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1 |
|
挪威耐力 |
本书以记者视角深入挪威训练营, 结合运动生理学数据与人文观察, 揭秘挪威如何以不足550万人口在耐力运动领域横扫奥运领奖台, 深度解析北欧运动奇迹。本书以“双阈值训练法”为核心, 颠覆传统“痛苦训练”认知, 提出“80%低强度+精准冲刺”的科学模型, 通过乳酸阈值监测实现强度可控化, 帮助跑者突破瓶颈的同时降低受伤风险。为读者呈现一套可复制的训练秘籍。 |
(美) 布拉德·卡尔普著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G819 |
99.9 |
0 |
荐购
|
| 722 |
|
高校武术教程 |
本书是基于近年来我国武术运动理论与技术发展的新成果, 结合高校武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而编写。除了常规的武术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之外, 本教材特别突出了武术礼仪、武术与传统文化、太极推手、武术欣赏等章节内容, 更重要的是将思政元素融入武术教学中, 充分体现武术教学的育人价值, 极大地提升了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思想性和示范性。编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除了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外, 在教材的版式上, 功能模块更加清晰。在功能板块设置上, 按照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思考题, 同时在各章节中插入知识拓展, 武林人物, 武术套路章节中设置图片和视频二维码等, 凸显《高校武术教程》的知识性、实用性、互动性与趣味性。 |
文红为, 辛晨曦主编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G852 |
79 |
0 |
荐购
|
| 723 |
|
国粹武魂: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与技艺之美 |
本书首先介绍了中华武术文化的相关内容, 展现了武术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从哲学、美学、医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对中华武术文化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层解读, 旨在让读者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影响力; 然后阐述了不同地域武术文化的发展, 并为中华武术文化的产业化运作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除此之外还基于美学思想, 深入探究了中华武术美学的思想根源和武术技艺的审美表达; 最后就中华武术的技艺之美分别从中华武术的基本动作方法与中华武术经典套路动作两大方面展开了详细论述。 |
宁辰著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G852 |
72 |
0 |
荐购
|
| 724 |
|
游泳运动员水中数据采集与技术分析研究 |
本书主要内容涵盖游泳运动员水中数据采集技术概述、水中速度数据采集与分析、力量与耐力数据采集技术、游泳姿态与动作技术分析、呼吸与能量代谢数据采集、水中数据采集的实时反馈系统、基于数据的个性化训练计划制定。本书旨在通过全面探讨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训练与比赛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方法、技术特征分析以及训练策略的优化, 为游泳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
温伟著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G861.1 |
65 |
0 |
荐购
|
| 725 |
|
游泳运动与健康促进 |
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的游泳专著, 探究了游泳与身心健康的联系。本书揭开了游泳起源与发展的面纱, 系统梳理其历史脉络, 让读者穿越时空, 亲历变迁。书中详尽铺陈游泳技术教学要点, 以科学规范的笔触, 为读者铺设通往游泳殿堂之路。同时, 本书特别关注水上救生技能与知识, 旨在提升读者安全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此外, 本书还挖掘了水中康复潜力, 介绍了游泳在身体康复与治疗中的应用。 |
陈安平, 王晶晶著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G861.1 |
98 |
0 |
荐购
|
| 726 |
|
靶向健身延缓认知老化的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 |
本书中的靶向健身是指以认知老化作为特定目标所采取的健身活动, 靶向指向具体的认知老化核心症状, 包括记忆、注意、执行功能、情绪、情感以及动作技能控制等。运动健身已被证明是延缓认知老化的有效途径, 具有绿色、经济等优点, 但采用何种健身方式更为有效是实践中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已有研究或关注健身方式方法, 或聚焦认知老化进程与特征, 两类研究各自推进, 在各自完成足够积累的情况下, 两种研究趋向必然融合: 发掘健身方式延缓认知老化的靶向特性。因此, 本书提出构建老年人的靶向健身模式。 |
