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1 |
|
大学制度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
本书以大学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高校制度规范构建和文化理念弘扬为切入点, 以其中的冲突、融合与调适为研究侧重, 以陕西省内7所知名双一流高校以及7所行业高校治理体系中制度与文化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及矛盾冲突为逻辑起点, 并基于国内外典型知名双一流高校代表开展案例分析, 探讨制度及文化因素在大学治理中所发挥作用, 开展基于制度和文化融合创新提升治理效能的路径和实践研究, 阐述制度与文化体系建设发展的路径, 探讨实现冲突调适与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法, 形成支撑陕西高校治理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
李元晟著 |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G649.21 |
62 |
0 |
荐购
|
| 882 |
|
顾佩华工程教育文集:从设计导向的工程教育到CDIO和新工科建设 |
本书由十余篇作者自1999年起参与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所著述的论文, 涵盖了从加拿大到中国多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变革与实践经验, 展示了从设计导向工程教育到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成果 (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 CDIO) 模式, 再到新工科教育等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中的重要成果。本书内容涵盖设计导向的工程教育理念、CDIO模式的引进与实施、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工程教育转型等多个方面的工程教育改革经验, 并密切关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对工程教育未来转型的影响。本书能够为未来工程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和切实的实践指导。 |
顾佩华编著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G649.21-53 |
96 |
0 |
荐购
|
| 883 |
|
追寻现代学术之路: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历史变迁 |
本书利用档案、报刊、书信、回忆录等材料, 系统全面地梳理了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三十余年的历史, 首次对北大文科研究所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动态地呈现了民国时期研究生教育的运作、发展状况, 避免了简单化的规章制度梳理, 体现了制度与人事的互动。 |
陈少卿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G649.281 |
98 |
0 |
荐购
|
| 884 |
|
朝语夕言:天津大学文化故事自述集 |
本书作者通过自己目睹的改革开放后天津大学发生的巨大变化, 根据自身参与的改革开放后天津大学事业发展中的一些工作, 追溯了四十年间天津大学向综合性转型、“211工程”建设、百年校庆、“985工程”建设、新校区建设、大学文化建设及从卓越人才培养到新工科建设等许多重要活动。通过散文和轶事的形式, 从自身所了解的视角为后人提供参考。以身边发生的鲜活的人和事, 书写天津大学的故事, 凝聚师生爱校之情, 赤子之心, 焕发师生的奋斗精神, 亦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 |
王杰著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G649.282.1 |
62 |
0 |
荐购
|
| 885 |
|
峰峦之上 |
本书共分为7个篇章。在“巍巍北洋”中, 讲述学校在国家兴衰、时代更迭中始终坚守教育理想的一个个故事; 在“师者印记”中, 我们回溯一代代天大师者以学识与情怀点亮无数学子人生的往事, 他们的谆谆教诲与人格魅力, 塑造了天大人的精神底色; 在“英华卓荦”中, 我们记录众多杰出校友在各行各业中坚守天大品格、立天大志向、展天大胸怀、承天大责任的奋斗故事; 在“家风传承”中, 我们通过一个个天大人的家风故事, 展现一代代天大人的精神接力与文化积淀; 在“朝花夕拾”中, 我们珍藏那些难忘的历史记忆, 让时光在文字和影像中重现; 在“青春北洋”里, 我们重温校园生活中的欢笑与成长, 那些点点滴滴构成了天大人最鲜活的青春剪影; 在“天大风物”中, 我们传递校园一草一木所承载的岁月温度。它们不仅记录了个人的记忆, 更折射出天大人的集体精神。 |
杨欢主编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G649.282.1-53 |
78 |
0 |
荐购
|
| 886 |
|
南京理工大学专业发展史:1953-2023 |
本书是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在70周年校庆之际组织编写的史志类文献。编者通过查阅档案史料、走访当事人,梳理了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建校起,历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等历史阶段的院系变迁和专业沿革。15个学院编写了76个本科专业、9个第二学位、双学位、专修班和创新班的发展历史,讲述了专业创立、建设及重要发展阶段的历程。本书还汇集了学校专业教育重要事件、历次培养计划修订情况、教学管理制度、主要教育教学成果及奖励,以及教学相关单位沿革等内容。 |
《南京理工大学专业发展史 (1953-2023)》编写组著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G649.285.31 |
198 |
0 |
荐购
|
| 887 |
|
百年弦歌 |
本书拟分为三个版块: ①师生情深: 此版块聚焦西财师生间温暖人心的故事与深厚情谊。通过师生的口述历史、书信往来、教学相长的瞬间记录等, 展现西财独有的教育情怀与人文关怀。②同窗之谊: 记录西财校友间的深厚友谊与共同成长的足迹, 展现不同年代西财学子在学习、生活、奋斗中的点点滴滴, 以及他们在毕业后如何立足岗位报效祖国。③风物随笔: 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校园内的自然景观、建筑风貌等, 及其背后的历史变迁, 通过集体回忆拼接起五彩斑斓的西财校园。 |
