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41期2430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521 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石叶技术研究 本书即对中国北方以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为代表的典型石叶遗存的系统综合分析, 并将之与相关遗址其他类型遗存和临近地区相关遗存进行对比分析。初步认为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末期技术的多样性和混杂性, 很可能反映了文化涵化(acculturation)及古人类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选择的结果。这种文化混杂可能是东亚地区在晚更新世末期生存着的尼安德特人、丹尼索娃人和其他古老人群反复交流的文化表征。本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晚更新世末期东北亚地区现代人起源问题, 对认识东亚地区远古人类早期文化、乃至早期中华文化圈形成的背景都具有重要意义。 彭菲著 科学出版社 K871.11 188 0 荐购
1522 齐风泱泱 淄水汤汤:从齐文化到聊斋文化 本书内容包括第一辑《齐风泱泱》聚焦齐文化精神内核, 通过《六韬》的天下共利思想、《管子》的以义御利理念及稷下学宫的教育创新, 揭示齐文化重工商、尚开放、求变革的特质; 第二辑《聊斋文化氤氲》选取《考城隍》《耳中人》等篇目, 结合民俗学视角解析聊斋故事中的城隍信仰、导引术、礼仪文化等元素, 展现蒲松龄对民间信仰与伦理观念的创造性转化; 第三辑《淄水汤汤》以淄河为纽带, 梳理从春秋战国齐都临淄到明清周村商埠的文化传承, 探讨《聊斋志异》对地域风物的书写; 第四辑《聊斋她说》以性别视角重新诠释《婴宁》《黄英》等女性形象, 剖析蒲松龄笔下女性在传统礼教与自我意识间的矛盾张力。 李志红, 李楠楠著 文汇出版社 K871.34 68 0 荐购
1523 巴国春秋 本书从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多重角度, 聚焦先秦时期的三峡文明, 以清江隔河岩、长阳香炉石等考古成果为材料, 再述上古时期的巴人故事。本书跟随早期巴人的踪迹, 回顾了廪君与五姓巴人建立早期巴国、带领族群西迁等巴人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巴人与氐羌、百濮、苗蛮等集团的关联, 战国时期巴国和楚国的联合与对抗, 并讨论了秦统一后巴国灭亡这段迷失的历史。在追溯历史故事的同时, 本书也介绍了巴人的独特文化, 如各种动物图腾、巫术活动、祭祀风俗等。 白九江著 重庆出版社 K871.34 55 0 荐购
1524 百件文物说青海 本书精选青海省博物馆馆藏100余件代表性文物, 细分陶瓷砖瓦、玉石器、金属、竹木漆器、牙骨角器、书画六大篇章, 以时空为序、用文物讲史, 用对文物本体描述加延伸阅读的设计巧思, 向读者展示青海的记忆与变迁。本书遴选的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还展现了古代工匠精湛的技艺。同时, 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浓厚的民族气息, 更是能让读者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并由此认识到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的青海, 更是多元历史文化的荟萃之地。 王进先主编 大象出版社 K872.44 118 0 荐购
1525 西藏考古研究 本书遴选了2000年以来在《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刊登的关于西藏考古历史方面的学术论文30篇, 是广大考古工作者和各民族科研工作者在西藏考古方面的优秀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内容主要涉及吐蕃摩崖造像、新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新发现、古代建筑遗址、吐蕃金银器、茶叶与茶具在西藏的传播, 以及古代石刻碑文、墓葬遗迹、植物考古、动物殉葬习俗等诸多方面的基础研究或理论研究, 较全面地展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古代民族关系和文化面貌, 并对汉、晋时期西藏西部“高原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历史文化意义进行了总结。相关研究成果, 通过考古手段对古代青藏高原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进行研究探讨, 展现了藏民族的悠久历史, 反映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 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古代各民族交流交往与文化交融, 以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阿贵, 拉巴次仁主编 西藏人民出版社 K872.754 81 0 荐购