郭玮, 王碧野著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G883 |
89 |
0 |
荐购
|
| 727 |
|
同游万里:《食物语》美术设定集 |
本书是《食物语》官方授权的美术设定集。《食物语》是一款将中华传统美食拟人化的国风“食愈系”手游, 以极具个性的食物典故为基础, 打造一场色香味俱全的盛宴。近百道中华传统美食在优秀画师的笔下化为形象各异的食魂: 奶汤锅子鱼化身宫廷画师, 子龙脱袍变身勇武可靠的将军……众多食魂带领我们寻味千古, 只为传承中华传统美食文化。本书将收录重点食魂的原画、设计原型等设定资料, 以及游戏世界观的详细介绍, 同时也精选收录游戏的经典场景原画、食魂绘卷等精美图片。 |
食物语手游项目组编 |
湖南美术出版社 |
G898.3-64 |
125 |
0 |
荐购
|
| 728 |
|
语法:优选论与范例理论的结合式选择 |
本书试图将两种颇具影响力的理论联系起来, 其中一种是音韵学/语言学领域的优选论 (OptimalityTheory), 另一种则是普通认知学/心理语言学领域的范例理论 (ExemplarTheory)。在书中, 先是分别对这两种理论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它们各自的起源、发展脉络、核心概念以及主要的应用场景等内容。而后, 作者经过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精准地找出了一个有可能将这两种理论相互结合的切入点, 旨在探索通过这样的结合, 是否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带来新的突破, 或是帮助解决一些以往单独运用某一种理论难以攻克的难题, 从而为语言学以及与之相关的认知科学等诸多方面的后续研究提供更具创新性和拓展性的理论基础。 |
(荷) 耶鲁安著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H0 |
88 |
0 |
荐购
|
| 729 |
|
非洲语言文化研究:第8辑 |
本书设有非洲语言与文学、非洲社会与文化、中非文化比较与研究、专题研究、学术动态和书评等栏目。重点关注的议题如下: 非洲本土语言研究、语言教学与习得、国家语言政策与规划, 非洲本土语言、英语、法语、阿拉伯语及葡语文学研究, 非洲传统社会文化研究, 中非文化比较研究以及中非跨文化交际。 |
李洪峰主编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H0-05 |
60 |
0 |
荐购
|
| 730 |
|
长三角研究生学术写作论坛优秀论文:第四辑 |
本书对论坛征集到的170篇论文, 经过评审专家层层筛选, 从中评出一批优秀获奖论文, 从学术规范、信息素养、写作思维等方面予以点评, 以“原文+点评”的方式结集出版。 |
姚蓉, 郑维主编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H052 |
68 |
0 |
荐购
|
| 731 |
|
许渊冲翻译思想研究 |
本书以著名翻译家和翻译学者许渊冲为研究对象, 在把握近半个世纪以来翻译理论发展基本脉络的基础上, 结合许渊冲丰富的翻译实践和对翻译理论的不懈探索, 尤其以许渊冲对翻译的有关论述和重要观点为考察重点, 探寻许渊冲翻译思想的理论之源, 挖掘许渊冲翻译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学术价值, 并力图揭示其针对文学翻译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有机构成, 进而就其翻译思想的特质与译学贡献加以探讨。 |
祝一舒著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H059 |
95 |
0 |
荐购
|
| 732 |
|
视频直播环境下的外语课堂多模态话语研究 |
本研究以少儿视频直播EFL课程为例, 一方面深入探索外语视频直播课堂中师生有声言语、文字、图像、手势、教学工具等符号资源的规律性特征, 解析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多模态话语的建构路径, 研究多种符号资源如何互动、协同建构不同教学环节的多模态话语意义; 另一方面, 结合学生的课堂口语输出、身体动作及技术应用行为等客观课堂表现以及课堂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来归纳视频直播外语课堂不同教学环节的有效模态搭配组合模式, 探讨有效建构视频直播课堂多模态话语的制约因素, 并提炼建构有效多模态话语需遵循的模态配置原则, 以期切实提高视频直播外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并推动其向纵深方向发展。 |
吴玲娟著 |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H09 |
69 |
0 |
荐购
|
| 733 |
|
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教学与研究:2025 |