明海峰主编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G649.287.11-53 |
98 |
0 |
荐购
|
| 888 |
|
空间遗产视角下福州传统书院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研究 |
本书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福州传统书院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有效利用, 以及从空间遗产的视角出发, 对福州传统书院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进行挖掘, 并在探讨传统书院建筑及空间布局独特性的基础上, 提出数字化保护技术的应用框架。此外, 还分析了数字化保护在实践中的成功案例与挑战, 提出了空间遗产保护中平衡文化传承与现代需求的关系, 以及社会力量在传统书院保护中的作用。 |
林晓捷著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G649.299.571 |
48 |
0 |
荐购
|
| 889 |
|
岳麓书院一千年 |
本书作者沿着大多数参观者所走路线, 即湘江边牌楼口-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湖南大学大礼堂-岳麓书院, 从岳麓书院头门进去, 登上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 按照大门-二门-教学斋和半学斋-讲堂-御书楼, 再到专祠-百泉轩-中国书院博物馆的参观路线, 以这些看得见的建筑为依托, 解读在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一代又一代岳麓书院人为赓续湖湘文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就。 |
李兵编著 |
岳麓书社 |
G649.299.641 |
35 |
0 |
荐购
|
| 890 |
|
美国高等教育平权运动:“多元”与“正义”的审视 |
本书在全面而又简洁地诠释了美国平权运动的历史进程和涉及的有关问题后, 紧扣高等教育入学这一平权运动中最具争议的内容, 针对几十年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相关诉讼的历次重要判例, 逐一评述了其裁决过程、前因后果和其中有关人物的活动和争议等。由面及点, 由通览式、全景式的描述到解析式、聚焦式的刻画, 不仅有利于了解高等教育平权运动的整体与全貌; 也有利于人们认识其某些特点和有关细节。作者进而分析了这种平权运动及其争议和判例中所渗透的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多元观和平等观。 |
肖地生著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G649.712 |
48 |
0 |
荐购
|
| 891 |
|
质量:教师教育中的关键词 |
本书围绕为什么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很重要, 什么造就了高质量的教师教育, 优质教师教育如何实现, 替代方法是否能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及适应优质教师教育几方面展开, 提出“质量”为教师教育中的关键, 并辨析了当下教育现状中对于教育“质量”概念认同存在的偏差与思考。 |
(英) 克莱尔·布鲁克斯著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G65 |
128 |
0 |
荐购
|
| 892 |
|
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
本书聚焦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以“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为核心, 构建了一套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的课程思政实施体系。全书共六章, 涵盖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实施路径与未来发展。第一章从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原则与特点出发,明确课程思政“融什么”“如何建”, 提出专业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的关键环节与设计原则; 第二章聚焦电子信息类专业核心精神培育, 深入剖析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爱国精神等九大核心素养的内涵, 以及在专业领域的具体体现; 第三章结合问题导向教学法、实践教学等场景, 提供可直接落地的教学方法与实施案例, 同时强调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评价体系的协同作用; 第四章从政策支持、教学资源、监督评估等方面, 构建课程思政长效保障机制; 第五章以专业基础课程 (如“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分析”) 和核心课程 (如“电磁场与电磁波技术”“微波技术”) 为载体, 通过具体课程设计案例, 展示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路径; 第六章展望技术创新与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发展趋势, 分析实施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
主编程宏凯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G711 |
78 |
0 |
荐购
|
| 893 |
|
润己泽人:让乡村教育未来更美好 |
本书是一本探讨乡村教育发展的图书。本书通过大量的乡村教育思考、育人体悟、实践案例, 问道于学校, 问道于校长, 着力构建立体化、全覆盖、多层次的“一体、双育、三维、四力、五化”乡村卓越校长成长模型图, 积极探索培养一批“师德示范的旗手、办学治校的高手、教师研训的能手和教育帮扶的推手”, 鼓励各校校长做湖湘卓越校长, 做师生为学、为事、为人的“乡村大先生”。鼓励各校校长做湖湘卓越校长, 做师生为学、为事、为人的“乡村大先生”。 |
朱俊中主编 |
哈尔滨出版社 |
G725 |
58 |
0 |
荐购
|
| 894 |
|
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机理与发展路径探索 |
