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41期2430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541 流沙沧桑话敦煌 本书收录了史苇湘先生通过艺术理论研究敦煌艺术的重要篇章, 如《论莫高窟北凉与北魏前期壁画艺术》《世族与石窟》《敦煌壁画中的乐舞图像》《刘萨诃与敦煌莫高窟》等篇章, 是敦煌艺术美学思想、敦煌艺术社会学研究的开拓之作, 通过简明但科学的评述分析, 使学界和一般读者获取关于敦煌艺术的系统认识。 史苇湘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K879.414 98 0 荐购
1542 正仓院的世界 本书是一本详细介绍日本正仓院的文化普及图书, 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正仓院中的珍宝不仅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那个时代的人们所具有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所进行着的广阔的交流、所创造的璀璨文化, 都凝聚在馆藏的精美器物中。 陈杰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K883.13 89 0 荐购
1543 阿旃陀石窟造像 本书以图版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 针对公元前2世纪到7世纪阿旃陀石窟建筑和佛传造像雕塑等艺术作品进行了梳理和研究。阿旃陀石窟的雕塑主要分为佛像、菩萨像, 各类药叉、神王、爱侣、飞天、侏儒等人物像。这些人物的身份地位不尽相同, 其蕴含的灵动、活泼的生命力, 是阿旃陀石窟雕塑的精华所在。而动植物以及部分几何的装饰纹样, 主要依附在建筑上, 如石柱、石门的装饰等等, 内容多样, 繁缛华丽。全书最大限度还原了阿旃陀石窟艺术面貌, 是全面而详实的阿旃陀石窟艺术研究资料和理论图书。 朱浒著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K883.519.3 240 0 荐购
1544 犍陀罗佛传造像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 结合犍陀罗佛传美术的起源对犍陀罗佛传造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本书收录了犍陀罗佛传造像270余幅, 主要为犍陀罗佛陀雕塑和装饰纹类浮雕作品。犍陀罗佛传造像具有故事图像的传记性, 在人物造像和场景布局上呈现出写实性的特征, 全书对犍陀罗佛传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图像学分析, 并以文字的形式对犍陀罗佛传美术的起源以及佛传造像进行了系统梳理与研究。以犍陀罗佛陀雕塑和装饰纹类浮雕图片为例, 充分说明了犍陀罗佛教艺术中佛陀造像的成就。 闫飞著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K883.519.3 260 0 荐购
1545 阿玛拉瓦蒂佛教造像 本书以图文相结合的形式, 对阿玛拉瓦蒂佛教石窟建筑和浮雕造像等艺术形式进行研究和梳理。阿玛拉瓦蒂佛教艺术共分为启蒙、过渡、鼎盛三个时期。在人物表现上, 从早期的僵硬直转的表现方式到后期逐渐上升到对意境与气氛的表达。阿玛拉瓦蒂佛教艺术所具有的独特气质与面貌, 是研究古印度佛教美术的重要学术来源。在阿玛拉瓦蒂佛教雕刻中, 围绕佛陀前世故事描绘和释迦牟尼传记表现是佛教雕刻的主要内容, 这些佛教雕刻以更为通俗、直观的形式向世人展现佛教教义。 赵玲著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K883.519.3 200 0 荐购
1546 从奥林匹斯山走来:德意志的考古学与爱希腊主义 本书讨论了考古学和泛希腊主义的知识谱系和制度, 尤其是对史前考古学和德国“东学”有较为详细的梳理。作者通过对希腊艺术和展览的研究、挖掘, 以此为途径来展示两个多世纪里社会、文化和政治对学术的影响。本书认为, 19世纪的泛希腊主义者从他们浪漫的前辈那里继承了精英美学和禁欲的学术风气, 德国“新人文主义者”许诺能够协调、整理这些知识的义务, 通过这样做来振兴教育和艺术。作者不仅向新的受国家资助的文化展示了不要模仿希腊艺术的一些原则, 还讨论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并认为专业知识的增长和社会责任的失败是德国新人文主义的特点。本书对德国学术史的研究, 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欧洲那一时期的文化和学术状态, 更重要的是也有助于开拓我们在研究学术史时的思路。 (美) 苏珊·马尔尚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K885.16 128 0 荐购
1547 遇见庞贝:永恒之城 本书稿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失落的文明: 时光冻结的城市”聚焦“失落的文明”, 呈现被火山灰冻结的城市风貌; 第二单元“地球上最好的地方之一: 昨日庞贝及其周邻”, 从火山沃土、贸易枢纽、繁荣平原三方面阐释庞贝及其周边的地理与社会基础; 第三单元“古城故事: 庞贝人的生活”通过公共生活、日常生活、艺术瑰宝三个维度, 展现庞贝人的生活图景; 第四单元“火山之殇: 永恒的敬畏与爱”则以灾难过程、人文情感与后世感悟为脉络, 探讨自然与文明的关系。 湖南博物院, 北京圣轩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编 湖南大学出版社 K885.468-64 268 0 荐购
