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1 |
|
思政课教学的黏性设计:原理与方法 |
本书基于黏性理论的基本理念, 聚焦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思维方式的重构和思政课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理,针对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进行了方法论上的理论探索, 研究了思政课黏性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主张只有增强教学的黏性, 思政课才会真正受到学生的欢迎, 进而对学生产生持久影响力。本书剖析了黏性思维之于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积极启示意义, 论证了思政课在进行教学黏性设计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探究了思政课教学黏性设计应贯穿的理论主线、基本逻辑、主要着力点及其实践方法论, 旨在阐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学实效提升可遵循的基本科学规律, 以及思政课教师应掌握的新的教学思维方式。“黏性教学”是笔者对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种教学学术探索, 也反映了笔者作为一一名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行动自觉。 |
刘丙元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G641 |
118 |
0 |
荐购
|
| 842 |
|
立信·笃行·育德: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
本书收集近50个案例, 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文学、法学等学科, 内容涉猎广泛, 预计24万字。这也是学校近年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果体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导向, 构建面向上海现代服务业、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需求的学科发展体系, 立足经、管、理、法、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 经济学、管理学、理学三个学科门类并重, 重点建设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四个一级学科。以会计学、金融学为核心, 推动经济管理类学科与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法学、文学等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编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G641 |
88 |
0 |
荐购
|
| 843 |
|
内蒙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适应性改革研究 |
本书共分七编内容, 第一编是关于书稿研究内容的概述; 第二编界定内蒙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适应性改革的内涵及要求; 第三编重点论述课程适应性改革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从第四编到第七编是该书论述的主体内容, 着重对指标体系各维度调研数据进行分析, 并从问题原因和优化路径分布展开论述。包括适应性教学改革的四个方面“教育教学动因适应”“教育教学内容适应”“教育教学实施主体适应”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适应”的评估与分析。 |
苏双平, 李玉璞等编著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G641 |
72 |
0 |
荐购
|
| 844 |
|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程 |
本书以实践为载体, 以期达到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实践性的目的; 以理论为基础, 以现实为依托, 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书中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深化教育教学效果。结合“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系统,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上网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 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养成学生独立思、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
单魁贤, 张仲福主编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G641 |
38 |
0 |
荐购
|
| 845 |
|
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评估与提升策略 |
本书首先梳理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历史沿革、基本内容和教育理念, 明确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要求与新特点, 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内涵与外延, 实效性评估的意义、原则及基本框架, 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与实施策略, 最后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并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出发, 讨论了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以及各种提升策略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本书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既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实效性评估的实用工具, 又为其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提供可行的策略与建议, 对于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魏宇, 吴天豪, 徐艳著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G641 |
45 |
0 |
荐购
|
| 846 |
|
中国戏曲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案例集 |
本书内容涉及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 充分体现辅导员工作“精, 细, 实”的特色。 |
渠岩, 张瑶, 张冠岚主编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G641 |
128 |
0 |
荐购
|
| 847 |
|
“红医戍边”文化概论 |
本书由八章组成, 第一章介绍“红医戍边”优良传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至第五章解读“红医戍边”优良传统内涵“听党指挥、忠诚戍边, 救死扶伤、不怕牺牲,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满腔热忱、无私奉献”, 第六章阐释“红医戍边”优良传统的时代价值, 第七章分析“红医戍边”优良传统的培塑铸就, 第八章着重讲述如何弘扬传承“红医戍边”优良传统。 |
“红医戍边”文化教育教学课题组编著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G641 |
29 |
0 |
荐购
|
| 848 |
|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路径 |
本书是一本关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学术性著作。书中不仅系统梳理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还结合研究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 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的时代背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思政”格局的构建, 进而探讨了“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理念与内容。同时, 书中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措施, 如加强思政课程的体系建设、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等, 以期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同时, 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局。 |
孙新建著 |
南京出版社 |
G641 |
80 |
0 |
荐购
|
| 849 |
|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
本书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需求, 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 然后讨论了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兴趣、学习习惯, 定制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 构建智能课程平台, 探讨了智能教学方法与互动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最后分析了高校思政教师应具备的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与技能, 提出了教师培训方案, 促进教师队伍向智能化转型。 |
