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1 |
|
国家语言服务视阈下黄河上游黄南地区语言生活调查研究 |
本书为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已结项。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简称“黄南州”, 首府同仁市, 是青海的8个地级行政区之一, 位于青海省东南部, 因地处黄河之南而得名。本书作者通过田野调查, 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黄河上游黄南地区民众语言使用的情况, 基于此, 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作者紧紧围绕黄南地区的语言生活, 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视角, 在研究和谐语言生态的基础上, 对维护语言多样性, 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孔祥馥著 |
学苑出版社 |
H172.2 |
200 |
0 |
荐购
|
| 962 |
|
海南陵水疍家话研究 |
本书以海南陵水疍家话为研究对象, 通过田野调查与历时比较, 系统揭示疍家话语音、词汇、语法特征。在详实记录海南陵水疍家话面貌的基础上, 重点剖析疍家话脱离粤语核心区后, 历经数百年与海南闽语接触后形成的独特语言变异现象, 包括声调演变、词汇借入、句式创新等演变机制。书中辅以丰富的同音字汇表、分类词表及话语材料, 既为方言研究提供鲜活标本, 也为濒危语言保护留存珍贵档案, 对探索语言接触规律与文化互动机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
金健, 施其生著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H172.3 |
68 |
0 |
荐购
|
| 963 |
|
郑张尚芳浙南与温州方言论集 |
本书是郑张尚芳先生去世后, 郑张先生家属授权、温州图书馆牵头组织, 在郑张先生的手稿、自校稿和发表版文章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共收录28篇文章, 近60万字, 涵盖了郑张先生对浙南与温州方言及皖南吴语的研究。其中涉及温州方言的研究居多, 而其对苍南蒲门方言岛温州话、丽水方言和皖南吴语的调查研究, 则是郑张先生生前未能全部刊行的。这些论文和调查报告贯穿了郑张尚芳先生整个的学术生涯, 反映了郑张先生在汉语方言、汉语音韵、汉藏语言比较方面取得的成果。 |
郑张尚芳著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H173 |
158 |
0 |
荐购
|
| 964 |
|
浙江方言资源典藏:安吉 |
本书简要描写安吉方言的声韵调、连读变调、文白异读、小称音变等, 以国际音标标注1000个汉字的老派与新派读音, 收集1200条方言词及50个语法例句; 语料方面既有规定内容的《牛郎和织女》长篇故事, 又有广泛流传于当地的童谣、谚语、俗语、歇后语、谜语、传说等口头方言文化作品, 还有即席讲述的反映当地文化风俗的自然话语, 具有十分珍贵的方言语料价值, 所有方言文化的内容均有对应的方言转写及普通话译文, 同时还以二维码方式附有音频及视频。 |
赵翠阳, 叶晗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H173 |
68 |
0 |
荐购
|
| 965 |
|
大学语文 |
本书旨在实现审美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传统文化与现实功用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本书分为应用文写作和文学鉴赏两个部分。应用文写作部分选取常见常用、切合学生学习和日后工作实际的文种, 进行极具操作性的讲授与训练, 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文学鉴赏部分综合多方面文学内容, 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的拓展与衔接, 导语多采用提点式, 思考与讨论环节兼顾文学审美、史学考实、哲学思辨, 多点聚焦, 促使学生见微知著、触类旁通。 |
主编刘欣, 孙玉秀, 梁雪 |
商务印书馆 |
H19 |
49 |
0 |
荐购
|
| 966 |
|
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文教学 |
本书旨在将应用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和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 探索一种更加科学、高效、富有创新性的语文教学模式。书中详细阐述了应用语言学的基本原理、语言习得理论、语言学知识与语文教学技能的对接, 以及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文教学策略、评估方法和课程资源开发等内容。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索, 本书为读者呈现了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和操作方法, 旨在帮助语文教师更好地理解应用语言学的精髓, 并将其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
刘佳著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H193 |
85 |
0 |
荐购
|
| 967 |
|
语文:上:第2版 |
本书以中国文学作品的选读为重点, 共分为七章: 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五代文学、两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篇目选择上尽量避免各高校大学第一年开设的《大学语文》中的常见篇目, 突出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另外, 本教材在各篇目之后有一个“超级链接”, 将古今中外与该篇作品有所关联的包含诗、文、绘画、舞蹈、戏曲、电影电视等视频等在内各种艺术形式进行思维链接, 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 |
张玫, 叶浪英主编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H193.9 |
85 |
0 |
荐购
|
| 968 |
|
外派国际中文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
本书包括九章。第一章绪论主要概述跨文化中文教育的背景、外派国际中文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研究的意义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梳理了跨文化教学能力的定义、内涵以及理论基础, 并尝试构建跨文化教学能力理论模型。第四章主要说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五章和第六章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考察跨文化教学能力、跨文化教学环境的结构。第七章主要探讨跨文化教学能力与跨文化环境互动关系, 以及跨文化课堂教学实践的形成机制。第八章主要探讨跨文化中文教学师资的培育方式与教师的发展路径。第九章结语部分主要是总结本研究的发现、启示、创新, 论述研究的不足之处, 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
余可华著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H195 |
70 |
0 |
荐购
|
| 969 |
|
国别化中文教师跨文化交际 |
本书涵括了来自全球六大洲 (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35个国家的一线国际中文教师原创制作的真实跨文化交际案例。 |
李炜编著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H195.3 |
88 |
0 |
荐购
|
| 970 |
|
当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
本书是一本学术研究著作。语言是交流的工具, 更是文明互鉴的桥梁。中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如今, 中文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视为一门有价值的语言而进行学习。本书共分为五章, 主要研究了当今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本书对国际中文教育及其发展做了详细的介绍, 并对国际中文教育的主体和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 使读者对于国际中文教育的背景、特点、发展历程等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 深入研究了国际中文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 |
