史料、资料、田野调查、实地考察、纺织品实物分析研究等途径展开编写工作, 保证无著作权问题。 王晨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N092 998 0 荐购
1577 科学通论:《科学》百年文萃 本书以时间为序, 收录了自1915至2015年刊于《科学》杂志的重要文章、会议演讲、访谈记录等。将停刊前的36卷按照杂志主持人划分为杨铨时期、王琎时期、刘咸时期、张孟闻时期等四个时期, 将1985年复刊以后的内容命名为“改革开放时期”。 张剑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N092-53 398 0 荐购
1578 新加坡科学之路:从1965年至今 本书涵盖了负责科学经费和研究政策的政府机构, 一直走在国家科学人力和研究发展前沿的学术机构和部门, 在基础和科学领域都取得了新突破的研究中心和研究所。科学界建立的应用科学研究、科学博物馆和教育以及学术和专业机构, 使新加坡科学家能够更有效地为国家服务。每篇文章都由知名作者编撰, 他们在塑造新加坡今天的科学成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加坡) 陈忠义, 林浩, 潘国驹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N093.39 118 0 荐购
1579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技术规范:第五卷:材料腐蚀降解与基础设施安全 本书规定了材料腐蚀降解野外试验观测的目标任务、观测内容、指标体系、观测系统、试验观测方法、场地设施布设以及质量控制和数据管理等方面要求。交通基础设施安全分册以青海北麓河高原冻土工程安全、北京大杜社公路材料腐蚀与工程安全、青海花石峡冻土公路工程安全、广东港珠澳大桥材料腐蚀与工程安全等4个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领域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长期观测研究实践为基础, 系统梳理、总结现有成熟的观测模式和经验, 明确了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领域野外站的长期观测目标、观测任务、观测内容、观测指标体系、观测场地设置和观测试验方法, 以及相关的观测质量控制和数据管理要求, 为本领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工作的持久、深入推进提供依据。 编写委员会主编 科学出版社 N24-65 238 0 荐购
1580 自然科学研究论文集萃:2015-2024 本书汇集了2015年以来发表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中的部分优秀论文。这些论文不仅展示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部分优秀研究成果, 也显示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通过加强重点专栏建设, 尤其是特色专刊建设, 立足中国, 面向世界, 对传播科技成果、推动原创性科学研究所做的贡献。 曾群, 杨玙, 胡晓梅编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N53 188 0 荐购
页码:79/121页  每页: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