本书为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集, 分为教学类、翻译和语言学类、文化社会类三个篇章, 收录了北京工商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教师及学生的年度科研成果。本书立足课程建设改革,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涉及语言学、翻译学、文化文学研究学、教学研究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 通过对外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探索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英语、法律、商务等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
刘影, 王擎, 刘明宇主编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H09-53 |
98 |
0 |
荐购
|
| 734 |
|
现代汉语 |
本书主要介绍现代汉语性质、任务和基本内容, 语音基础知识、辅音与韵母、元音与声母、声调与音节音变、语音规范; 汉字基础知识、汉字的形体与构造、汉字整理与标准化、汉字的规范使用; 词汇基础知识、词义的性质和构成、语义场与词汇的构成、愈发词类与短语、单句复句与句群、标点符号; 修辞基础知识、韵律的协调、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 修辞格简介、修辞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等。 |
郑裕芳, 陈珊丹, 梁茜主编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H109.4 |
45 |
0 |
荐购
|
| 735 |
|
《史记》三家音注与《资治通鉴音注》的比较研究 |
本书主要运用反切结构分析法对《史记》三家音注以及《资治通鉴音注》进行分析比较, 在此基础上得出《史记》三家音注与《资治通鉴音注》在反切结构上的异同, 从中窥探出背后的语音事实与规律。在研究视角上该成果有如下创新考察《史记》三家音注与《资治通鉴音注》反切中切上下字与被切字的关系, 归纳出新型反切结构, 离析出同一系统中的不同反切层次。最后, 就《史记》三家音注与《资治通鉴音注》音切中的重纽问题进行分析比较。 |
廖秋华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H11 |
98 |
0 |
荐购
|
| 736 |
|
汉语自然口语中表达同意的二次评价研究 |
本书采用会话分析的方法, 对约30个小时的电话会话和面对面对话中的通过二次评价表达同意的语例进行了分析, 从中归纳出实现表达同意的二次评价的资源和格式, 探索每一类资源所表达同意的强弱, 并比较汉语和其他语言中评价回应者表达同意时所使用的二次评价资源的异同, 以及他们表达同意时体现其认识独立与认识优先或权威所使用手段的异同。 |
任小华著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H114 |
48 |
0 |
荐购
|
| 737 |
|
语言类型学视角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 |
本书将汉语语义演变置于人类语言演变的大背景下来审视, 运用语言类型学 (历时类型学、语义图模型和词汇类型学) 的理论和方法, 探讨汉语语义演变路径和模式所体现的共性倾向和类型特点, 揭示汉语语义演变的共相和殊相。 |
吴福祥, 陈前瑞等著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H13 |
132 |
0 |
荐购
|
| 738 |
|
接触语言学视角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 |
本书运用接触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汉语历史上和现代方言中大量接触引发的语义演变事实进行考察, 探讨接触引发的语义演变的模式、类型、机制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 为普通语言学中接触语言学和历史语义学的研究, 以及汉语的历史语义和方言研究提供重要的学术依据和理论参照。 |
吴福祥, 覃凤余等著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H13 |
98 |
0 |
荐购
|
| 739 |
|
认知和语用视角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 |
本书为丛书第一卷, 运用功能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汉语中若干语义演变个案和语义演变专题的深入考察, 探究汉语语义演变的机制和动因, 揭示出汉语语义演变中的认知操作和语用策略。 |
吴福祥, 董秀芳, 李明等著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H13 |
108 |
0 |
荐购
|
| 740 |
|
780件可写的事 |
本书精心收录777个天马行空的创意写作练习, 旨在帮助读者突破思维定式, 激发无限创作可能。无论你是初涉写作的新手, 还是寻求突破的资深作者, 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灵感火花。书中每一个命题都充满奇思妙想, 既可作为日常写作训练, 也能成为长篇创作的灵感种子。通过系统化的练习设计, 读者可逐步掌握人物塑造、情节构建、场景描写等核心技巧, 同时学会利用潜意识激发原创性, 培养独特的写作风格。 |
大咖书房编著 |
北京日报出版社 |
H15 |
69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