孔伦, 乔盼盼, 夏欣阳著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G641-39 |
45 |
0 |
荐购
|
| 850 |
|
数字赋能:高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 |
本书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对象对数字化赋能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育人体系的构建策略进行研究。依次分析数字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价值与重要影响, 阐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与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书围绕高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原则、问题成因展开深入探讨, 并提出更新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方法、加强与课程思政的整合和互动、凝聚高校网络思政育人队伍力量、科学搭建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平台、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等实践方法与应对策略。 |
费倩倩著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G641-39 |
85 |
0 |
荐购
|
| 851 |
|
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辅学指导 |
本书由8个项目组成, 每个项目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教学, 内容包括任务导入、任务目标、任务分析、任务实施等部分, 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学习, 大学生能够更加明晰青春使命、人生价值、社会理想、民族复兴等一些重大问题, 并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 铸就优良思想品德, 成为国家栋梁和模范公民。 |
刘峰, 戚福康主编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G641.6 |
32 |
0 |
荐购
|
| 852 |
|
OBE模式下高校课堂教学智能督导与助教系统设计 |
本书的核心在于提出一套基于OBE模式的高校课堂教学智能督导与助教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以“以学生为中心, 以数据为驱动, 以技术为支撑”为设计理念, 分别开发督导系统和助教系统。该方案旨在构建一个集教学督导、助教服务、质量评估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
张方伟, 黎明杰, 潘艺影著 |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G642.421 |
52 |
0 |
荐购
|
| 853 |
|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 |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高等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激发机制, 以及常见的学生学习策略, 在此基础上从学术能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学术研究方法、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三大方面研究了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问题, 并单独探讨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
侯苹苹著 |
延边大学出版社 |
G642.46 |
78 |
0 |
荐购
|
| 854 |
|
研究生成长指南:做研究, 做更好的自己 |
本书中以生动幽默的笔触、贴近生活的语言, 聚焦理工科研究生从考研或保研、读研, 到毕业后独立从事科研全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心理困境。结合自己在科学教育和科研文化方面的深厚积累, 以及自己读研究生和指导研究生的丰富经验, 文双春教授对理工科研究生关注的选导师、科研迷茫、学术伦理、时间管理、职业规划、毕业后的科研成就、团队合作、学术贡献等众多问题提供了公允而睿智的解答。本书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探讨中国高等教育与科研中的根本性问题及热点、焦点话题。无论是即将迈入研究生阶段的本科生, 已投身科研的研究生和青年学者, 亦或是关心学生成长的导师, 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获得共鸣, 并汲取科研路上从容前行的精神动力。 |
文双春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G643-53 |
68 |
0 |
荐购
|
| 855 |
|
研究生外语课程思政案例集 |
本书的内容包括26个研究生外语课程思政案例, 主要涉及文学、文化、语言和翻译领域, 有英语、法语、俄语、朝鲜语和日语等语种的外语研究生教学, 课程囊括了大部分外语类研究生课程, 如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国别区域、跨文化、语言学和翻译学等课程。每个案例按照课程总览、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教学重点和难点、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过程以及结语五大版块的体例撰写, 在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能力的过程中, 将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 |
主编梁斌, 方丽平 |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G643.1 |
89 |
0 |
荐购
|
| 856 |
|
从“拼学科”走向“跨学科”:跨学科学术组织治理与学科有效融合研究 |
本书采用个案研究法, 以实行学部制改革的某“双一流”建设工科大学为个案, 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构建分析框架, 重点探讨学部等跨学科学术组织中的教师交往过程及制度层面的影响因素。同时, 本书针对学部中的教师跨学科交往、学部治理中的教师角色冲突等议题, 结合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开展多学科研究。本书旨在为推动跨学科学术组织中的教师交往、激发学部下设院系的学科实质融合, 以及“新文科”“新工科”建设的有效落实提供政策建议。 |
朱贺玲, 梁雪琴, 郝晓晶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G644.6 |
66 |
0 |
荐购
|
| 857 |
|
地方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与院校支持研究 |
本书通过文献研究、访谈、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 详细阐述了地方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与院校支持的现状, 深入分析了地方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与院校支持之间的关系、院校支持的影响机制, 并提出了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相关研究及策略。 |
熊晶晶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G645.12 |
98 |
0 |
荐购
|
| 858 |
|
AI时代应用型本科教师数字素养进阶策略 |
本书以培养和提升应用型本科教师数字素养为出发点, 系统全面地阐述了AI时代应用型本科教师提升数字素养的影响因素及培育策略。全书不仅呈现了详细的数据分析过程, 还基于所提出的培育策略给出了学校出台政策保障教师数字素养落地的制度范例。在内容上, 书中提出了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自组织原则, 构建了包含主体协同、要素协同和动力协同的多元主体协同提升教师数字素养自组织理论模型, 针对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助力应用型本科教师提升数字素养的11个主要策略和若干具体做法。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深入到事物发展的不同层次, 教师数字素养大大小小的影响因素必定无法尽善尽美地穷尽。 |
吴迪, 贾鹤鸣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G645.12 |
79.8 |
0 |
荐购
|
| 859 |
|
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逻辑研究 |
本书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历史演变和现实逻辑的学术著作。作者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理论, 融合社会学制度主义等多元视角, 系统回顾了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的百年变迁历程, 揭示了其变迁的历史进程和关键节点。书中运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和文本分析等方法, 审视了制度变迁的实践模式, 剖析了变迁模式的选择局限、路径依赖的束缚以及多元动力机制的作用。 |
徐苏兰著 |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G645.15 |
36 |
0 |
荐购
|
| 860 |
|
高校学生管理与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探究 |
本书深入剖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与重要性, 并着重探讨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引导作用以及这一关键角色在其中的职业能力培养路径。通过系统的研究, 本书揭示了辅导员职业能力与学生管理效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提出了提升辅导员职业素养、增强管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
闫志翠, 薛飞著 |
哈尔滨出版社 |
G645.5 |
6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