康成宇著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H195.3 |
72 |
0 |
荐购
|
| 971 |
|
世界华文教学:第十五辑 |
本书以提升海内外华文教学与研究水平为目标, 着重反映华文教学与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是华文教育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本刊既关注华文教育的发展历史、各国政策、内在规律等宏观问题的研究, 又涉及华文教学理论与方法、华语习得规律、教材编写、教师发展、中华文化传播等具体问题的研究。本辑分为五个部分: 区域国别华文教育研究、华文教师研究、华文教学与习得研究、华文教学资源研究、大华语研究。 |
贾益民主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H195.3-53 |
118 |
0 |
荐购
|
| 972 |
|
跨越丝路:2:教师用书 |
本书内容板块与学生书对应, 包括“课前复习”“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热身”“学一学”“汉字书写”“文化角”等板块, 依循教学流程设计, 提供丰富多元的教学材料和课堂活动, 并在书后提供本套教材配套的丰富的数字资源, 可手把手告诉教师如何利用《跨越丝路》开展中文教学, 从而减轻教师备课负担, 提高教学效率。 |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组编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H195.4 |
69 |
0 |
荐购
|
| 973 |
|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词汇精讲精练:一级 |
本书词汇依据2021年7月《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进行编写。此次大纲在词汇上对各个级别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对学生的中文语言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更综合的要求。 |
刘云, 郝小焕主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H195.4 |
48 |
0 |
荐购
|
| 974 |
|
国际中文教育硕士入学考试考点问答 |
本书分为上、下编, 上编是汉语基础知识, 由“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应用能力”和“汉语语言分析”三部分组成; 下编是汉语国际教育基础由“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和“材料分析写作”三部分组成。全部知识点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紧扣考纲, 考点明确, 概括重要知识点, 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 使考生能够清晰地了解专业知识框架以及知识间的联系, 有助于考生快速掌握核心要点, 提高复习效率。本选题的适用对象: 主体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 也可作为国家公派出国的国际中文教师、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和相关教研人员的参考用书。 |
张艳华主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H195.4 |
128 |
0 |
荐购
|
| 975 |
|
语言民族学初探 |
本书即是以讲课教义为基础, 加上近些年的新材料, 形成了本书。贾先生认为, 一个民族的生产特点、生活方式、社会关系、风俗习惯、婚姻制度等都在其语言上有所反映和贮存, 特别是它的词汇、语法和语音。民族学与语言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民族学和语言学既有相同部分的研究内容和领域, 又有相互为用的特点。语言是民族、民族共同体、民族心理特质和民族文化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基础, 通过研究民族的语言, 可以对民族心理特征了解得更加深入和具体; 民族是语言的创造者和载体, 语言是民族心理特质的彰显与蕴含, 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民族与语言, 两者相辅而行, 互为助力。这种语言学与民族学的交缘性关系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语言民族学。 |
贾晞儒著 |
学苑出版社 |
H2 |
200 |
0 |
荐购
|
| 976 |
|
托忒蒙古文文献选读 |
本书含课文30课, 各课文严格按照四行对照, 即原文、拉丁文转写、汉译和注释。每篇课文后有作业、思考题和生词表。全书总字数30万字。《选读》的内容包括历史地理、经济、天文历法、医药、文学等方面的文献, 充分体现了托忒蒙古文古籍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
叶尔达, 小春, 包阿拉达日吐编著 |
商务印书馆 |
H212 |
165 |
0 |
荐购
|
| 977 |
|
新潮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教程:第3版 |
本书简单介绍了自2016年6月起实施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题型, 系统提供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写作、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和翻译等部分的复习要旨和专项训练, 精心设计了10套全真模拟试题 (其中有4套放于配套二维码资源中), 并提供了2套近年真题, 是大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前必备的一本通适性应试教材。同时, 在教材内附有二维码, 二维码的内容包括拓展知识、听力音频、全真模拟试题以及习题答案, 以方便学生学习和参考。 |
主编刘明东, 田俊 |
商务印书馆 |
H310.421 |
52 |
0 |
荐购
|
| 978 |
|
英美舌冠塞音的音变研究 |
本书共分九个部分, 包括正文七章和附录两个。第一章对舌冠塞音的研究成果作了简要梳理和评介; 第二章至第五章是本书的研究设计及研究结果; 第六章对英美舌冠塞音音变的异同, 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第七章总结全书, 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附录一二分别是英美音原始语料及分析结果。 |
孙菁著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H311 |
46 |
0 |
荐购
|
| 979 |
|
英语语音训练教程 |
本书分为16个单元。单元的模块按照精讲多练的需求设计。在讲授部分有“语音知识”“发音方法”和“拼读规则”三个板块。训练部分遵照任务型的教学要求设计了三个方面的任务: 动口的任务、动耳的任务和动手的任务。三种任务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目标一致。本书还编有“附录”, 附有英语音标总表、全音标训练一段通、音节知识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所列五级词汇的音标。 |
主编郭俊兰, 王中兰 |
商务印书馆 |
H311 |
52 |
0 |
荐购
|
| 980 |
|
英汉情态动词认知对比研究 |
本书共包含六章。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研究回顾。第三章, 理论基础和认知分析框架。第四章, 英汉情态动词宏观对比。第五章, 英汉情态动词微观对比。第六章, 结论。在认知语法情境植入理论框架内, 视情态动词为情态情境植入成分, 在审视含有情态动词的句子的句法特征和语义功能的基础上, 探讨情态动词的情境植入功能, 对英汉情态动词的情境植入功能进行对比研究。 |
杨丽梅著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H314.2 |
32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