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41期2430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921 五邑武林旧事:江门部分武术流派口述史 本书是一部讲述江门部分武术流派历史的图书。本书共分七个部门来讲述江门部分武术流派的历史, 其中蔡李佛拳是重中之重, 占了全书的二分之一; 振武馆系列既与蔡李佛拳相关, 又主要集中在江海、新会两区, 也占了一定篇幅; 佛家拳除了在台山传播, 主要在蓬江传播, 代表人物是尹保林, 他与蔡李佛的交往非常密切, 有蔡李佛的师傅也兼学佛家拳; 群英堂系列集中的蓬江区, 而尹保林恰恰又出自群英堂的发源地木朗村, 联系很紧密; 吉兆堂主要在礼乐, 它毗邻市区, 有很多人和事与这些拳种有关联; “门外谈武林”的篇章主要涉及到蔡李佛的重要人物, 由此引出的江湖卖艺人, 其主要活动场所也在市属三区。 宋旭民, 薛萌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G852.092 68 0 荐购
922 特种格斗术 本书是内容以身体练习为基本特征, 以体能、技能各身心适应力为基本要素, 以增强体质、提高战斗力为目的的身体训练, 是训练的重要组成。全书内容包括特种格斗术基本常识、基本技术与训练方法、特种格斗技法等, 构成了特种学生格斗术的内容体系, 旨在全面发展学生格斗能力, 培养学生身体综合素质, 提高特种格斗对抗能力与顽强的意志品质, 对推进训练实战化具有基础性作用。 季电力, 于海著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G852.4 59 0 荐购
923 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本书对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开详尽的探索, 首先论述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概念、特质与发展态势等基础性内容; 接着分析了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的自然人文环境; 之后详细探索了常见的贵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具体论述了贵州的武术、赛马、龙舟、独竹漂、射弩、陀螺、毽球、抢花炮等内容; 最后探索了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第一章主要针对贵州民族及其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总体论述, 先介绍了贵州地区的民族概况, 在此基础上分析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内涵和价值。第二至四章主要对不同类型的贵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分析。第五至六章从发展和创新的角度出发, 探讨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 刘期努著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G852.9 56 0 荐购
924 野外生存训练 本书主要内容为野外生存概念和分类, 起源与发展, 价值与意义, 野外生存的基本知识和原则, 包括基本装备, 身心准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常识, 简易工具的制作, 基本装备的使用以及野外穿越的基本技能知识, 野外生存的安全与急救, 主要为损伤的急救自救与求救以及对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野外生存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野外生存活动与环境保护, 野外生存活动的前期准备与策划, 组织实施以及野外拓展训练的组织等方面的知识。 朱静, 陈雷, 侍晓明主编 中国石化出版社 G895 78 0 荐购
925 美的邀请:儿童语言表达艺术的创意实践 本书主体部分共七章, 分别为:“第一章美的秘密: 走进儿童语言世界”、“第二章美的理性: 辨析儿童语言世界中的美”、“第三章悟美空间: 重构沉浸式体验”、“第四章全美课程: 全维度拓展视野”、“第五章寻美课堂: 建构在场学习样态”、“第六章向美德育: 开展场景式活动”、“第七章各美评价: 开启美的历程”。本书既有理论创新也有实践案例呈现, 是一本探索如何基于内涵项目或者如何基于儿童的语言能力撬动教育变革的实践样本, 聚焦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朱晓芳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H0 55 0 荐购
926 解读稻草人论证:引语与转述的语用学 本书主要进行对引用和报告的语言哲学和语用学研究, 首先介绍了引用的使用, 主要指引用的论证性使用及其处理; 随后分别讨论了交流意图与承诺、在模棱两可和错误引用之间建立承诺、承诺的错误归因策略以及评价修辞学的稻草人论证的相关性与承诺等问题。其中, 作者还介绍了形式对话系统等概念, 并对说者意义及其承诺、预设与最佳解释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探讨。 (意) 法布里齐奥·马卡尼奥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H0 98 0 荐购