1548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35辑 本书设立栏目有: 中国语言学的自主创新、特别转载、学术思想研究、学术讨论、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文献学、语法学、词汇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从2003年创刊至2011年每年一期, 2012年开始增至每年两期, 分别于每年6月、12月出版。本刊的口号是: “植根民族的土壤, 建设自信的学科。”本刊的选稿标准是: 原创、科学、严密、有深度、扎实、规范。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编 商务印书馆 K892 95 0 荐购
1549 公私同圣的秩序建构:王权视角下皇帝祭祀与祠神敕封的隔绝和整合 本书立足考察古代中国的神圣领域、神圣事物、神圣观念等文明内核的产生方式和运行逻辑, 作者对古代中国的“公”即“国”、“私”即“家”的神圣性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 从“公”对神圣的塑造到“私”对神圣的分享, 详细阐述了古代中国“家国一体”“家天下”概念背后的公私秩序如何形成以及形成程度的区分依据。本书作者为中山大学历史系历史人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曾为2019年美国普渡大学 (PurdueUniversity) 访问学者。书稿已通过四川省社科院审读。 姚明辉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K892.98 86 0 荐购
1550 地理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 本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地理实践活动课程概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历史发展、地理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与性质、地理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第二章地理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地理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设计、地理实践活动课程方案设计); 第三章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实施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特点、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任务、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方法); 第四章地理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 (地理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特点与类型、地理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地理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利用); 第五章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地理实验教学及实施、地理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设计、基于STEAM理念的地理活动设计); 第六章地理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地理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内容、地理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指标、地理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方法)。 主编张艳萍 中国旅游出版社 K9 59.8 0 荐购
1551 怀旧的地理观:论现代性和失落 本书除导论和结论外, 共分六个章节。在阐述了怀旧的社会学和地理学理论进展后, 作者对西方晚期资本主义将怀旧商品化以及社会涌现的反怀旧情绪进行了分析, 作者继而从全球 (绿色怀旧和环保主义)、区域 (亚洲)、国家 (中国、印度、日本)、地方 (英国纽卡斯尔、森林等) 和家等多个空间尺度, 依托具体案例阐释了怀旧的空间性、复杂性和矛盾性。本书跨越地理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 在反思这两个学科的怀旧理论基础上, 作者建立了自己的怀旧理论, 并运用地理学方法探讨了怀旧的空间多层次性, 这些观点、理论和方法为致力于怀旧 (乡愁) 研究的学者和对怀旧感兴趣的其他学者和文化读者提供了借鉴。 (英) 阿列斯泰·柏涅特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K90 98 0 荐购
1552 新时代中国大学地理教育:地方高校实践 本书选取25所地方高校地理教学单位, 包括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 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培养、课程思政四个发面总结其建设路径、培养模式、地理教育经验与成就等。以期推动全国地理教育机构共享人才培养理念, 交流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发挥学科特长服务国家建设。“学科建设”拟定6-8章, 包括对全国高校地理学科建设整体情况的梳理, 及不同导向高校的学科及学科共同体的建设实践与成就。“人才培养”拟定5-6章, 包括对大学地理教育与通识教育、不同培养目标下的人才培养路径和模式的探讨等。 贺灿飞等主编 商务印书馆 K90-4 168 0 荐购