本书系统阐述了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并对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基于多元主体视角提出了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总体策略, 并从实践视角提出了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 介绍了区域乡村教育数字化与个案乡村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案例, 以期为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 |
亓建芸, 赵可云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G725-39 |
59 |
0 |
荐购
|
| 895 |
|
教育与社会发展 |
本书内容: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自1985年成立以来长期关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 在国内各地组织了多个与教育事业发展相关的调查项目。本书汇集的多篇基层学校的实地调查报告和专题论文, 有助于读者了解近些年中国学校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国有十四多亿人口和辽阔的疆域。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在21世纪需要一支规模庞大、充满活力、遍布各行各业的人才队伍, 而这支队伍的发展壮大, 又需要一个涵盖所有领域、所有学科的教育系统来不断充实和精心培育。教育是社会学的一个核心研究领域, 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社会学研究者关注中国城乡教育事业的发展。 |
马戎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G725-53 |
128 |
0 |
荐购
|
| 896 |
|
言语康复学 |
本书内容包括: 绪论、呼吸障碍的评估与矫治、发声障碍的评估与矫治、共鸣障碍的评估与矫治、构音障碍的评估与矫治、音系障碍的评估与矫治等。 |
主编黄昭鸣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G762.4 |
109 |
0 |
荐购
|
| 897 |
|
聚·变:区域融合教育公共服务资源“聚核”的创新实践 |
本书作者立足上海市静安区实际, 聚焦融合教育内涵发展, 开展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背景下区域融合教育公共服务资源‘聚核’的实践创新研究”, 并成功结题。本书将国际前沿融合教育理论与中国社会文化及教育背景相结合, 详细分析当前融合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教育领域探索专业化集聚优质资源的可能性, 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 形成基于本土特征的融合教育实践范式, 以期为实施融合教育的教育管理者、政策制定者以及相关研究者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启示。 |
孙忠主编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G769.2 |
78 |
0 |
荐购
|
| 898 |
|
中国老年教育:2024 |
本书是一本资料汇编类图书, 回顾了在2024年期间上海老年教育发展的大事件, 收录了各级政府出台的老年教育相关文件, 发布了相关统计信息, 形成了老年教育发展的专题报告。这些文章数据充足, 内容丰富、实用、鲜活, 颇具交流和学习的价值。2024年是老年教育行业高速发展的一年, 行业内有不少教育人员在此期间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 亟待交流分享。 |
上海老年教育研究院编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G777 |
98 |
0 |
荐购
|
| 899 |
|
汉代社会教育研究 |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社会教育在汉代是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立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 其在维护社会的稳定、改善社会风俗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因而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采取了诸多的措施, 最大限度地开展了社会教育活动, 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积极效果。本书从历史和社会学的角度着重研究和梳理我国汉代社会教育的突出特点及对后期中国文化的影响。作者对汉代社会的各个阶层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与分析, 对家庭、家族、学堂、也对妇女教育等问题详细的分析。 |
郝建平, 郝家兴著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G779.2 |
108 |
0 |
荐购
|
| 900 |
|
中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递送研究 |
本书采用公共服务视角, 旨在探索作为公共服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即服务如何递送。借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的经验, 基于在贵州省和北京市的实地调研与半结构式访谈, 分析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递送的社区、学校和幼儿园、社会组织、企业、家庭教育管理部门及家长的大量访谈资料, 一方面呈现有未成年子女的城乡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难、问题、需求及其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启示; 另一方面呈现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递送的主体、客体、内容、方式、路径、经验和不足, 以及多主体跨部门合作、多元协同推进服务的策略, 总结探索服务递送的机制保障和模式。 |
乔东平, 窦媛著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G78 |
58 |
0 |
荐购
|