927 社会发展语言学 本书是关于中国社会发展语言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思考, 也是作者社会语言学四十年研究的一个总结。本书在国内语言学界率先提出了对于“语言学知识体系的重新设计”、全新的“语言政策决策树”、“政治传播语言学”的理论命题、“中文全球发展”等重要理念; 同时, 针对“国家语言能力”“语言景观”“流行语”研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也都提出了独辟蹊径的认识。相关内容获得了《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重要文摘多次转载。 胡范铸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H0-05 98 0 荐购
928 语言与科学:第1辑 本书是综合性语言学集刊, 致力于推动语言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与发展。本刊主要刊登语言学领域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尤其欢迎以英文撰写的稿件, 旨在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语言与科学》以服务汉、外语言学界为宗旨, 努力搭建汉语与外语学界之间的桥梁, 推动语言学研究的跨语言、跨文化对话, 同时积极探索语言研究与数智化技术的结合, 为传统语言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本刊每年出版两期, 分为综合卷与音义卷, 每期聚焦不同的研究方向。综合卷于上半年出版, 涵盖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语言习得、文字学等多个语言学分支领域的研究成果, 旨在呈现语言学研究的多样性与前沿动态。 黄仁瑄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H0-53 118 0 荐购
929 符号与传媒:2025秋季号, 总第31辑 本书为符号学-传播学领域学术研究论文集, 收录文章20余篇, 重点关注符号学、传播学、艺术学、文学文化研究等理论前沿。“中国符学传统”重点关注对儒家思想、唯识学、《文心雕龙》、《乐记》的符号学分析。“哲学符号学”重点关注对皮尔斯、维特根斯坦、格雷马斯等符号学家的理论思辨。“广义叙述学”关注梦叙述、游戏叙述、设计叙述等理论前沿。此外, 书中还有文章关注加密艺术、盲盒、网络文学等前沿话题。 主编胡易容 四川大学出版社 H0-53 72 0 荐购
930 齐鲁语言学刊:第一辑 本书以语言、文献、文化等专业的原创学术论文为主要内容, 展现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获山东省“泰山学者”(tsqn202312257) 专项经费资助。每年一辑, 2025年为第一辑。本辑共收录16篇有较高质量的论文, 大体上分为4部分。其中音韵学相关论文4篇, 包括1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不仅有相关学术问题的具体分析对比研究、述略以及韵书残卷的考释, 还有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论的探讨。训诂学相关论文4篇, 包括1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有古代职官名称的泛化研究、于天池注《聊斋志异》典故漏释补充研究、《尔雅义疏》征引《史记》三家注考略以及《证俗文》的俗词研究。 魏华中, 赵晓庆主编 商务印书馆 H0-55 65 0 荐购
931 语义学:修订本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各家语义理论, 如指称论、意念论、行为-环境论、验证论、真值条件论、用法论、境况论等。下篇讨论许多人关注的具体的语义问题, 包括词的意义、词组与句子的意义、语义与语法的关系、先设、题元、照应、定指和量词等。 徐烈炯著 商务印书馆 H030 119 0 荐购
932 事件-状态语义学引论 本书内容讲述概观现有研究, 所有这些理论都依赖一个假设, 即存在由时刻集及时刻的序关系构成的时间框架。所有事件都是在这个时间框架中发生的, 有相应的时刻 (点) 或时间区间 (区间)。这个假设背后所隐藏的观点类似于牛顿物理学的绝对时间观。相应地, 这个假设可以称为牛顿物理学的绝对时间框架假设。作者认为, 对于自然语言来说, 这个假设并不成立, 或者说并不需要。英语中的时体时态句是由语言表示事件和状态引起的。所以, 从语言表示的句法层面看, 不同种类的句子表示了不同种类的语义对象。从语义层面看, 为了刻画这类现象, 需要用到事件和状态作为句子的语义对象, 也就是说, 应该用事件和状态构造句子的语义框架。 张文彦, 周北海, 张凯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H030 128 0 荐购
933 翻译过程研究 本书共八章, 系统梳理和探讨翻译过程研究的核心议题。第一章对翻译过程研究的概念进行辨析, 并简要回顾其发展历程。第二、三章立足于实证主义视角, 概述当前主流的翻译过程研究范式及相关方法论, 同时关注实验设计时的变量控制与研究伦理。第四章在前述方法论的基础上, 具体介绍目前该领域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五章聚焦翻译过程研究的传统核心议题, 即翻译能力、翻译单位与翻译策略。第六章探讨影响翻译过程的主要内在因素, 包括翻译压力、译者情绪与翻译动机。结合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 第七章关注外部技术对翻译过程的赋能; 第八章则以译后编辑为切入点, 深入探讨人机协同模式下的翻译过程研究。 郑冰寒, 钱家骏, 刘艳梅等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H059 89.9 0 荐购