1553 国家人文地理:西藏篇 本书通过文字资料、图片、地图和信息图表, 全景展示西藏自治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自然禀赋、人文资源以及民族团结、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边境建设的成就, 充分展现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巨大变化。 本书编委会编著 西藏人民出版社 K901 168 0 荐购
1554 历史地理学丛稿:增订版 本书共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人物, 论述了古代历史地理学家梁份、孙兰、魏源和现代历史地理学家张其昀、侯仁之的生平和学术贡献。第二部分是学史, 简述了中国历史地理学会的发展特点及其贡献。第三部分探讨了历史地图集的理论问题。第四部分结合中国古代都城户口规模的研究, 提出区域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韩光辉著 商务印书馆 K901.9 138 0 荐购
1555 宁夏区情报告:2025 本书主要文章包括《2025年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稳中有进, 进中向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走深走实》《逐梦塞上春风里: 宁夏精细编织立体化就业保障网》等。全书主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旅、生态文明建设、体育卫生等各个方面介绍宁夏2025年上半年的基本区情, 重点反映这一时期宁夏的新变化、新发展、新趋势, 以方便读者进一步了解宁夏各方面的发展状况。 《宁夏区情报告》编写组编 宁夏人民出版社 K924.3 20 0 荐购
1556 近代无锡荣巷报刊史料选辑 本书是无锡市滨湖区档案史志馆组织编纂的一部重要史料集, 旨在深化荣氏文化研究, 夯实《荣巷历史文化街区志》和《荣德生年谱长编》的资料基础。书中所收资料以晚清至民国时期无锡地方报刊《锡报》《新无锡》《人报》《江苏民报》为主, 更兼顾上海《申报》《时报》《新闻报》等, 全面整理六十年间报刊视角中的荣巷历史。本书资料内容十分丰富, 分作风土景物、地方治理、社会机构、市政路桥、商号企业、办学教化、医疗救助、日常生计等八章, 全面反映以工商文化为特征的江南名镇的历史演变, 凸显其从中国传统乡镇向近代市镇演变脉络。 无锡市滨湖区档案史志馆编 广陵书社 K925.33 198 0 荐购
1557 叙事贵州:民族村寨文化资源的记忆和建构 本书建立了民族村寨建构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 明确了民族村寨的概念与研究方法; 详细介绍了贵州民族村寨及其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类型特征, 揭示了这些村寨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分析了当前文化传承的现状, 探讨了不同主体在文化传承中的角色和方法, 强调了传承的原则; 细致描绘了日常生活、礼俗及节庆活动的传承方式; 探讨了贵州民族村寨文化资源的开发, 包括特色村寨建设与旅游开发, 强调了在文化资源开发中应给予的补偿机制。 刘筑蓉, 周林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K927.3 72 0 荐购
1558 蕴灵焕秀:金华山文化通论 本书致力于金华山文化的发展演进、人文特征、精神结构以及文化影响的研究探讨, 进而从个别到一般, 总结浙江名山的文化内涵和生成机制, 揭示浙江名山在建构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葛永海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K928.3 129 0 荐购
1559 运河学研究:第14辑 本书主要刊发以运河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论文, 具体包括7个栏目, 即运河区域社会与文化, 河工、河政与漕运, 运河文学与文献, 运河考古, 运河遗产, 史料拾遗, 新书评介。其中, 运河区域社会与文化栏目, 包含3篇文章, 涉及明清时期临清科第兴衰、唐宋以来大运河沧州段的“河海格局”、济南北部区域河湖环境变迁过程; 河工、河政与漕运栏目, 包含3篇文章, 涉及明成化年间漕河治理的主要成就、明清苏州运河水运工程、清代漕运政策调整与卫河治理; 运河文学与文献栏目, 包含2篇文章, 涉及早期江汉运河开发、《故城县志》纂修及运河文献价值; 运河考古栏目。 李泉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K928.42-53 118 0 荐购
1560 丝绸之路概念溯源 本书首先讲述了李希霍芬缔造这一概念的传统观点在数字时代是如何破产的, 以及李特尔才是这一概念的发明者, 是李特尔完成了丝绸之路概念的权威定型。在回顾了18世纪和19世纪初作为李特尔综合的主要来源的东方学和史学著作, 特别是为丝绸之路概念提供经典原型的学者阿诺德·赫伦的著作之后, 阐述了丝绸之路一词如何在李希霍芬处得到进一步发展, 并在现代学术话语体系中得到接受的过程。作为副线, 本书亦提供了“丝绸之路”概念所涉有关东方学知识发展的梗概。 万翔著 商务印书馆 K928.6 98 0 荐购
页码:78/121页  每页: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