1526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馆 本书介绍了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八十余件中国古代陶瓷作品, 基本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陶器到明清时期景德镇以外地区的陶瓷。本书体例结构内容根据陶瓷在生产持续时间、普及程度、多样化的内涵等方面安排, 遴选出历代中国古代陶瓷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作品, 全面反映了一部中国陶瓷史, 除了表现中国陶瓷发生、发展、繁荣的历程外, 还揭示其在中国古代社会史、文化史、工艺美术史、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上海博物馆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K876.3 78 0 荐购
1527 唐代西域官府汉文文书整理与研究 本书稿是对吐鲁番唐代官府汉文文书的整体研究和分类, 分为十四章, 从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官府文书整体着眼, 根据唐代地方官署设置的实际情况, 将吐鲁番官府文书分类排比, 分析论列, 既反映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官府汉文文书的整体概况, 又揭示了不同类型官府文书的具体面貌。 李方编著 新疆人民出版社 K877.04 149 0 荐购
1528 甲骨文生字解析:第二辑 本书对甲骨文近百个生字、成语进行辨识, 指出以往观点的不妥乃至错误之处,从文字的偏旁结构组成、在卜辞中的用法、与其他相关字的联系以及文字演化等诸多方面进行解析、论证, 确认这些生字 (成语) 的音、形、义。本书开辟了甲骨文生字研究的崭新路径, 将生字,特别是已经遗弃的部分生字含义正确辨析出来,使人们对商代社会的认识更为清晰、具体, 将甲骨文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刘自贤著 崇文书局 K877.14 80 0 荐购
1529 刻在石头上的社会和人生:青藏高原嘛呢石刻艺人口述史 本书主要从两个部分对青藏高原嘛呢石刻艺人口述史进行系统梳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篇, 论述了嘛呢石刻文化及石刻艺人的研究现状、石刻艺人的分布、生存状况以及石刻艺人的身份演变等; 第二部分为口述史篇, 用石刻艺人第一人称的方式, 完整体现生活在青藏高原各个地方不同年龄段嘛呢石刻艺人的人生历程。 琼英著 西藏人民出版社 K877.4 68 0 荐购
1530 洛阳明清碑志:补遗卷 本书收集了“洛阳明清碑志”丛书遗漏的明清时期的碑刻, 这些碑刻共223方, 碑刻年代从明景泰六年到清宣统三年, 除了碑刻拓片, 还有碑刻释文,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宗教信仰、祠堂家庙、土地水利、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等, 是研究明清时期洛阳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的重要的碑刻资料; 同时许多碑刻都是当时的书法名家书写, 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对于研究明清时期洛阳地区的书法具有较高的价值。 洛阳市考古研究院编 中州古籍出版社 K877.42 480 0 荐购
1531 简帛思想研究:第九辑 本书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出土简帛的研究论文专辑, 之前已经出版八辑, 从第五辑开始在本社出版, 此次为第九辑。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出土简帛四古本《老子》综合研究”(15ZDB006) 的阶段性成果。本书分“郭店简”“清华简”“经传问题”“简帛《老子》”“马王堆祭祷简”共5个栏目, 收文17篇, 讨论的主题也围绕出土简帛“郭店简”“清华简”“简帛《老子》”“马王堆祭祷简”等问题, 是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丁四新主编 岳麓书社 K877.54 96 0 荐购
1532 新出楚简帛与传世典籍对读研究 本书以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相结合为出发点, 考释疑难古文字, 在古文字尤其是战国文字的释读上取得很多突破; 探索楚简帛与传世文献的异同, 对典籍加以校勘、订误、疏解; 寻究《尚书》在早期的流传及后来的变异; 详尽列举新近公布的楚地战国简帛与传世文献可对照的所有文例。研究成果所用材料丰富详尽, 论证有深度, 范围涵盖广, 既扩充了旧有知识体系, 也有很多新的发现, 为古文字的破译和传世典籍的辨正与校勘做出了杰出贡献, 大大加深了我们对中国早期文献与历史的认识。 单育辰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K877.54 108 0 荐购