934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 本书将教学法与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详细讲解了二语习得领域内的关键概念和重要术语, 全面分析各种理论、研究与实践; 每章结尾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 以及提纲挈领的图表, 供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书中阐述了最新的研究动向, 探讨语言教学的本质。作者对第六版进行了全方位的修订, 纳入了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 提供全新的练习题, 供学生研究和讨论; 并更新参考文献和术语表, 让学生可以了解到研究领域中重要的新著作、新术语。 (美) H. 道格拉斯·布朗著 商务印书馆 H09 120 0 荐购
935 语言是如何被学会的 本书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入门导论, 书写风格倾向于科普性质。重点介绍了十一个和二语习得相关的重要理论, 书中所介绍的二语习得理论、语言习得困境与原因有利于语言学专业的学生、教师和语言学习者等群体了解二语习得的认知规律, 掌握二语习得所讨论的问题、关注的热点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并能深入思考二语习得对教学实践、语言学习的启示, 用理论指导学习, 制定合适的学习方案。全书内容包括语言习得的天赋问题、语言能力是如何发展而来的、语言习得与记忆能力的关系、语言习得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关系等。 高思畅著 商务印书馆 H09 68 0 荐购
936 汉语研究论稿 本书是浙江大学汉语言专家学者积三十余年研究之功, 对于词汇、语法、修辞的属性、功能进行全面考察的汇总之作, 是汉语言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在词汇方面, 作者着重探讨了汉语复合词构成的新方式和复合词分析的新方法、汉语同义词的特点及其分析方法等; 在语法方面, 侧重分析了《左传》中的名词活用现象、《史记》中的副词功能等; 而在修辞方面, 既有理论性的一般探讨, 也有对古代典籍修辞现象的集中考察, 以及对现代话语现象的点面结合的研究, 旨在运用新方法和新理论, 揭示出汉语修辞在多个角度或层面所蕴藏的属性与功能, 勾勒出生动而鲜活的修辞景象。 池昌海著 商务印书馆 H1-53 128 0 荐购
937 两岸语言文字调查与语文生活:四 本书秉持“求同化异、便利应用”的宗旨, 关注海峡两岸的现实语言生活, 内容涉及两岸语言政策及语言调查研究、两岸语言与文化的认同与融合研究、两岸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对比研究、两岸辞书编纂研究、两岸语文教育研究、两岸语言服务研究等方面, 对于促进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合作, 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宇明主编 商务印书馆 H1-53 78 0 荐购
938 古代文献语言研究 本书深入探讨了近代汉语中的疑难词语, 旨在纠正陈说, 为汉语史研究增砖添瓦。通过对重要文献中疑难词语的详尽考释, 书中不仅揭示了这些词语的演变规律, 还深入挖掘其后的丰富文化内涵。研究内容广泛, 涉及子弟书、内阁大库档案、禅宗典籍、珍稀石刻等, 特别关注了其中因时代变迁、方言差异和文献记载模糊而难以理解的词语。本书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和多学科理论方法的结合, 探索词语考释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对近代汉语疑难词语的深入分析, 不仅对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也为古籍整理、文献翻译、词典编纂等实际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魏启君, 王闰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H109.2 126 0 荐购
939 基于朝鲜和满汉资料的近代汉语研究 本书是基于朝鲜、满汉这两种资料的近代汉语研究。朝鲜资料是指在高丽、朝鲜这两个王朝“通文馆”“司译院”等政府机关为了培养翻译官员而编辑、出版的一批汉语教材; 满汉资料是指在清政权迁都于北京以后, 已使用汉语的满族人为恢复自己的母语而学习的满、汉双语教材。与其他资料相比, 在时间长度与资料的丰富性上, 我们可以肯定此二种资料是在近代汉语语法、词汇研究上最有价值的资料。本书分为上编“基于朝鲜资料的近代汉语研究”以及下编“基于满汉资料的近代汉语研究”二编, 每编由资料概述与个案研究构成。 (日) 竹越孝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H109.3 76 0 荐购
940 玉篇:东亚文明字印 本书对汉文化圈产生过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日韩学人为适应本国汉字汉语教育, 或仿照中国《玉篇》体例, 或借用中国《玉篇》名称, 编纂了大量的汉文字典。直到今天, 《玉篇》还是日韩汉文字典的代名词。《玉篇》的泛名化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 没有《玉篇》的传播, 就没有汉文化圈, 《玉篇》是东亚汉字文化圈文明诞生的推手。东亚各国历时性地走在相同的历史发展轨迹上,作为东亚《玉篇》系字典的源头中国《玉篇》, 以其典范性、实用性、时代性、准确性、客观性等特点, 为我们保留了一千多年来圣贤对汉字诠释的信息, 这些宝贵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东亚文化认同, 服务于当代文化交流新途径。对《玉篇》系字典的整理与研究, 就是对汉文化圈使用了两千多年楷书汉字形音义历史的系统整理与研究。 王平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H12 128 0 荐购
页码:47/121页  每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