1533 晋宁河泊所封泥 本书收录河泊所遗址出土封泥1250余件, 通过艺术与考古结合的方式, 以实物与拓片形式呈现。这批封泥是云南首次发现的汉代封泥, 这些封泥的发现, 印证了汉朝在云南设益州郡的史料记载, 为研究当时的职官制度、国家架构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蒋志龙, 曹锦炎主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K877.64 898 0 荐购
1534 隋唐宋金元官印字滙 本书合字汇和印谱于一册, 上编为“隋唐宋金元官印字汇”; 下编为“隋唐宋金元官印印谱”。本书共收印蜕1289方, 单字832个, 字例8152个, 是目前收集隋唐宋金元时期官印印蜕数量较多的印谱, 也是一部可供查字的篆刻工具书。书稿具有较高的检索和艺术欣赏价值。 袁建初編 西泠印社出版社 K877.64 528 0 荐购
1535 长江三峡远古人类探秘 本书是一本关于长江三峡地区旧石器时代古人类考古学的专著, 以人类起源模式及古人类学相关理论为知识基础, 介绍了旧石器时代的考古成果, 生动地描述了史前地区三峡文明的分布情况和文化特征, 深入探讨了长江三峡在人类早期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揭示了该地区在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中的关键作用。本书先从地质、地貌的演变历史出发, 追踪在三峡这一特殊地域环境中, 巴人的演化模式; 再以具体的古人类遗址与文化遗存为例, 介绍了巫山人遗址、建始人遗址等五处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现, 简单探讨了重庆文化的渊源所在。 魏光飚著 重庆出版社 K878 60 0 荐购
1536 中方龙井汉墓 本书分三卷, 科学全面地介绍该墓地140座汉代墓葬的考古发掘成果。第一、二卷为考古发掘文字介绍和考古遗迹线图、器物线图、插表、附表, 分为绪论、墓葬资料、器物型式分析、分期论述、后记几个章节; 第三卷为彩版。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怀化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著 岳麓书社 K878.84 1200 0 荐购
1537 千年地书:大松山考古手记 本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山野寻迹”讲述了考古工作者如何发现和定位大松山墓群的过程; 第二部分“面纱之下”描绘了考古工作的艰辛与收获, 以及对出土文物的深入解读; 第三部分“对话古今”通过对墓葬形制、葬俗和文物的分析, 探讨了黔中地区的历史文化; 第四部分“余音袅袅”则记录了考古团队在发掘过程中的生活片段和感悟。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 贵州人民出版社 K878.85 78 0 荐购
1538 敦煌石窟艺术通史 本书是中国敦煌学大家段文杰先生研究敦煌石窟艺术通史及其艺术意蕴和文化价值代表作, 为“走进敦煌”丛书之一种。“走进敦煌”丛书会聚敦煌学领域内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 集中展现老中青三代敦煌文化的保护者、研究者、弘扬者们的研究成果。本书包括敦煌艺术概观、早期的莫高窟艺术、唐代后期的莫高窟艺术、莫高窟晚期的艺术等内容, 旨在为读者系统了解敦煌石窟的兴起、发展历程、文明成就和艺术特色提供支点, 为敦煌文化的保护利用和弘扬提供学理依据。 段文杰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K879.21 82 0 荐购
1539 永乐宫壁画:纹样 本书是一部聚焦于元代道教壁画艺术的经典之作, 精选自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中极具代表性的纹样, 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与精妙。全书以七个主要类别对壁画纹样进行详细梳理与呈现, 包括仪仗纹样、边饰纹样、宝座纹样、蔽膝纹样、供器纹样、面料纹样和玉佩纹样。全书不仅是一本艺术欣赏的画册, 更是一部研究中国传统纹样艺术的重要参考。通过细腻的纹样解析与丰富的色彩呈现, 读者可以深入领略永乐宫壁画的美学价值与文化内涵,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李佳泓编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 K879.412 128 0 荐购
1540 法海寺壁画:纹样 本书整理了法海寺笔画中的长袍纹样、边饰纹样、法衣纹样、下裳纹样、披帛纹样和其他纹样, 希望能与读者一起分享这些纹样的精美绝伦。作者分别选取了壁画中的龙纹、凤纹、花草植物纹、云纹等纹样, 并进行手绘临摹上色。书中的每一幅纹样均附上了提取自壁画原始配色的色板, 明确标注色值参数, 方便读者使用。此外, 作者还基于传统色谱, 根据创作经验融入当代审美进行创新配色演绎, 每一组新配色均附有色板和色值展示。 李佳泓编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 K879.412 128 0 荐购
页码:77/121页  每页: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